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EEP带你感受山水合围的秘境之美

(2008-08-25 18:11:15)
标签:

秘境

岩羊

贺兰砚

飘带

薛正昌

中国

旅游

DEEP带你感受山水合围的秘境之美    宁夏不愧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块宝地,几乎包含了中国所有的地貌特征,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地理 “微缩盆景”,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秘境之美。其中,贺兰山和黄河构建了她基本的地理格局和生命脉络,一举奠定人类和动物们在此繁衍生息最根本的生存保障。
    于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古往今来不断演绎着人类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相互交融的精彩篇章。早在3万年前,她就迎来了第一批人类的居住,获得了“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的美誉;丝绸之路的开通,就像一条飞舞在历史长河上空的五彩飘带,使她齐聚了东西方最丰厚的文化积淀;随后,她迎来了一代枭雄李元昊建立的西夏王朝,也迎来了成吉思汗蒙古铁骑的无情践踏和毁灭。
    如今,在当年党项人悲壮消亡的这片“塞上江南”上,回族与其他民族共同繁衍生息,改写了生态恶化的宿命,延续着这片土地新的荣耀与风流……


宁夏专辑

中国地理的“微缩盆景”
撰文/薛正昌 摄影/杨宏峰
宁夏不愧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块宝地,俨然成了中国地理的“微缩盆景”,包含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地貌特征。同时,贺兰山和黄河构成了宁夏基本的地理格局和生命脉络,奠定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最根本的生存保障。

五彩飘带的美妙曲线
丝绸之路就像一条五彩的飘带,飞舞在宁夏历史长河的上空,划出一道美妙的曲线。当我们拨开往事的烟尘后,沿着丝绸之路的飘带一路走来,才发现这条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动脉”,齐聚了本地最丰厚的文化积淀,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精彩、奇妙……
撰文/史金波 薛正昌

被误读的塞上江南
在许多南方人的心目中,整个西北尤其宁夏,似乎只是一个遥远的荒莽之地。他们如果去过银川,那么对这里的固有印象将会被彻底颠覆。银川就是黄河直接打理出来一道富庶的米粮川。在当年党项人悲壮消亡的这片“塞上江南”上,回族与其他民族共同繁衍生息,续写着这片神奇土地新的荣耀与风流。
撰文/石宝琇

贺兰山岩羊:悬崖峭壁上的舞者
贺兰山岩羊在悬崖峭壁间优雅舞蹈,那悠闲自得的神态、有恃无恐的作派、憨态可掬的形象,真让人惊奇、羡慕、爱怜。截止到今年春季,贺兰山岩羊的数量已经达到2.3万只,种群密度居世界之首。如果照这个速度无节制地繁衍下去,它们不仅会吃光山上的植物,破坏生态平衡,而且会毁灭自己。
摄影、撰文/陈 旭

奇迹背后的生态轮回
自然界周期性的生态轮回,完全取决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欲念:或贪婪,或自醒。沙坡头的历史遭遇和今日奇迹,就是这个规律最好的注解:曾经草木繁茂,后被沙漠覆盖,如今因为成功治沙而被视为人类奇迹。
撰文/薛正昌 朱幼棣

发现世界
爱尔兰秋日传奇
听听悠扬婉转的爱尔兰风笛,就可以知道这是个盛产苦难的地方。在移民潮涌的时代曾经流传这样一句感伤的话:“如果你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请你关上爱尔兰的灯。”
直到20世纪末爱尔兰经济奇迹般的崛起,使爱尔兰成为人均GDP跃居欧盟国家第二的富裕之国。世界开始相信:这一次上帝幸运的罗盘,终于,轮到爱尔兰了。
撰文/梅冰  摄影/张勇  供图/IC

“人文探奇”栏目
药王山下的赎罪者
拉萨是藏人的圣城。据说,任何人不论有怎么样的罪恶,只要虔诚地去拉萨朝圣,就可以免除来世所要遭受的惩罚。为了赎罪,康巴男人康嘉决定去拉萨朝圣。一家人是不能分开的。康嘉带了妻子色勒和三个孩子一起上路了,那一年,大儿子汤托13岁,两个女儿——吉珍11岁,美多错只有8岁。
撰文、摄影 / 赵嘉

“生物圈”
你不知道的动物界奥运冠军
如果将环颈蜥放大到和人类一样大小,并按照同样倍数放大它的成绩,我们会发现,它的时速竟然可达433.7公里/小时,百米速度只有0.83秒。这无疑让人类汗颜。在神秘的动物世界里,运动高手数不胜数,千奇百怪,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它们面前,许多人类创造的世界纪录简直不值一提……
撰文、摄影/乔轶伦

Discovery Channel
建筑奇观——建设中国国家大剧院
从远古的角落到繁华的街道,整个北京城都在高速运转,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建筑业的蜕变。其中最耀眼的当属国家大剧院——这是一次工程学上的壮举,是对人类和科技极限的一次挑战。仅仅一个穹顶的重量就超过了埃菲尔铁塔,却不需要任何支撑的柱子。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国家大剧院将不仅仅是世界级的艺术大舞台,更将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奇观。
文字和部分图片由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提供

藏宝
奇人 奇思 奇砚
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著名山脉——贺兰山诞生的石砚,清末已与天下第一的端砚齐名,流传着“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一位终日痴迷贺兰砚文化研究和收藏的宁夏人,突发奇想,凭一己之力,欲将外人知之甚少的贺兰砚推向世界。他就是人称虞老师的虞崇文,一位颇负盛名的贺兰砚文化研究者和收藏家。
撰文/吴虎 摄影/邱衍庆

 

内容详见《DEEP中国科学探险》2008年9月号,各大报刊亭有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