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激情在抗震救灾中奔涌燃烧(10-7)
(2009-05-11 22:03: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论文 |
还有我看到报纸上发的一张照片,一个女学生被压在水泥板下睁着渴望的眼睛,顿时心都紧缩起来。我便剪下报纸坐在书桌前沉吟起来。
我不忍看这双眼睛
我知道压在她
身上的水泥板
不是轻易可以掀开
而她柔弱的身躯
怎能经受时间
的熬煎
这双眼睛
在慢慢暗淡
直到消失了最后
一线光芒
此刻
又会出现这双眼睛
我心中涌动的痛苦
在咬着我的心
那双眼睛呵
是一双美丽凄清的眼睛
我会为你的不幸
祈祷一生……
当祖国下半旗为地震死难者致哀的时刻,我的心情除了沉重,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一种伟大的关怀和神圣光芒在照耀神州大地。
这一刻
将汶川的惨死沉淀成历史
这是一尊国之殇的血肉雕塑
是一柱亡之哀的圣洁心香
是一面生之幸的神圣大旗
这一刻
呼喊着神州大地江河的汽笛齐鸣
是中华民族抒发巨大悲痛的壮阔表达
是古老中国灿烂文明的理性传承
是当代世界关怀珍爱生命的无愧典范
这一刻
这一刻
这一刻
这一刻
这一刻
朝着自己眼前的五星红旗
抬起泪眼
齐声高呼
四是凝重的审美意象和悲奋哲思的诗语表达
美国艺术心理学家苏珊·朗格认为:“各种艺术品都是由不同的幻象构成的。这种创造出来的诗的外观并不一定要真实的事物、事实、人物或经验的外观等同或对应”。这是非常对的。诗人的审美心理是内化的诗人深层心理反映,它是由客观深化和升华的心灵意象和表达幻象与诗歌语言,而在诗人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和审美追求中,我认为有四个要素始终在诗歌创作中起到画龙点晴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