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慈会与成龙基金1800万的管理费用之争

(2012-12-27 15:48:16)
标签:

杂谈


        一提说公益基金会的行政管理费,有人就羞羞答答不作声,有人就高调宣布“零管理费”,弄得社会公众觉得“行政管理费”就像基金会收的“保护费”一样。

       “要想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草”,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零管理费”的说法并不代表公益基金会的真实运作情况,只能代表基金会的某个捐赠人对基金会“行政管理费”的一个态度。

      网络爆料人@落魄书生周筱赟 最近质疑儿慈会向成龙公益基金会拨付1800万善款,其目的是为管理费。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团反驳说:“不了解基金会运作”。

      在我可来,@落魄书生周筱赟   质疑:“现在的基金会可以“做大”支出(就是把善款从这家基金会转到另外一家基金会)来解决。只要总支出大了,可以提取的10%管理费就可以很高,从基金会中与捐赠相关的收入中(包括利息收入)列支更多的工资和福利及行政办公支出。”的说法在逻辑上是成立的,也是非常了解基金会运作才能提出的观点。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团的回应,展现的是中国“砖家”的三大特点,一是:不懂装懂;二是,高傲自负;三是,与群众作对。

      公益基金行政管理费在国外是公益组织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根据行业运作规则,公益机构和捐赠人之间自动形成的规则,而不是政府事先规定。而《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行政管理费用”不超过10%,是政府预先制定一个规则,按此执行,超标即不通过年审。我管这个规定叫“掩耳盗铃”,逼迫基金会想办法做低管理费,而不能真实反映基金会的运行情况。

      《基金会管理条例》对公益基金会的“行政管理费”10%,不是采用的按公益支出计提,而是以自然年度为单位,实报实销。所以,你的公益支出越大,基金会“行政管理费”空间就越大,基金会的行政管理费比例就越低,看上去“管理效率”就更高。所以,@落魄书生周筱赟  说法并无不妥。

        “砖家”@社科院杨团 说查阅了儿慈会年报,“儿慈会的2011年度的行政管理费是6%,远远低于国家的10%,”认定@落魄书生周筱赟 的判断是错误的,从理论上看是站不住脚。因为儿慈会2011年的公益总支出是5900万,行政管理费占6%,如果我们从2011年儿慈会公益总支出中减去划拨给成龙公益基金会的1800万,儿慈会的行政管理费就为8.6%,如果我们再减去儿慈会支持海军总医院建立干细胞研究中心的400万,支持玉树州宣传部印刷宣传书籍的200万,那么儿慈会2011年的行政费用就超过了10%,年检将不会通过。这个演算是逻辑演算,而不是对儿慈会的质疑。基金会最好的状态是自证清白,而不是要社会质疑才把自己说清白。

http://s1/mw690/52e0e4f8td1d0dda5e730&690

       针对网络对成龙公益基金会的行政管理费质疑,@成龙 高调宣布“我的慈善基金会不收取任何管理费用,所有管理成本都由我一个人承担,我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还有这样零成本的基金会。”  所谓“零成本”运作的说法,就像掩耳盗铃一样可笑,因为人力是有成本的,公益更是需要成本的。

http://s5/mw690/52e0e4f8td1d0e3f3ac74&690

       由于《基金会管理条例》10%行政管理费的约束,中国这种所谓”零成本“的基金会有很多,并非成龙所言“只此一家”。 很多央企和民企成立的基金会,“行政管理费”的支持都是放在企业内部,基金会实现的就是“零成本”运行。这种运行模式,其实比成龙公益基金会“零”得更加彻底,“行政管理费”根本不进入基金会帐户。

       但是,貌似“大善”的运作模式,最大程度地破坏了基金会作为独立法人、社会公众组织的公平与公正。这种企业与基金会不分的运作模式,把基金会变成了企业的一个品牌服务部门,基金会独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全丧失。这就是成龙先生并不在基金会担任任何法律职务,又能实际控制基金会一样。变社会之公器,为私人之物品。所以,我实在不明白作为“砖家”的杨团,为何还要对此模式大加赞赏?

        回到成龙公益基金会是不是“零成本”运作,以及1800万是不是和管理费有关,也是值得商榷的。成龙公益基金会网站并没有公开应该公开的年报,查阅不到具体管理费用占比。根据成龙公益基金会发布“流水账”-“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接受捐赠及结余表”(流水账很难让社会简单判断基金会的真实运作情况。)来看,陈港生在2011年9月和2012年2月共计定向捐赠”行政管理费“合计42万元,且被计入了“接受捐赠”。

         按照《民非会计准则》因为成龙的42万元“行政管理费用”捐赠计入了“接受社会捐赠”,成龙享受了免税政策,这笔善款已经变成社会的公共资产,也应该受10%行政费用的限制。如果,成龙是42万“行政管理费”直接划拨给产生费用的第三方,方才不受10%的约束。所以,成龙公益基金会的运作绝对不是社科院杨团和成龙本人所言的“零成本”,这1800万的进出,对于基金会的行政管理费用影响有多少,我不知道,因为成龙公益基金会的年报没有在网站公布。

        也许有人说,成龙如果这笔捐赠没有做税务抵扣,是不是就可以算“零成本”呢?答案是,不仅不是,而且成龙公益基金会还可能就会涉及非法更改“财务报表”。根据“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接受捐赠及结余表”显示,陈港生在2012年2月捐赠26万元作为成龙公益基金会2011年7-12月的“行政管理费”。而我们知道,基金会2011年的财务报表在2011年12月31日就已经锁定,那他这笔捐款如何能支付2011年的“行政管理费”呢?除非是基金会在2012年2月收到陈港生26万定向捐赠以后,重新调整财务报表,这可就是不是“零成本”运行,而是“违法运行”。

http://s5/mw690/52e0e4f8td1d0f131b9f4&690

       话说到此,1800万是不是和行政管理费有关,还需要儿慈会和成龙公益基金会进一步解释,因为现在的解释是站不住的!


附:

 

1、什么是公益基金会的行政管理费:公益基金会的非项目部门,为支持项目运行所产生的平台费用,比如:财务、人事、房租等。

2、为什么要界定基金会的行政管理费比例:因为通过行政管理费比例,可以看到公益基金会的善款使用效率和行政管理水平。前者是保证更多的善款用于公益项目,后者,是衡量基金会的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完成同样一件事情,人能力的高低,是决定了耗费资源多少,耗费资源少,能力就高,反之,能力就低。这就是基金会行政管理费用比例的实际意义。

3、杨团的文章:

http://s3/mw690/52e0e4f8td1d0f6bcd90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