360年悬空之谜

标签:
蒋殊悬空村王化沟村宁武文化 |
分类: 《映像》专稿 |
带我来到这个村庄的是曾经在宁武当过副县长的齐文义先生,他说,一年前,脚下的一段路才铺成水泥路,之前好几公里都是土路,车开不进来,完全靠步行。看着停在身边的车,庆幸我们或许赶上了好时候。而一早便阴云密布的天气此刻竟出了太阳,头顶上那个悬在空中好似空中楼阁的村庄,越发神秘光亮。
这个悬在空中的村庄,看上去摇摇欲坠。那些支撑它的细细的圆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不管怎样,这个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传说让悬空村越发沉重而充满蕴味。这个高高悬在空中的村庄,因了这个传说而有了历史,有了底蕴,有了根基,也有了实实在在的建村依据。
有历史的村庄才有味道。悬空村的味道,因了四皇子的介入更加神秘。踩在那用一根根圆木拼成的“街道”上,意味深长。这条不足一公里长的木头路是村子里惟一的主干道,也是连结每户贯穿全村惟一的一条路。路的里侧是山坡土地,外侧则是由圆木搭建的空中栈桥,下方有立木支撑,形成了“空中栈道”的漂亮景观。我没穿高跟鞋,可在这样的路上还是不敢放开胆子走路,总是一边走一边看着脚下,生怕一不小心把脚陷入木头缝隙里。然而我面前已经年老的村民们,不管是扛着沉重的树木,还是赶着羊群,都是行走自如,脚下虎虎生风。就连那些羊群,也都是嬉戏着走过,如履平地。我才知道,并不是我的胆子小,而是他们对这里太熟悉了。脚下的几千根圆木,都会因长时间的踩踏和风吹日晒变得腐朽和脆弱,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村里的老人们便走进管涔山深处,寻找符合标准的树木,砍回来把旧木换掉。更换木头程序尽管简单,却也很繁重,老人们几乎每周都会做这样的工作。这条路,也便一年再一年,始终保持着它该有的坚固。
带着温暖的话语,谢绝了主人留我们吃饺子的盛情,出得门来。小小的村庄景致无穷,我们便不断拍照,站着拍了还不够,又坐下。旁边正在修建房屋的人便笑:“瞧,还坐下拍。”
或许,他们眼里的我们都傻乎乎的。这条路,这个村子,这些旧屋,甚至这座大山,他们生存了大半生,朝朝夕夕,毫无新意。站在村子里,我们观察他们,他们也笑着观察我们。
这里的房屋,需要时时修缮。村民们就地取来山里的黄土,隔一阵便认真加固和修缮一回他们的家园,以便抵抗一阵一阵的风雨侵蚀。
建在悬崖峭壁上的这个村子,犹如与世隔绝。然而这样的世外桃源,却面临着孩子上学及年轻人成家的困难。于是多年之后的今天,村子里便只剩下老人,目前大约三十多人。人少,却长寿,一般80岁算正常,轻轻松松就能上90岁。说到这个原因,村人们一致表示,这得感谢老祖宗,为他们选择了这么一处远离尘嚣,空气中负氧离子多,地下水源极其丰富的风水宝地。
多少年来,人们惊叹悬空村。当初的四皇子,是受了谁的指引一路翻山越岭,浩浩荡荡从京城开进这个偏僻地段?到底是他当初就知道天上地下这些万年不竭的宝藏,还是因了他的到来让这些宝藏越发丰富不枯萎?
或许,这仍旧是个需要继续悬在管涔山中的谜。
注:本文发于《映像》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