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中的被动句解译
(2009-04-22 11:05:52)
标签:
被动句屈原列传动词兵挫地削屈平楚国教育 |
分类: 老师的教研 |
㈠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
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译为: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
2、“信而见疑。”译为:诚信却被怀疑
3、是以见放
4、何故怀谨握玉而自令见放为? 译为:为什么要特意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5、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需要指出的是,“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
用 “为”“为......所.....。”表被动。如:
6、为天下笑
7、其后楚日以削割,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用“被”表被动。如:
8、忠而被谤
9、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为: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净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11、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译为:有怎能拿高洁的品德,去蒙受浊世的污垢呢?
㈡ 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