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省铜川市耀县大香山寺--妙善公主肉身坐化处

(2010-02-06 20:58:43)
标签:

宗教

童女

白雀

同伦

观音

香山

杂谈

分类: 道场

位于铜川市耀县45公里的柳林镇姚峪村西北侧。从姚峪村登香山顶端约2.5公里。香山现已开辟为森林公园。香山三峰突兀,依次排列,形似一座笔架,横贯天空,故又名三石山。山石为砂砾岩,内镶河卵石,平均海拔1415米。清代《重修香山寺碑记》赞曰:“三峰耸翠,巍焕射入云间;碧色秀气,隐若寓于群芳。”

  香山中峰半山腰有一天然石穴,人称崎峰洞,即香山正洞,其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菩萨”,亦称香山菩萨,为佛教礼拜之中心。据有关史料记载,香山创建寺院,始于苛秦(公元351—394年),盛于姚秦。曾迎龟兹高僧鸠摩罗什翻译梵经于此。宋雍熙年间(公元984—987年)修中峰崎峰洞,建圣果院、白雀寺。清代光绪年间修建各类楼殿亭阁90余间。

  由山脚下苍龙岭抬级而上,经十一折,通过“灵官庙”顺山径西行,迤逦约1.5公里即到达中峰正洞。中峰正洞,洞当中原供有千手千眼菩萨木雕像。洞西壁有一小洞,洞口有一泥塑菩萨“肉身”坐像。洞后有小窦,深玄莫测。大洞之上,左有白瑕一道,自下而上,形如白练,因名白龙;右有青瑕一道,自下而上,势如云烟,因名青龙。二龙蜿蜒盘结至洞顶中心交口吐水,其音冷冷,下成一潭,名曰:“天浆圣湫”,水清冽芳碧,沁人心脾。

正洞前佛殿3楹,上复铁瓦,长廓楼阁,雕梁画栋,金碧晃耀。

  正洞上之中峰山头,高约10米,尽为卵状小石结成,其色不一,巍峨壮观。洞西为准提院,为僧人住房。原有一玉玺,全部透明,中有白脂如龙,传为妙庄王之玉玺。后改刻成梵文准提咒,寺僧以此印表送人。他们还雕有木板“敕建陕西耀州大香山寺胜境全图”印刷送人。

  中峰佛殿曾悬有“宣慈照佑”匾额,系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慈禧太后“蒙佑愈疾”后,“以答菩萨宏恩”亲笔题赐的。

  香山西峰最高,形势更为险要。上有殿宇一座,房数间,因年久失修,已不完整。

  东峰有龙泉寺,现遗留龙泉寺碑石,寺后紧靠悬崖瀑布,状极惊险奇观,离地5丈有余,下有水潭,日夜涌流,龙泉寺因而得名。

  据前耀县《大香山志》载:当地群众传说,香山寺为妙善王之三女,妙善公主修行之地。昔日妙善公主因婚姻不满而出家,开始在四川遂宁白雀寺,庄王曾屋诏不归,后有火烧白雀寺的传说。以后庄王染疾求医处方要亲人手眼,公主遂舍自己的手眼,疗愈庄王疾病,故敕封公主为“千手千眼活菩萨”,即今香山寺所供的菩萨,故舞台有香山还愿一剧的流传。

  白雀寺,系四川遂宁香山白雀寺的仿造。寺曾称云岩寺。此寺于1920年遭火灾,原建筑焚毁殆尽。目前看到的佛殿、经堂等,皆为后来重建,只有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造像碑一通,被保存下来。

  香山会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与十月十五日两次,香山古会,香火隆盛,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各国佛教界影响深远,年年都有海外僧侣来香山进行佛事活动。海内外游客10余万人次来此游览、观光、朝圣。

  按佛教习惯,一般朝了宁波普陀山的人,都要紧接着朝陕西终南山和香山。香山古会期间,来自山西、河南、广东、南京、上海、无锡、汉口、四川、甘肃、青海、宁夏以及陕西各县的香客众多,因此香山古会名闻全国,为游客熟知的一处佛教名山圣地。庙会期间山野景色或春色宜人,独有芳菲:或满眼醉红,秋高气爽,令香客和游人游兴盎然。香山正沟内每逢四月花开之时,有成千上万的蝴蝶翩飞嬉戏,成为一大奇观。

  香山森林公园,1992年12月建立,经营面积7o55公顷,海拔1097—1542米,全园区划为大香山、九龙寨、蝴蝶谷和小香山4个景区。

  香山为我国佛教8小名山之一。园内大香山和小香山,如孪生姐妹,山峰竞秀;九龙泰、天活堡,似铜墙铁壁,巍然矗立;正沟、庵子沟,狭谷深邃,曲径通幽;骆驼峰、苍龙岭,如鬼斧神工,形态怪异。还有唐王堡、龙泉洞等景点。园内峰、岭、堡、谷、川、洞,构成一幅幅壮丽的自然山水画卷,其8大胜景有:朝阳仙洞、苍龙峻岭、道院钟声、龙柏腾空、朝祝太白、九龙兵寨、悬岩飞瀑等。当地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唐王、妙善公主、黑和尚等优美神奇的故事,吸引着大批游人。

 

菩萨像赞

懿欤菩萨,六度四摄,九界垂形,千江一月。

法华有言,稚子遁逃,父怜追唤,怨咨而号。

更著垢衣,潜操粪器,应现同事,得近其子。

大悲观音,现童女身,香山托寄,冀度同伦。

王宫非贵,白雀是珍,百折不回,誓证道真。

舍身救父,大孝堪钦。拔苦与乐,怨报平均。

一期事了,示寂入灭,三石山上,崎峰岩穴。

坐化不朽,见咸惊绝,坐示不动,化离言说。

龙天欢喜,万方来谒,王朝有贶,灵感檀越。

高阁周建,长廊并列,铁瓦建殿,石磴曲折。

福田广劈,法幢高揭,依正庄严,法海一滴。

俾见闻者,礼念不空,三业清净,道种圆成。

——三皈弟子觉明侯雄观薰沐敬赞

菩萨像:指香山寺大殿内真身洞的观音菩萨像,相传为妙

善公主肉身坐化像。

 

陕西耀县大香山志序

 

观音菩萨,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号正法明。为度众生,垂形九界,寻声救苦,随类现身。尘尘刹刹,方便示寂,神妙莫测,宁有定处。然在中国,最著称者,南海普陀,全国景仰,推为四大名山之一。菩萨应化,据山志载,在梁贞明时。在陕西者,首推终南五台。菩萨应化,依五台记,在隋仁寿时。而其为社会一般所崇信,传之戏曲,表于歌谣,海内共仰,南北同赞者,则耀县香山也。菩萨应化,相传在六朝北魏时,唐道宣律师,天人感通传,曾记此事。宣公为律宗开祖,道德高尚,著作等身,曾感天人送供,则其所传,当可凭信。然则香山之观音道场,可与普陀洛伽,及终南五台,同为法界之胜地名区,甚彰彰也。且观音应现,形亦不一,或一面二臂,或四臂,或千手千眼,或十一面,广如千光眼秘密法经、大悲陀罗尼经、不空绢索经、供养仪轨经等所说。而其现童男女身,则法华普门品、楞严园通章,亦详说之。故知香山菩萨,应化童女,与佛说契经,乃相符无间也。昔者释迦如来,成正觉时,三叹奇哉,而谓大地众生,皆有如来之智慧德相,乃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是知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故古德尝言,惟心净土,自性弥陀,依此当知,观音不离自性,香山不出一心。若人人常念恭敬礼拜观音,且以观音大悲之心为心,则人类将观音慈悲化。自可化凶残为慈祥;化嗔恚为欢喜;化刀兵为玉帛;化杀器为轮宝;化战区为道场;化兵舰为慈航。不但人人阿弥陀,家家观世音,且尽大地,皆成香山;五浊秽气,皆成梅檀香云;流血积尸之大洋,俱成香水海矣。华严云,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净名云,心净则国土净。则知现世大劫,共业所感,转移净化,全在人心一念而已。盖观世音普门示现,乃欲救苦救难,度尽众生,其能否感应道交,全视行人之能否常念恭敬耳。经云,无刹不现身,则固不仅在香山,而香山亦其功德之聚也。甚望凡读香山志者,均应感菩萨之大恩大德,而思有以酬报之,且供养礼拜赞颂,以期福慧俱增。则转染成净,娑婆即是莲邦;逢凶化吉,枭獍亦成麟凤,意中事也。故读此志者,未可与其他山志并论,而仅认为游山问水,探幽寻胜已也。侯雄观居士,编香山志成,将付印流布,嘱余为序,谨略表观音菩萨之本迹感应功德,而述其感想如此。

 时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九月九日寂园居士康寄遥

 

陕西耀县香山历代沿革考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云,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以故西竺东震,多有圣地。我国各省香山亦多,耀之香山,乃其一也。此山在耀境西北,去县城约九十里,山有石洞,有菩萨坐化肉身,至今犹在。洞外三峰,形似笔架。三峰之外,群山环抱,如拱北辰。姚秦之世,屯兵于此。秦王殿,魏王楼、民到于今称之。昔菩萨现童女身,广度同伦,及苦众生,一期果圆,示寂归真。相传为兴林国王女,宇文周时人,修道斯山,垂迹千古,要皆传闻野史,缙绅先生难言之。张木生先生云,香山创建寺院,肇于符秦,见左龙麓龙泉寺碑记,盛于姚秦,迎大僧鸠摩罗什译梵荚,以故当时朝野皈依佛法者十室而九。妙庄王应为宗室之封王者,童女菩萨身,必是其宗王之女。如延昌公主于魏,其名特显著者,魏史有诏公主还朝一举。妙善不见于史书者,以国运早衰,不久即亡,史不及载耳。惟是晦于初者,必大显于后。如历代姚氏,均有显著文人,至今社署之姚,犹为长安大富绅。世间凡夫尚尔,况久远劫前早成正觉、不舍众生,行菩萨道、现童女身而为说法者之大士宁久微乎?惟隋唐遗迹甚微,当求之他书,如傅、柳、令狐三家。细考之,宋雍熙中,敕建胜果院于中峰;至明隆庆时,寺院基址尚宏阔;万历中,均丈地亩,主持者飞锡他方,地基充公。后经左龙麓倡议赎回,复经其子御史公继续经营,规模日益弘大。兼之乔景叔读书胜果院朝阳洞日,曾购山场捐于院中,是佛法在明代亦号中兴矣。又正洞西邻准提道院,有一玉印,大同玉玺,类玛瑙色,全体透明,中有白脂,宛如游龙,下镌梵文准提咒,僧珍藏之,印表送人,以超亡灵。东峰北面为龙泉寺,瀑布悬崖,日夜流漏不绝。迤南为唐王洞,下为姚村及白雀寺。白雀寺西北上苍龙岭,有永善堂。沿岭而上,古柏夹道,凡十一折,步尽石级五百,入香山寺。南临木门,遥望终南、襟怀开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直使人有遗世独立之慨矣。菩萨真身洞,一名奇峰洞,其路在昔险阻,往者甚少,自景郭樊三母修之于先,创造铁瓦三千,修石级五百,宗亮和尚继之于后,创建十方丛林,凡圣同居,大作佛事。清同治元年,慈禧皇太后蒙佑愈疾,因题宣慈昭佑匾额,以答菩萨宏恩,是皆有迹可考。远代文献无征,只好从阙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