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姨
(2008-07-08 12:45:00)
标签:
杂谈 |
分类: 唠叨 |
三姨回家了。
因为孙子的钢琴无人愿意保质保量的托运,不得不选择由儿子开车从上海长途跋涉返回宜昌。走到合肥,给我发来一条短信,说是正在跟表哥讲起我小时候她去看我的情景,恍如昨日,一转眼我们都成了大人。
很感慨,虽然那时候才5岁左右,我还是很清楚的记得三姨来时的状况:午睡醒来,就看见一只气球出现在床头,是不太常见的那种一节节的形状。妈妈说,那是三姨来过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三姨的概念就是那只一节节的红气球。。。
妈妈家姐妹四人,三姨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大大咧咧,敢做敢为,不管遇到什么,永远那么乐观开朗。
带大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又继续为儿女们带孙子们,而这次的返回,更是将年逾九十的双亲接至身边照顾。谁都知道老年人是最难照料的,老人家的身体小孩子的脾气,更何况是高龄老人,而且是两位!!真是佩服三姨的勇气和孝心!所以在前段时间内,也爱行走江湖的三姨独自去了渤海湾的青岛、烟台、威海、蓬莱,看了奥运帆船赛中心,我想那是告别游吧,告别自由身。。。
在广西和云南的半年,三姨一直和我保持短信联系,经常交流双方的所见所思所想,和有些同龄朋友相比,她对我那在很多人眼里有些惊世骇俗的行为非但没有任何责难,反而非常赞许,鼓励我循着内心的声音去行走,我们的沟通没有任何障碍,就像朋友间那么轻松愉悦。
随着三姨的返回,我们的身体距离由三百公里变成了近千公里,但是我们的心没有距离,对于她的选择,我只有敬佩,而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她祈祷一切安康,也相信她那与生俱来的乐观向上的心态能助她渡过一切难关!
祝福三姨!。。。
记录下旅行途中三姨发来的一条短信:
“每个人生活轨迹是不一样的,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天经地义的,世俗会用常规眼光评判人和事,与众不同往遭非议。但人是按自己的标准来活的,不是为别人活,因此我认为应尊重所有人的选择。孝道中国视之为最。正因为如此,我决定将父母接到宜昌由我送终。在我六十年之前,他们没有牵累过我们,让我们安心地工作学习,养育子女,现在他们年迈了,需要我们照料了,我们义不容辞地要尽儿女之孝,只有这样做了,良心才能安稳,人生才不会有遗憾,我知道这样做很难,要付出很多,我决心去做。这是我对孝的诠释。”
今天看到这段,我依然感动,为三姨对我的理解,更为她对孝道的诠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