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X档案—BMW契丹文化探秘之旅之一:古北口之秘

标签:
古北口宝马deep辽代契丹探险越野文化 |
http://s13/middle/4b99e63et781c4ded98dc&690
http://s5/middle/4b99e63etb11b0b632ed4&690
http://s4/middle/4b99e63etb11b0bb3f573&690
http://s10/middle/4b99e63etb11b0bbf57f9&690
http://s1/middle/4b99e63etb11b0bdea710&690
http://s12/middle/4b99e63etb11b0bf135cb&690
2011年10月29日早八时半,X档案—BMW契丹文化探秘之旅的宝马车队,从位于北京东三环佳程广场出发,风驰电掣般向古北口方向前进。古北口位于北京密云县东北部,距北京约三百里。东邻新城子乡,南接太师屯镇,西连高岭镇,北隔长城与河北滦平县相望,距密云县城55公里,现为镇级建制。境内有万沟架子峰、卧虎山,潮河从北部关口入境,绕流阴山,贯穿全境,沿河两岸有部分河流冲积发育而成的平地。古北口又称虎北口,作为长城上的一处重要关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起着拱卫北京(辽南京)的重要作用。辽金以前,这里可以说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分水岭。
车队经密云、太师屯、古御道,来到古北口古关。在古关前随队专家手举千年前辽军统帅鎏金帅盔,手指当年实战用青铜鎏金青铜铠甲和鎏金马具,用时而激昂时而低沉的话语给全队成员讲述了千年前契丹人在古北口金戈铁马,气壮山河和令人唏嘘慨叹的往事:
辽初,未得到燕云十六州之前,辽多经由古北口侵掠中原,史书明确记载的有两次。一次为辽太祖神册六年(921,后梁末帝龙德元年)“十一月癸卯,下古北口。丁未,分兵略檀、顺、安远、三河、良乡、望都、潞、满城、遂城等十余城,俘其民徙内地。”⑴古北口一洞开,契丹铁骑就会蜂拥南下,横冲直撞,无险可挡,给中原政权造成极大威胁和损失。另一次为天赞二年(923,后梁末帝龙德三年)四月“癸丑,命尧骨攻幽州,迭剌部夷离堇觌烈徇山西地。庚申,尧骨军幽州东,节度使符存审遣人出战,败之,擒其将裴信父子。”⑵尧骨就是时为辽天下兵马大元帅、太祖次子、后为辽太宗的耶律德光。对这次入侵,《辽史·耶律觌烈传》载:“天赞初,析迭剌部为北、南院,置夷离堇。时大元帅率师由古北口略燕地,觌烈徇山西,所至城堡皆下,太祖嘉其功,锡赉甚厚。”⑶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后晋天福三年)十月,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之后,古北口作关内外重要交通孔道的作用一如既往。“其南伐点兵,多在幽州北千里鸳鸯泊。及行,并取居庸关、曹王峪、白马口、古北口、安达马口、松亭关、榆关等路。将至平州、幽州境。又遣使分道催发,不得久驻,恐践禾稼。出兵不过九月,还师不过十二月。”⑷又如太宗会同八年“十一月壬申,诏征诸道兵,以闰月朔会温榆河北。十二月癸卯,南伐。次古北口。闰月己巳朔,阅诸道兵于温榆河。”⑸
辽得到燕云十六州后,就如同在中原政权头上悬挂了一把利剑,只要辽朝愿意随时都可马踏中原,夺取天下。因此,夺回燕云十六州就成为中原政权的梦想。五代至宋几十年中,先后由后周和宋发动数次对辽的侵略战争,武力侵占了拒马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宋取代后周后,对燕云十六州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梦想夺回,宋君臣甚至有大讲夺取后如何防守的呓语。“宋太宗谓宰相曰:‘幽州四面平川,无险固可恃,难于控扼。异时收复燕蓟,当于古北口以东据其要害,不过三五处,屯兵设堡,自绝南牧矣。’宋琪对曰:‘范阳是前代屯兵建节之地,古北口及松亭关、野狐门三路并立堡障,至今石垒基堞犹存。将来平定幽朔,止于数处置戍可也。’”⑹由此可知古北口在宋计划收复燕云后防守态势中的重要性。但是天不佑宋,事不遂人愿,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发动的北伐于高梁河惨遭失败。而雍熙三年(986)发动的三路北伐更是惨败,并且损失了名将杨业,但是杨业也得到了辽人的崇敬,而在古北口为他立祠纪念。
辽末,女真人于1115年建立金国。金政权的建立,对辽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威胁,而使宋看到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宋徽宗于重和元年(1118)宋忘记唇亡齿寒的古训,背信弃义派马政自登州渡海赴辽东与金谈判合力攻辽事宜。宣和二年(1120),又派遣赵良嗣、马扩使金,双方签定盟约,规定:金出兵攻取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宋出兵攻取燕京,彼此兵不得过关。灭辽后,宋得燕云十六州之地,将原交纳辽的岁币转给于金。史称“海上之盟”。谈判过程中,双方就以何处为界,如何夹攻的问题屡经交涉,古北口在其中显得犹为重要。如宣和二年二月金朝付给宋使赵良嗣的《事目》提到:“约:女真兵自平州松林趋古北口,南朝兵至雄州趋白沟,夹攻不可违约。”⑺宋的答复国书说:“请示举军的日子,以凭进兵,夹攻所有五代以后所陷幽蓟等州旧汉地及汉民,并居庸、古北、松亭、榆关已议收复。所有兵马彼此不得侵越过关。外据诸邑,及贵朝举兵之后,溃散到彼余处人户,不在收复之数。”⑻宋朝所谓“燕云十六州”其实,并不包括松亭、榆关。即使在居庸关、古北口内外,这里早已就居住着很多契丹、奚族等部落,早已胡汉杂居共处了。对此,金人十分明确,完颜兀室就说:“有居庸、金坡等关,贵朝占据,古北、松亭关,本奚家族帐。”⑼又说:“古北、居庸本是奚地,自合本朝占据。今特将古北口与贵朝,其松亭关,本朝屯戍,更不可说。”⑽明确道出,将古北口与宋,已经是对宋的格外优待了。
辽天祚帝于保大二年(1122)正月,从燕京逃至鸳鸯泺(今河北张北县西北),在金军的进攻下,又逃至西京(今山西大同)。天祚帝的叔父耶律淳留守燕京,在李处温、萧干等人的推戴及郭药师所统率的怨军的支持下,于三月自称天锡皇帝,改元建福,史称北辽。四月,宋派宦官童贯率兵十万进攻燕京,为北辽耶律大石、萧干所败。六月,耶律淳病死,其妻萧德妃称制。七月,宋派刘延庆统军再次攻燕,辽常胜军(即原来的怨军)首领郭药师降宋,并率轻骑突袭燕京失败,接着全军溃退,宋的两次攻燕之役均告失败。
金太祖天辅六年(1122)“十一月,诏谕燕京官民,王师所至,降者赦其罪,官皆仍旧。十二月,上伐燕京。”⑾辽金在古北口展开了最后一场决战。“天辅六年,宗翰在北安州,将会斜也于奚王岭,辽兵奄至古北口,使婆卢火、浑黜各领兵二百,击之。浑黜请济师,宗翰欲自往,希尹、娄室曰:‘此易与耳。请以千人为公破之。’浑黜以骑士三十人前行,至古北口,遇其游兵逐入山谷,辽人以步骑万余迫战,亡骑五人,浑黜退据关口。希尹、娄室至,拔离速、讹谋罕、胡实海推锋奋击,大破之,斩馘甚众,尽获甲胄辎重,希尹与撒里古独、裴满突捻败其伏兵,杀千余人,获马百余匹。”⑿《金史·完颜希尹传》对这场重要的战役亦有记载。“宗翰将会都统杲于奚王岭。辽兵屯古北口。使婆卢火将兵二百击之,浑黜亦将二百人为后援。浑黜闻辽兵众,请益兵。宗翰欲亲往,希尹、娄室曰:‘此小寇,请以千兵为公破之。’浑黜至古北口,遇辽游兵,逐之入谷中。辽步骑万余迫战,死者数人。浑黜据关口,希尹等至,大破辽兵,斩馘甚众,尽获甲胄辎重。复败其伏兵,杀千余人,获马百余匹。遂与宗翰至奚王岭,期会于羊城泺。”⒀
金军攻占古北口后,趁势前进,而此时的辽军全无斗志。接着完颜婆卢火“兵出居庸关,大败辽兵,遂取居庸。萧妃遁去,都监高六等来送款乞降。习古乃追萧妃至古北口,萧妃已过三日,不及而还。”⒁对攻取居庸关,《辽史》记载与《金史》有异,萧妃“以劲兵守居庸。及金兵临关,崖石自崩,戍卒多压死,不战而溃。德妃出古北口,趋天德军。”⒂如按《辽史》所说,则金攻取居庸关几乎未经战斗。古北口的失守,已注定了辽的覆亡命运。
辽保大三年宋宣和五年(1123,宋宣和五年,金天会元年)三月,依照“海上之盟”的规定,金将燕京及附近六州交给宋,但却将人民、财产等席卷而去,宋只得到几座空城,同时,古北口也为宋所有。宋派“常胜军守松亭、古北、居庸关。”⒃宋金的“海上之盟”只是基于夹攻辽的短暂同盟,一旦辽亡,宋金直接接界,战争也就不可避免,金绝不会放过反复无常出卖盟友的小人之国。
金天会三年(1125,宋宣和七年)十一月,金兵分东西两路攻宋,十二月“甲辰,宗望诸军与宋郭药师、张企徽、刘舜仁战于白河,大破之。蒲苋败宋兵于古北口。丙午,郭药师降。”⒄这次战役,古北口虽不是主战场,但宋兵仍在古北口屯有重兵。对此事,《金史·完颜宗望传》载“宗望至三河,破郭药师兵四万五千于白河,蒲苋败宋兵三千于古北口,郭药师降。”⒅三千士兵布置于一个狭隘的关口不可谓不多,但是据宋人自己的记载,这些守军居然未经过什么战斗,就不战而溃。“斡离不(即宗望)寇燕山之境,其松亭关、韩城镇、符家口、石门镇、野狐关、古北口,守隘官军望风而溃,檀、顺、景、蓟闻贼声皆溃叛。药师出常胜军屯于燕山之东白河,以待贼,金人既至,战不利,药师以燕山降贼。”⒆宋军的失败,一方面是因为金军的强大、善战,另一方面主要因为这些守军本来是辽的常胜军,辽亡,不得已才归宋,对宋并没有什么归属感。他们的叛变,导致古北口乃至燕京彻底为金所有。古北口在金代也就成为金的腹地了。
专家生动的讲演使年青的记者编辑们浮想联翩,感慨万千,纷纷表示一定要把这段真实的历史讲给自己的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真实的契丹历史。古北口在辽初、辽末所起不同作用,揭示了契丹民族由盛及衰的过程,道出了关隘的险峻在战争中虽然重要,但与人心相背比较实微不足道,一个民族能所向披靡,无敌于天下,一切外部条件虽然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但归根结底是这个民族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的精神作支柱,作凝聚剂。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砂,一触即溃,不战即败!
注: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⒀
⒁
⒂
⒃
⒄
⒅
⒆
(本文参考了周峰先生《辽代初期发生在古北口的战争》特此致谢)
裴元博2011/11/6于京东
附图:
1、
2、
3、
4、
5、
6、
7、
转载来源:泉痴山人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