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父母的阳台看月
(2013-09-16 21:41:41)
标签:
蒋殊中秋阳台赏月文化 |
分类: 报刊随笔 |
月亮在天上,谁都会看到,在哪里都能看到。
有朋友说:她常常会专门开车跑到不算近的一座山上,只为看月亮。
有朋友说:中秋他要出远门,只为赏月。
月亮不是在天上吗?仰头,便可看到。
突然的一天,我在居住的小区里看到月亮。之前,我从来不觉得我的小区里会有月亮。因为,我的小区四面全部是高楼。抬头,高楼的顶端几乎连在一起,连月亮射进来的空隙都几乎没有留下。
可是,可是那个晚上,我竟然看到月亮,十五的月亮。
月亮就在三幢楼房相连的狭窄处,很圆,很亮。我也是第一次发现,城市,竟然也有月亮;我的小区,竟然也可以住进月亮;城市的月亮,也可以这么圆。
那一瞬间,我几乎想到乡村。想到乡村的那些夜晚,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表弟表妹围坐在一起,边吃月饼边看月亮。
当时奶奶说:纯粹是胡扯,月亮里什么都没有!
爷爷说:你眼神不好,好好看,有嫦娥的!
奶奶说:就你们男人能看到嫦娥,更是胡扯!
爷爷看看母亲和婶婶,脸胀得通红:什么胡扯,古人都说有!是你没文化!
奶奶怒:谁要与你这样有文化的人在一起!吃个月饼也不得安宁!说完,一甩手里吃剩的少半个月饼,起身走开。
我知道奶奶当时是生气了。否则,她怎么也不舍得把少半个月饼抛弃。更不会在我们几个孙儿的呼唤下,头也不回地进屋去。
可是,独自进屋后的奶奶还是呆呆趴在窗户台上,从玻璃里痴痴望月亮,望我们。
如今,父母也到了当年爷爷奶奶的年龄。关于月亮里到底有没有嫦娥这个问题,早已不去探讨。他们清楚,嫦娥只是团圆之际的一个美丽话题。赏月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落不了地的概念。他们痴痴盼中秋,盼的其实是一场与儿孙的聚会。
也因此,我也才读懂奶奶当初趴在窗户台上的眼神。
离中秋还有近十天,父母已不停打电话来:别忘了,八月十五,过来吃饭。
我们健忘,以致于会常常忘记像中秋这样的重要节日。
我知道,母亲已做好我们喜欢吃的那一种口味的月饼;我知道,父亲已备好儿孙们爱喝的那一种味道的酒;父亲与母亲,早已为即将到来的这个中秋忙得不亦乐乎。
哪里也不去,就去父母家里,坐在父母的小阳台上,伴着葡萄、醇酒、佳肴、月饼,看月亮。
不看月亮里是不是真的住了嫦娥,只看月光下父母是不是有了醉意。
注:《太原晚报》9.14中秋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