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2009-08-18 08:54:49)
标签:

旅游

郭守敬纪念馆

分类: 旅游..风情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郭守敬

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人,生于元太宗三年(1231),卒于仁宗延佑三年(1316),是我国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工程专家。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北京的郭守敬纪念馆,在北二环旁的汇通祠内。一侧是热闹喧嚣的二环路,另一侧则是幽静清雅的一池碧水——积水潭。

积水潭是北京城内南北六海进水的咽喉,在元代,这里是国家级水利管理部门——督水监(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的所在,郭守敬就在这里主持全国的水利建设。

 

有一种说法:没有积水潭就没有北京城。水是城市的生命线,城池城池,有池才有城。而积水潭就是北京城的生命线。当初元朝将都城选在大都,很大部分原因就是这一汪水。北京西部山区河流的水汇聚积水潭,再注入京城的各个角落。元代的积水潭,算得上是京城的市中心了。

 

汇通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据说是姚广孝所建。旧称法华寺,又称镇水观音庵。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修,改名汇通祠,并立御制诗碑。1976年修建地铁时全部被拆除成为一片平地。1988年重建后的汇通祠重新开放,并辟为郭守敬纪念馆。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参与主持了汇通祠的修复工作。工程完毕,他写了一篇《重修汇通祠记》,刻碑于上。

                              

郭守敬纪念馆,就在积水潭旁这个小小的汇通祠内。在这里,可以了解什刹海、积水潭的历史,也可以了解元代时北京的水利工程概况。当然,更有关于郭守敬的生平介绍。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地铁旁这个地方,隐着一处不起眼的清幽之处。进了石牌坊右手边,即是与积水潭相通的一条水渠,环绕山石西侧。小桥边的水中,卧着一只模样怪异的石兽,和桥身上的出水龙头对视。不知是否是古时作为分水兽的“石螭”。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正面,就是堆起的山石,几条台阶小道环绕着通往山上的汇通祠。从左边拾级而上,便是乾隆御制的诗碑亭。据说重建后,乾隆曾到此一游,并留下诗作数篇。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再向上走是郭守敬设计使用过的浑仪和简仪的模型。

 

浑仪:

是中国传统的天文仪器。从汉代起,我国就有制造浑仪的文献记载,至唐、宋时期,浑仪的结构制度已达完善。它具有观测与演示两种作用:一是用仪观测天象,二是以仪的制度结构来演示天象。在观测天象的同时,其圈环度制又与日月星辰的运行轨道相对应,上部的圈环表示天道,下面的四方基座表示大地。——摘自祠内介绍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后面就是车流不息的北二环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简仪:

是中国重要的古天文仪器,由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在浑仪的基础上,于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他对浑仪进行简化,改变了了浑仪将三种坐标系统集中在一起的做法,将赤道装置与地平装置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消除了浑仪中圈环互相遮挡的缺点,突出了赤道装置的观测。简仪的运转装置在结构上与近代天文望远镜的装置几乎完全一样,比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制造的具有同样装置的赤道大仪早了三百多年。——摘自祠内介绍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上山的路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鸡狮石:

据说系一千多年前自天而降之陨石,高六尺五寸,上有天然形成类似一鸡一狮之形状,鸡为左向右走式,狮为右向下伏式。且顶部刻有高四寸之鸡和长七寸之狮,故名鸡狮石。

积水潭古时又名鸡狮潭,因此石而得名。

民间认为,石上之鸡啄世间之毒虫,辟邪祛恶,乃祥瑞之物;狮乃百兽之王,骁勇威猛,乃灵兽镇物。鸡狮石聚天地之灵气,摸之祛病消灾,载德载福,神佑群生。

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时,鸡狮石被人从山上滚下,砸碎抛于河道之中。此石于80年代中期重雕,立于北山坡。——摘自祠内介绍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山石环绕,树中透出的点点朱红,便是汇通祠了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山石小路,分外清幽。虽由人做,宛若天开。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拾级而上,汇通祠立在小小的山顶。

门牌上写着需要预约参观,其实不必,游人很少,在门口拿个参观证就行了。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纪念馆主体是二进四合院格局,共四个展室,以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及视频,记录展现了郭守敬的生平及做出的贡献。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抬头仰望的星空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元大都水利系统模型沙盘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第一展厅:生平大事,以大事记的形式介绍了郭守敬的生平,及其一生在水利、天文、测量、历法、算学方面的成就,及对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第二展厅:元代积水潭,介绍了积水潭的形成及积水潭对营建元大都城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展厅:大都治水,介绍了郭守敬治水业绩中最为辉煌的篇章:即开凿通惠河,完成京杭大运河最后贯通;

第四展厅:测天制历,介绍了郭守敬在天文及历法方面的研究及取得的十余项领先于当时世界水平的发明创造。他发明的简仪、高表等十多种天文仪器比欧洲早三百多年。他在太史院任职期间,致力修订历法,于1280年修成《授时历》,以365.3425天为一年,其精确度令人叹为观止。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郭守敬创制的部分天文仪器仪表模型 

 

纪念馆很小,但细细看下来,也需要花一些时间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好一个清静的所在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铜像是2005年建成的,正值郭守敬开凿通惠河贯通大运河712周年。他曾主持大都(即今北京)治水数十载,主持兴建了京城“六海”水系和通惠河通航等水利工程,全线贯通了京杭大运河,奠定了北京的城市水利基础建设,当时形成的供水格局惠及当今。

铜像所立的地方,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

 

岸边横卧着一块石头,郭守敬塑像碑记。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夏日的积水潭边,总是有很多垂钓的人。古时的繁华早已逝去,留下的,是缓缓流动的日子,沉静而平淡。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闹市中的一片静土。

这是积水潭边的一处小岛,一个港湾,一个停泊的地方。山石环绕,满目青翠,一个袖珍小巧的所在,清静宜人。

当你来到什刹海,不妨到西海这边走一走。这里比前海、后海清静很多,没有过多的游人,没有烦躁的酒巴餐馆,只有一些自在闲人们在水边垂钓游水。

然后爬几级台阶到汇通祠,详细了解一下积水潭的历史、郭守敬的贡献、元大都的往昔。在俗世的喧嚣中走进几百年前的历史中,赢得刹那的安宁。

时间不会白白流走,在这里的每一分钟,都令人回味良久。

 

 

最后是2幅不和谐的画面,这个季节,这样的画面并不罕见。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壁上雕刻的,是吴良镛写的《重修汇通祠记》

 

闹市中的清幽之地:【郭守敬纪念馆】

  

相关内容:

北京城的六海:在北京西城区,是以皇城北墙(如今北海北门一线)为界,分成的“外三海”和“内三海”。皇城内的北海、中海、南海为内三海,古称太液池,明清时称为西苑;皇城外城西北的西海、后海、前海为外三海。外三海即如今的什刹海,而中海和南海,至今仍是禁地。

当时的镇水观音庵(通汇祠)即在当时六海进水口闸门旁边。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什刹海西海北岸的汇通祠内

开放时间:周三至周日(周一、二闭馆),9:00——16:30

门    票:无,免费参观

交    通:积水潭桥东南处;地铁2号线积水潭站B出门以西30米即是。

周围景点:解放军歌剧院,徐悲鸿纪念馆,宋庆龄故居

其    他:郭守敬的家乡邢台也建有纪念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