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2008-12-06 09:57:47)
标签:

土坯墙

墙体

留守老人

生者

什邡

地震

5.12

杂谈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龙门山断裂带的抖动,在短短的一分钟内摧残了那一片土地和无数的生命。
    很多生命的愿望在那一刻停止了,学生还没有写完最后一排作业、妈妈还没有盘算好晚上做什么饭菜、丈夫想着为妻子的生日买什么礼物、老人回忆着周末和孙子在一起的情形。实现和不能实现的的愿望都在那一刻终结了。这一切,让我们这些生者至今难以释怀。
   然而这天灾,是由不了人的事情。与其沉思死者,生者不如埋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生命的美丽和苍凉也许是大城市里的文化人的想象,对于灾区的民众而言,生活要继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灾区的重建的生活不应该仅仅是艰难、悲哀和痛苦的回忆。四川人乐观、幽默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如同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欲静还不息。
    灾区民众的重建生活让我们相信——人性是不可征服的力量。
    为了记录这样的力量,我们成立了一个摄制组,准备持续三年的时间,用影像来记录这样的力量。
    跟随着拍摄的进度,一些灾区重建生活的照片我会持续的在这里上传,和大家一起来关注灾区的变化,来见证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

    2008年9月,因为一些私人原因,我第一次踏上了灾后什邡的土地。这次的行程,让我做出了参与拍摄这个纪录片的决定。因为,灾区人民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我。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什邡南泉镇的某个村落,公路两旁的房屋都安然无恙。从小路进入村落,大多数修建久远的土墙房屋全部倒塌。房屋的主人都是比较贫困的农户,这些年来一直没有足够的钱修建一个新的房屋。社会之大变故,受伤的总是社会最底层的人,这仿佛是一个驱散不走的幽灵。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什邡非重灾区倒塌的房屋,大部分是以夯土墙或土坯墙为主要结构的房屋,非常容易倒塌。
    夯土墙,即将土夯实筑成墙体。其建筑程序是先筑低矮的台基,然后筑墙体和室内地基。土坯墙是用土胚构建的墙体。土坯,一般长20-50厘米,系用深褐色粘土制成,晒干后用来砌墙。其方法是错缝叠砌,再用黄泥粘接。墙砌成后,再在外面抹上一层草泥。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什邡莹华镇广青路边上的一个小饭馆,墙体严重开裂,为了继续生活,老板在这里继续经营着他的小饭馆。这个小饭馆,是他们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白天他们在这里经营包子、面条和炒菜,晚上他们睡在政府发放的救灾帐篷中。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灾后的莹华镇显得有些冷清,阳光到也灿烂。地震以后,这里的气温比过去高了很多,太阳光顾的日子也比过去多了。跟随家里的长辈到镇上吃一碗米粉,也是大山里小孩的一个心愿。桌面上放着的是这个孩子的家长购买的日常用品和蔬菜。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红白镇政府唯一没有倒塌的建筑:政府大门,现在成为一户人家的临时住处。当初政府的传达室,成为这个家庭未来抵御寒气的依靠。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灾区民众自建的救灾过渡房屋。修建这样房屋的人家,可以领取到政府800元的补助。同时,也不能在拥有集中修建的救灾板房。大多数贫困或人丁兴旺的家庭,都选择自己建设救灾过渡房。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红白镇街头的人行道上,这个简易的过渡房屋,不仅仅要帮助这户这个家庭抵御风雨和寒冬,还要帮助这个家庭获得生活的来源。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面对困难,人类的智慧显示得淋漓尽致。房屋的主人一面用四根木头扎成“井”字,透过墙壁地震的裂缝,将墙壁两边的木头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夹板功效的结构。这个结构可以保证受损的墙体在轻微的余震中不会倒塌,一直使用到新的永久性住房建成。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在平整以后的废墟中继续“淘宝”,也是一些灾区留守老人的乐趣。她手上带着的都是今天的收获(包括那串满泥土的佛珠)。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城乡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楼房的高与矮,多与少。这几个喝茶的老人是国营单位的退休工人,他们灾后重建需要承受的负担就比生活在农村的老人轻松了许多。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这里的山过去是,满眼翠绿,现在是冷冰冰的山石。壮观的森林瞬间消失在地震的淫威之下,如何重新恢复这里的生态,绝非是三年重建可以完成的。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穿过红白镇再往山区行进,就能看到满目疮痍和山河破碎的现实版本。9月初到这里的时候,还是管制区域,里面的人基本已经全部被迁移出来了,矿山的开采也停止了。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地震引发的山体崩塌完全摧毁了这个农户的房屋,如今已经看不到任何生机。树下整齐摆放的椽木,告诉我们他的主人还在人世,还对这里充满着期待。
 
连载【01】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这里曾经是一个小水电站,用来满足附近农民的生活需求。它曾经照亮过无数人家黑暗的夜晚,而今,它和那些被地震摧毁的人家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放弃还是重建。
 
10月的拍摄记录,我会尽快整理出来。11月的拍摄任务正在进行中,结束后也会上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