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2018-05-12 22:06:16)
标签:
中国学校体育《校园足球》编辑部官方博客体育教育 |
《案例研析》栏目总第31期“位移性动作技能课时设计——以立定跳远(第3课时)为例”研讨小结
一、小结
2018年5月9日晚,《案例研析》栏目总第31期话题研讨在《中国学校体育》官方BBS论坛准时进行。本期研讨话题的主题是:《位移性动作技能课时设计——以立定跳远(第3课时)为例》,本期话题特邀了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博士担任嘉宾主持。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团队成员全员参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研员、体育教师共181人共同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围绕话题,针对以“立定跳远”为例的课时教学设计展开研讨。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邱谦老师提供的以立定跳远为例的“感知身体的运动轨迹”的教学设计展开了讨论,本期案例是之前以“跳”为例的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体现。这次讨论是继之前多期关于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研讨的延伸,为以后《案例研析》课例的研讨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打下了基础。
在单元设计中比较常见的是分别就某一项技术动作的各个技术环节来进行教学,其中的各个课时是以单元为依托,如果将课时内容独立来看,它自身则却缺少一定的完整性。本单元将各个课时内容确定为影响单元技术动作的核心要素,并围绕技能主题和相关运动概念展开教学并且逐层深入。在单元技能主题统一的前提下,不同的运动概念赋予形成了各个课时。通过运动技能轮可知,技能轮是技能主题和运动概念的结合,从课时层面上看,只要改变运动概念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所表现出的运动形式和难易程度就会完全不同,与之相应的内容也会不同。而教学中是否体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最基本的就是看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对个体差异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则表现为是否将身体练习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教材化”为不同的技术动作或不同的运动条件或不同的运动课题,进而观察它们是否处于每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以上文字由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付国超老师提供)
二、统计
本期案例研讨情况经统计,共有来自于全国各地21个省市的181位教师参与研讨活动,共发帖数493(删除无效、重复贴19帖)。
|
地区 |
姓名 |
|
吉林 |
高华伟(共计1人) |
|
山东 |
李宁宁、许江善、杨正伟、丛妮滋、隋军晓、于周涛、付国超、
王向阳、于金波、董佳丽、宋晓露、罗兆杰、王
唐 |
|
江苏 |
姚 |
|
重庆 |
刘晓云(共计1人) |
|
湖北 |
徐 |
|
江西 |
李 |
|
山西 |
秦永乐(共计1人) |
|
湖南 |
张正凯、张永利(共计2人) |
|
河南 |
李时丽(共计1人) |
|
甘肃 |
王旭文、金智宏、董 |
|
黑龙江 |
吴 |
|
云南 |
赵世贵(共计1人) |
|
上海 |
崔 |
|
四川 |
阎光辉(共计1人) |
|
安徽 |
李饶饶、詹焰平(共计2人) |
|
陕西 |
胡宪伟(共计1人) |
|
新疆 |
朱顺根(共计1人) |
|
海南 |
葛志鑫(共计1人) |
|
贵州 |
熊登昌(共计1人) |
|
浙江 |
叶泽安、严国梁、陈昌福、陶 |
|
北京市 |
龚朝辉(共计1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