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震灾区,68岁的老人如何谋生?

(2009-02-27 13:49:06)
标签:

铝制水壶

老人

鞋掌

浓雾

四川

    原本是打算选择冷补锅老人的一张照片,作为灾区生活的一个片断。在给那个照片写说明的时候,突然想编写城一个图片故事,除了因为这个老人生活的不易外,还因为老人所做的工作,是一个即将消逝的行业。于是又把删除的照片找了回来,变成了一段文字。所以这些照片现在看来,在拍摄上是非常的随意,因为拍摄的时候没有想到要用来讲故事,所以请大家包涵啦!!

 

地震灾区,68岁的老人如何谋生?

 

冬天的早上起来迎来的不是太阳而是浓雾,这是川西平原的特色。雾气挡不住四川人勤快的脚步,这个女人已经从外面办事回到这个偏僻的小村庄。山寨手机和不知道牌子的轻骑,是这个村庄的“中产阶级”的标志。

 

地震灾区,68岁的老人如何谋生?

 

 春节期间,请客吃饭是少不了的家庭活动。因为这里地处偏僻,购物不太方便,一直吸引着各种小贩来此串乡走户。微薄的利润,吸引的小贩大多数是财富创造能力较弱的老人。他们靠此赚点钱,以贴补家用或者积蓄自己的养老花费。原生经济的好处是,肉贩子,随时可以停在路边做生意。价格公道、份量足,老太太买得乐嘿嘿的。

 

地震灾区,68岁的老人如何谋生?

 

 在生活的驱使下,这个68岁的老人冒着浓雾,已经从二十里地之外,骑着他的小三轮一路“叫喊”到了这个偏僻的村落。
 他的职业是大城市已经消亡的生意——补破烂的水壶。补水壶得第一个工序是要把已经坏掉得部分用大剪刀剪掉。
 在刚才无人的路边,他摆开得了自己的地摊。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而言,老人能自食其力,是一件他自己觉得骄傲的事情。

 

地震灾区,68岁的老人如何谋生?

 

老人剪好铝制水壶以后,下一步的工作是要把一个“鞋掌”的东西订在地上。年龄大了,动作有一些缓慢,但起码是标准的。他知道自己为了维持自己勉强的生活所需,目前还要仰仗这些标准的动作来换取。

 

地震灾区,68岁的老人如何谋生?

 

  钉好“鞋掌”,老人要在上面把剪掉的边缘用榔头敲打整齐。“叮叮当当”的声音,有如他心情的节奏,不紧不慢地敲打在这个偏僻村庄的上空。这个声音,不仅仅是这个老人对技术的展示,也是他在招揽自己的生意。

 

地震灾区,68岁的老人如何谋生?

 

   老人“叮叮当当”的声音,招来了两个询问价格的妇女。经济的进步已经鲜有人家还会继续使用补过的铝制水壶。当然经济竞争所导致的铝制水壶品质和价格的双重下降,也让现在农村使用的铝制水壶大多没有修补的条件。商品极大的丰富了,商品的质量下降了,使用寿命缩短,加快了流通,增加了GDP,但是也造成了对能源的巨大浪费,这样的光阴还要持续多久?

 

地震灾区,68岁的老人如何谋生?

 

他一只年迈的手拿着榔头敲补着水壶的内壁,另一只年迈的手扶着水壶缓缓地转动。水壶的主人端来一碗面条,耐心地等待老人完成这道工序。这是老太太为补锅老人煮好的面条,用以表达对他工作的感谢,也包含着对老人生活不易的同情。老头也很固执地要完成这个工作才吃饭。

 

地震灾区,68岁的老人如何谋生?

 

 做完成最后一道工序,老人让主人把水壶拿去试试水,然后在寒气逼人的路边大口大口地开始吃那碗面条。保证不漏水,是他对客户最有底气的承诺。

 

地震灾区,68岁的老人如何谋生?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浓雾还没有散去的田间小路上,一碗没有“骚子”的素面,就是这个老人的午餐。这不是我们偶尔拍摄到的一个镜头,这就是这个老人的生活,那里有生意,那里的路边就是他的家。他那双苍老的手就是端着一个碗在那里吃饭。老人发现了我的镜头,回头看了看,没有任何的表情,一切的一切都不能改变他的生活了,对他今天的生活,他很满足了。

 

地震灾区,68岁的老人如何谋生?

 

 迎着他的目光,我们打了一个招呼。老人顺势回我一个含蓄的笑容,这个笑是他对生命立场,是他对未来生活的笑。他的这种慈祥与平和,就像来自遥远的过去,我们不敢打搅他,打搅他永远快乐地生活。这是中国和谐社会的核心元素,这是中国人民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特质。

 

地震灾区,68岁的老人如何谋生?

 

 老人用了四分多钟,把面吃得干干净净,最后连面汤也喝来不剩。补这个水壶,他用了三十分钟,获得五块人民币的报酬。老人告诉我们,他每天大概能获得三个这样的生意,出去壶底的成本,大概能有10块钱左右的收入。
  中国大量生产的价格便宜到没有维修价值的低质量水壶,不仅仅浪费着国家的资源,也在摧毁这个国家的未来,同时,也影响着这个善良老人的未来。

 

【相关链接】

连载【19】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连载【18】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连载【1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连载【16】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地震致残学生12小时的网络的援助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