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西坝子第一祠--陈家桅杆

(2010-07-31 17:17:59)
标签:

桅杆

宗祠

陈氏

分类: 风光摄影--成都

 http://s3/middle/52e3ea09x8cab893d4012&690
陈氏宗祠门前一对石质双斗桅杆分立于左右,别具一格,肃穆庄重。


  陈家桅杆位于四川省温江县寿安乡天鹅村,是川西平原仅存的集住宅、宗祠、书院、园林于一体的、复合式传统大型庭院式建筑群,被誉为西蜀第一祠。系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院学士陈宗典,及其儿子、武举人陈登俊年共同营建的,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经八年竣工。它占地十多亩,四周溪水环绕,整个建筑面积2736平方米。大小十二院,全部为穿逗木结构,组合精巧紧凑,布局大方合理。门前竖立石材的双斗桅杆,故俗称为“陈家桅杆”。

 http://s10/middle/52e3ea09x8cab93135a49&690
黑漆重檐的大龙门,檐上花鸟彩绘,光彩夺目。

 

 

    陈家桅杆建筑选址、朝向、布局、装饰等都浓缩了晚清时期川西建筑风格,同时也表现出清末士大夫阶层个人修养品味和审美观。整个建筑群不以规模大取胜,而以小巧精美见长。以住宅为主,园林次之,宗祠最小。是研究清代社会、民俗、教育、艺术、宗教、建筑科技等历史知识的实物史料。这座陈氏宗祠在解放后历经乡政府、学校、养老院入驻,直到1985年7月才列入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作为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配套景点修复、开放。

 

 http://s4/middle/52e3ea09x8cab9bd59283&690
留影于桅杆旁

 

 

  陈氏宗祠门前,一对石质双斗桅杆分立左右两旁,肃穆庄重,气势雄伟。桅杆从下到上三分之二处,有一斗形石雕,顶端还有一个小斗形石雕,含有“才高八斗”的寓意。不过主人比较谦虚,两柱只雕四斗。其实这双斗桅杆是功名的象征,只有考取进士以上又做了大官的人,才有这种资格。陈家桅杆是双桅杆,说明这家人出了两个功名。黑漆卷拱重檐的大龙门,檐上花鸟彩绘,光彩夺目;八字粉墙分列两旁,墙上镌有浮雕石刻,镂空的福寿二字和蝙蝠图案工艺精湛。


http://s7/middle/52e3ea09x8caba275c676&690
大门正面和八字粉墙


 

 

http://s5/middle/52e3ea09x8cabae5a5994&690
双桅双斗体现主人的显赫身份


 

 

    陈家桅杆总体布局为座西向东,采用双纵轴结构,分为三组建筑,匠心独运。中间建住宅,北面建宗祠、南面建书房。三者既相对独立,使大小不等、功能各异的十二个庭院错落有致,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陈家桅杆采用“八字龙门子,威风石狮子”“双檩双椽,两大院坝”“走马转角,虎皮装修”,“外加围房”等川西民居的建筑装饰风格,装修精美典雅。

 

http://s2/middle/52e3ea09x7477920b0c31&690
陈氏宗祠“中院”住宅建筑群的大门豪华气派


 

 

http://s1/middle/52e3ea09x8cabd94b81e0&690
陈氏宗祠“南院”小花厅书房建筑群的大门古朴庄重

 

http://s4/middle/52e3ea09x8cabe1edb993&690
陈氏宗祠“北院”大花厅宗祠建筑群的圆拱门,典雅秀丽。


 

  第一组建筑为中间的三重院落住宅。由前厅硬山式、二厅悬山式、正房歇山式三重大院组成,是宅主起居之处。最中心的位置为堂屋为家族议事与会客处;堂屋两边依次为主寝堂、次寝堂、灶房、议事厅。这组建筑是建筑群体布局的核心,有严格的中轴线布局,有较高的有品第的屋顶,透出儒家文化的宗法纲常伦理和美学趣味特征。

 http://s13/middle/52e3ea09x747797b7b0fc&690
从“中院”前厅看“中院”大门

http://s1/middle/52e3ea09x8cabf36dba00&690
“中院”前厅


 

 

http://s3/middle/52e3ea09x8cabf73865a2&690
“中院”前厅堂屋


 

http://s9/middle/52e3ea09x8cac00179658&690
“中院”后厅


 

http://s16/middle/52e3ea09x8cac052ce6ef&690
“中院”后厅


 

http://s10/middle/52e3ea09x8cac091fbca9&690
“中院”起居室


 

http://s11/middle/52e3ea09x8cac0bfb1d3a&690
“中院”起居室

  第二组是南院小花厅。院落规模略小于主建筑大四院,而大于北花厅。南花厅沿轴线建有三个庭院两座假山。前有“翠柏山房”,布置典雅。四壁有名人书画、石刻,书房三间内置凤雕书案,楠木书橱陈设有序,是主人读书、授业之所。主厅两侧各有两处天井,分别为“安心处”和“别有洞天”。“安心处”为主人修身养性的地方,私塾学生有过错时也在此“面壁思过”。“别有洞天”则为主人及来访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抚琴弄墨之地,别具特色,令人回味无穷。“别有洞天”后通忠孝祠,祠内正面石壁上有石刻宗谱,是香火祭祖之处。祠中的石桥与鱼池壕沟,分别象征道教传说中联系阴阳两界的“奈河桥”与“奈河”,从中可看出原籍重庆璧山县的宅主,受丰都鬼城道教文化的影响。

 

http://s11/middle/52e3ea09x8cac12d9b96a&690
“南院”小花厅翠柏山房


 

 

http://s6/middle/52e3ea09x8cac17f1a095&690
“南院”小花厅翠柏山房



http://s13/middle/52e3ea09x8cac1d129bcc&690
“南院”小花厅忠孝祠


 

http://s12/middle/52e3ea09x8cac221ae44b&690
“南院”小花厅忠孝祠拜祖台

 


http://s13/middle/52e3ea09x8cac8b4e6bbc&690
“南院”与“中院”之间的通道

 

 

http://s16/middle/52e3ea09x8cac276e93af&690
“南院”小花厅花园双层斗拱门

 

  第三组是北院大花厅,也是陈家桅杆建筑群落最为精美之处。院内正面有照壁,两端有石砌牌坊大门——“爱吾庐”、“亭云馆”,门顶造型多样,披檐层层装饰,颇显徽派建筑的风格。中有戏台,周围有走马转阁楼,为歇山顶屋檐。戏台对面是上客厅,是主人用于接待达官显贵的场所。其木刻非常精美,是整个宗祠建筑中最具艺术价值的部分。上客厅后筑有亭阁水榭、鱼池石山,疏密有致,浑然一体,竹树掩映,清出绝尘。特别是池中石山,高仅七尺,阔不足一丈,山上竟配置青城山全景,楼台亭阁、宫观殿廊,应有尽有。

http://s13/middle/52e3ea09x8cac44aab4ec&690
“北院”大花厅宗祠建筑群的圆拱门

 

 http://s13/middle/52e3ea09x8cac49d7261c&690
“北院”大花厅宗祠建筑群--照壁

 

http://s10/middle/52e3ea09x8cac4e5eb619&690
“北院”大花厅宗祠建筑群--石牌坊


 

http://s1/middle/52e3ea09x8cac5155bd20&690
“北院”大花厅宗祠建筑群--石牌坊

 

http://s9/middle/52e3ea09x8cac5602e018&690
“北院”大花厅宗祠建筑群--石上客厅木质彩屏


 

http://s7/middle/52e3ea09x8cac5e0c0226&690
“北院”大花厅宗祠建筑群--祭祀台

 

 

http://s11/middle/52e3ea09x7477a608178a&690
“北院”大花厅宗祠建筑群--水池中的青城山缩影


 

http://s4/middle/52e3ea09x8cac81f5f4a3&690
陈氏宗祠残存的围墙

 

  陈家桅杆的总体布置,既有北方古代建筑群落中轴线式的布局和浑厚,又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美;既有庄严静穆的工作、学习之处,又有自由亲切的可玩之所。

 http://s5/middle/52e3ea09x7477a84808b4&690
八字围墙上的“见宾”。


 

 http://s7/middle/52e3ea09x8cac98ea20f6&690
八字围墙上的“观物”

 

 

    陈家桅杆距道家圣地青城山只有16公里,其建筑主要体现的是道教文化影响形成的风格,有许多道家的玄机。如,在整体结构上,南面建园林,北面建宗祠,南面属阳,北面属阴。如果反起来建,不适合道家思想。再如,整体布局上建十二个庭院,这个十二又恰合地支数。建筑群座西向东,暗含着“紫气东来”的道家思想。又如陈家桅杆门前两边的“八字围墙”上,左右各有两字——“观物”与“见宾”。其中“观物”的思想可能说是道家“入门”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陈家桅杆也有许多是反应佛教文化的东西,比如在南花厅园林式建筑的两座牌式风格的大门上,饰以许多佛家罗汉、菩萨等佛像。

 http://s1/middle/52e3ea09x8caca0f0b7d0&690
“南院照壁”


 

 

    陈家桅杆南花厅所建的后照壁,既是一种独创,也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我国古代的民居建筑,习惯在“大宅门”前或大堂屋前建一大照壁,并在照壁上饰以精美图案字画等。然而陈家桅杆没有修建这样的大照壁,而是在南花厅的后院建一大照壁。因为按照道家的思想,在前面建照壁是不可取的。按一般传统,大照壁是用于避邪挡晦气的,同时起到装饰作用,也显得庭院深深。而道家的思想,住宅向东,目的是迎来东方紫气,造福家人,造福子孙。所以应当“开怀”迎接,不应当用照壁挡住。紫气来,还要留住,怎么办?建筑设计者创造性地在屋后建一大照壁来留住紫气。

 http://s13/middle/52e3ea09x8caceb48ac6c&690
体现主人归隐后心理的对联

 

http://s16/middle/52e3ea09x8cacf13a630f&690
体现主人归隐后心理的书画

    从庭院中遗留下来的诗文和对联来看,不难窥见主人归隐后的一些生活片段和心理轨迹。书房有一则较为通俗颇有韵味的文字写道:“春花开得早,夏蝉枝头噪,黄叶飘飘秋来了,白雪纷纷冬已到。叹人生容易老,不如早清闲,乐逍遥,不能成仙了道,亦不至混俗滔滔。”可见主人对当时的“混俗”很厌恶鄙视,似乎看破了红尘,决心遁迹林泉,过归隐生活。再如翠柏山房的对联“就屋安梅绕泉种竹,临风舒锦负旭钞书”,反映出主人追求安静而闲逸的生活。

 http://s14/middle/52e3ea09x8caca623d96d&690
“南院照壁”


 

     陈家桅杆南院照壁上的题字更耐人寻味。照壁正面的题字——"莫以岁云暮,当极观太无。早回头,勿忘旧路,遥天远,乐还本始初。”“莫以岁云暮,当极观太无”,这是主人的智慧,表现了他云淡风轻追求内心满足的生活态度,即使现在,也有启迪。人生曾经有很多追逐,也有很多放弃。不过,很满意能找到这样一群朋友,乐意跟他们一起不分年龄、不分贵贱、不分出处的相聚在一起,忘记尘世,忘记烦恼,只为了健康的亲近大自然。照壁背面书有《诗经》《国风·鄘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四个大字,体现主人的做人品格。秉心:用心、操心;塞渊:踏实深远。

http://s1/middle/52e3ea09x8cacf5f70a80&690
体现主人归隐后心理的对联

 

 

   百年光阴飞逝,陈家桅杆已是一个“活生生的民间文化博物馆”。这古老的庭院、这双斗桅杆、留下的秀词雅章、当时的风俗民情等,都是一段真实历史的缩影。

 http://s2/middle/52e3ea09x8cacfb62ae91&690
庭院幽静而深深

 

 

    来到四川成都,温江陈家桅杆,值得一看。和大邑县安仁镇的刘氏庄园相比,它似乎少了点森严、浮华、霸气和政治影响。但是陈家桅杆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风格,却是刘氏庄园远不能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