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百年前的成都--美国摄影家路得·那爱德作品赏析

(2010-08-08 11:12:54)
标签:

路得·那爱德

成都

老照片

分类: 纪实摄影

 

http://s11/middle/52e3ea09x8d475bf5302a&690
路得·那爱德稍像

 

 

    一百年前,二十世纪初页,恰巧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极其重大的政治变革的关键时刻——清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一位名叫路得·那爱德

(Luther Knight)的美国教授,1910年应清政府邀请来华,任教于四川高等学堂(今四川大学),教授算学、化学、地质和矿物学。


 

http://s1/middle/52e3ea09x8d47623d39e0&690
路得·那爱德在四川高等学堂

 

 

http://s12/middle/52e3ea09x8d4765caeeab&690
路得·那爱德教授在川西村落道路上与学生交谈

 

 

    路德·那爱德,1879年6月8日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南普维尔北部特区,曾就读于伊利诺斯州市西北大学和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06-1910年,先后在美国的两所大学任教,1910年6月与大清国四川高等学堂签署了来该校任教的合同,是年8月从美国途经日

本到达上海,后溯江而上,于10月抵成都。1913年4月19日,在成都的一所教会医院病逝。葬于成都北郊的某个山坡上。

 

 

http://s8/middle/52e3ea09x8d476a30e987&690
清末成都的慈善组织--“慈惠堂”开设的“孤穷子弟教养所”

 

 

http://s15/middle/52e3ea09x8d47719ddd3e&690
成都市西郊青羊宫二仙庵门外的苗圃和鸟市


 

http://s10/middle/52e3ea09x8d4774d03429&690
二仙庵内的小商品市场

 

 

http://s14/middle/52e3ea09x8d477fd1c94d&690
成都北郊青龙场集市

 

 

http://s14/middle/52e3ea09x8d478c13653d&690
青羊宫外的苗圃,竹竿编搭的栅栏内种有小树和盆栽花草,园圃中间搭有席棚。当年这种经营性行业已经遍布城郊乡里。

 

 

    在中国的3年多时间里,教书之余,他常深入到成都市井及其周边地区,他用老式干版照相机精确地记录下来的珍贵瞬间,他涉足之地的自然风光、人

文景观和社会状况的概貌及片断。真实再现了宣统二年及以后一段时间我国的社会风貌、山川风物和当时的风俗民情等,从不同侧面真实反映了中国社会

的变迁。

 

 

http://s11/middle/52e3ea09x8d4799276b7a&690
成都少城将军衙门一带的街区,清康熙年间成都城内西边筑满城(亦称少城),为满蒙旗兵的居住地。

 


http://s14/middle/52e3ea09x8d479ba7c83d&690
当年成都市最宽大、繁华的东大街


 

http://s14/middle/52e3ea09x8d47a2213cfd&690
成都市民宅式的旅店,四合院的天井中停放三乘街轿,用来接送旅客。


 

 

http://s8/middle/52e3ea09x8d47a57112f7&690
成都以北彭州龙兴寺塔,十七层高,始建于唐代,明弘治年地震,塔被震裂。


 

http://s14/middle/52e3ea09x8d47a9681a0d&690
二仙庵门外的餐厅


 

http://s13/middle/52e3ea09x8d47abd8cd2c&690
青羊宫内的字画市场

 

 

 

http://s10/middle/52e3ea09x8d47aecb9099&690
青羊宫大殿前的农具市场

 

 

 

    这些旧照多以成都及周边山川风物、古迹名胜、社会面貌为主题,兼及省外。诸如古皇城的楼堂殿宇、岷江两岸的层层梯田、雄壮的天彭古塔、都江

堰的安澜索桥、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熙来人往的花会庙会、保路运动中群情激昂的集会场面、仪表俨然的新政军官等珍贵镜头,可谓琳琅满目,弥觉珍

贵。据调查,这是目前已见的在成都地区拍摄的最早的一批老照片。


 

http://s3/middle/52e3ea09x8d47b67de6e2&690
成都皇城内。辛亥革命后,1911年11月27日,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宣布四川独立,尹昌衡出任军政部长,被推为都督。老百姓高举“汉”字旗,欢庆清

王朝的灭亡。

 

 

http://s4/middle/52e3ea09x8d47b9073bb3&690
皇城内群众庆新政。皇城是明蜀王朱椿的王府,中轴线上,自南向北的建筑是:正门端礼门、龙门、明远楼、石牌坊、致公堂、清白堂、文昌宫和后子门

。远处可见明远楼。文革中因修建“万岁纪念馆”(今四川科技馆),皇城而被夷为平地,成为成都人民难以抚平的心灵创伤。

 

 

 

http://s4/middle/52e3ea09x8d47c34832b3&690
皇城内石牌坊广场前的集会群众,人群中大多数脑后还拖着长辫,因为当时剪辨的政令还未下达。牌坊上刻有“旁求俊义”,后面是致公堂。

 

 

 

http://s14/middle/52e3ea09x8d47c646a38d&690
新军政府的军警士兵

 

 

 

http://s8/middle/52e3ea09x8d47c93078b7&690
新军政府的军官

 

 

 


  2002年10月,成都那爱德文化传播广告有限公司举办的路得·那爱德(美国)摄影作品展在成都举行。一批美国制造老式的银盐玻璃底片冲洗出来的

黑白照片,通过化学作用而显影定像下凝固的一连串历史的瞬间,展现在照片中的子子孙孙面前。我们仿佛卷入幽深的时光隧道,深感影像幽灵般的若隐

若现和它们附载的无穷神秘,在返回过往的考古意识中思绪飘荡。这些影像不但成为中国历史进程的印证写照,而且还是中国摄影史的发展佐证。


 

http://s3/middle/52e3ea09x8d47cdacea42&690
清末,四川劝业会在青羊宫组织的产品评优授奖仪式,图为授奖台。劝业会于光绪34年开始举办,每年一次,会期25天。每届都进行参展产品的评优授奖

。参加劝业会的有清政府的官员、军警、商人和平民。

 

 

 

http://s16/middle/52e3ea09x8d47d1a58bef&690
参加劝业会展览的小商品摊点

 

 

http://s13/middle/52e3ea09x8d47d49df9bc&690
成都西北彭州白水河铜矿冶炼厂,是清末成都最大的现代工业企业之一。

 

 

http://s16/middle/52e3ea09x8d47d7d6fa0f&690
成都郊区熬制硝盐的小作坊

 

 

  路得·那爱德在中国拍摄的照片,题材相当之广泛。由于他的学识广博,摄影技艺的高超,所以他的视野包括了他所到之处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

自然风光等诸多层面,其中包括四川的辛亥狂潮、茶马古道等许多珍贵的事物细节。

 

 

http://s6/middle/52e3ea09x8d47dff8c295&690
成都郊区内河航运码头,河边停靠几艘其形似筏的“扒扦船”,可载货20担。


 

http://s4/middle/52e3ea09x8d47e34d6233&690
成都郊区农民正在水田里薅秧


 

http://s4/middle/52e3ea09x8d47e649ac23&690
成都郊区正在放牧黄牛的农民


 

http://s8/middle/52e3ea09x8d47e9cdac37&690
成都内河湖港交叉密布,有许多水上人家,木船既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也是住家


 

http://s14/middle/52e3ea09x748731410b9d&690
郊区贫困农民的茅草屋,周围是菜田。


 


  学者的身份和相当于专业的摄影技术,使他的照片具备了历史人文的深远价值。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路得·那爱德中国影像的艺术造诣和技术质量也

非同寻常,其作品题材涵盖到社会纪实、自然景观和人像、静物等当时摄影发展的高端区域。路得·那爱德有着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双向素质,出于他对中

国、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真挚爱慕和敬意。这批中国影像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在于其学者风范的人文视角和西方经典摄影的观念意识。这一层面的影

像形态,在研究西方摄影对中国摄影的实际影响方面,具有拓开深层摄影文化脉络的特定意义。

 

 

http://s4/middle/52e3ea09x8d47f13314c3&690
四川高等学堂的学生自修教室,寒冷的冬天,学生还在勤奋学习。

 

 

 

http://s10/middle/52e3ea09x8d47f7e896e9&690
四川高等学堂的教师


 

 

http://s14/middle/52e3ea09x8d47fe3be95d&690
四川高等学堂的网球场


 

 

http://s14/middle/52e3ea09x8d4800a08e5d&690
四川高等学堂的外国教员住宅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

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

,但供不应求,而藏区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

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

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http://s9/middle/52e3ea09x8d4805febc78&690
茶马古道上的索桥

 

 

 

http://s13/middle/52e3ea09x8d4808de6adc&690
茶马古道上的背茶人


 

http://s7/middle/52e3ea09x8d480bc42ba6&690
茶马古道上的背茶人

 

   
  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尘埋,路得·那爱德的中国影像重返故土,
一个文化传播者的历史使命,在其以身殉职的异国他乡回光返照,这样传奇的历程,不禁令人抚影感叹不已。

 

 

 

http://s6/middle/52e3ea09x8d48165303e5&690
成都郊区的文昌宫


 

http://s5/middle/52e3ea09x8d484b6b89c4&690
成都南城街一大户人家


 

 

http://s7/middle/52e3ea09x8d484f66d966&690
成都南城街一大户人家


 

http://s10/middle/52e3ea09x8d4854bdc829&690
住在成都南城街的一个藏区喇嘛


   
    当历史的画卷翻到今天时,人们透过这些历经90年时光仍然清晰的照片,回眸流逝的岁月,不仅能从中感悟到时代发展和变迁的轨迹,了解到许多别

具地方特色和鲜为人知的民间习俗,深刻体会到我们民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同时,对于研究从清末到民国初期成都的城市概貌,民俗风情也具有极高的历

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


http://s5/middle/52e3ea09x8d485beb0ba4&690
路得·那爱德在摄影室工作

 

 


(照片资料来源:成都市委宣传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