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女性诗词课》读后感
(2023-08-24 20:19:27)分类: 杂谈 |
知识这本书是在网上看到,买到手后就迫不急待的去读,读后之后,真的更加敬佩蒙曼老师了。
这本书分上下册我先说《邦媛》这本书。本书讲述的是贯穿中国历史的二十四位文化女性。本书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一共六章。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先出场的是春秋时期的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白富美,美丽、贤德、富有才华,但是她的人生依然是个悲剧,她用完美对抗命运,对抗时代,不幸败下阵来。但是她给这个世间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从这个角度来说,优秀与美绝不是女性的负累,恰恰相反它是女性的力量,有力量才会抓铁有痕,否则 她的故事为什么能穿透那么长的岁月,一直流传到今天呢?读了庄姜的故事,我打破了我的一个执念,我以为我们之所以活得这么疲惫、这么平凡只是因为我们太平庸,原来如此完美的女性,生错了时代,她的人生也是一个悲剧。不是每一个生活在豪门之中 的人都是生活的得幸福的,不是你自身优秀与否。
本章出场的第二女子就是孟母,读了蒙曼老师的书,我才知道原来孟母是中国了不起的单亲妈妈,孟子出生于父母双方家道都处于衰落期,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处境是多么的狼狈。关于孟母我们熟知的故事“孟母三迁”、“断机教子”。但是令我很震憾的是“劝子容妇”,故事大概内容就是孟子有一天推门而进,发现妻女竟然衣衫不整,箕踞而坐,孟子立刻勃然大怒。儒家是最讲礼仪的,要求人衣冠整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箕踞而坐就是叉开腿坐着,是一种很无礼的姿势,当年,荆轲刺秦王不成,不就箕踞而坐,不表示对秦王的羞辱吗,孟子既然是儒家传人,怎么能容忍妻子如此无礼呢,当即就要休妻。妻子当时吓坏了,赶紧去找孟母,求婆婆劝劝丈夫,孟母指出孩子两个错误,一是擅自进入房间没有敲门,表现出对妻子的不尊重,二,因为坐姿竟然要休妻,你做错了,本末倒置。孟子一听有道理,就不再较真了。夫妻俩继续这好日子。多么会做事的婆婆。有智慧,有原则。孟母的第二个故事就是从子之志。孟子要远游,又放不下母亲,母亲告诉他,去追求你的梦想,我会做好自己的事情。别人教育孩子,瞄定目标是大富大贵,大红大紫,而孟母的教育,瞄定的目标是圣人孔子。古往今来,夫人这样的性格敢是绝无仅有的,从最初的成子之志到最终的从子之志,孟母从未把青紫之贵放在眼里,相反,她介意的永远是儿子怎么做人。而做人,正是孔子之学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孟母不是儒学大师,她只是一个抚孤的寡母,但是,她能从小处而见大节,由教子而教万民,这当然称得上“古今以来,一人而已。”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多么的明事理。有智慧。是她成就了孟子。
第二章第一个出场的女子是虞姬,她美丽而又智慧,她清楚自己的责任,她的死是对项羽的成全,也是对自我的升华。她是忠臣,她活得骄傲,死得决绝,她是纤纤弱质,却也是凛凛忠良。第二章第二位出场的女性是卓文君,她才华横溢,敢于追求爱情,冲破家长的阻挠,然后运用智慧又得到娘家的帮助,在司马相如要纳妾时,她写了一首诗挽回爱情,司马相如有才华,有心机但是没有定力。卓文君有才华没有心机,但是有坚守。她这一辈子,爱我所爱,无怨无悔,肩上能挑千斤重,眼中不揉一粒沙。单就爱情而言,司马相如未必担得起她,但是,她担得起司马相如。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知书达理因为赵氏姐妹的出现,她失宠了孤独终老。她是那个时代的一位女儒士。
班昭是古代妇女的一位全才,一个完人,文学家,留下了汉赋中的名篇《东征赋》;她还是史学家,继承哥哥班固的遗志,续修《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妇女修史,不要说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在世界历史上也非常罕见;她又是道德家和教育家,写过著名的《女诫》,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妇女教材,影响中国女性长达两千年之久;她还是政治家,辅佐东汉时期著名的掌权太后邓太后,她死后,邓太后亲自为素服举哀。这么多才华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才叫全才。她有三个片段第一,上书救兄,大哥叫班固,主体上是文 人,最在的成就是修《汉书》;二哥叫班超,主体算是个武将,最大的成就就是两次出使西域,收复西域数十个城国,为东汉的西北安全做出重大贡献。我们熟悉的“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都是从他这儿来的。正因为班超有这般功劳,东汉朝廷才任命他为西域都护,又封他为定远侯。班超年近古稀,叶落归根,他想回家皇帝不让,最后班昭给皇帝上书,说话柔中带刚,最后皇帝同意了。第二,劝谏邓太后,疏不间亲,她明白,她有才,有智慧,硬话软说,柔中有刚。第三,撰写《女诫》,很多人说,《女诫》是给妇女套上精神枷锁,是班昭最大的人生败笔。从知人论世角度来看,这种评价有失公允。班昭有才华是一个家庭三代人的积累,班婕妤的父亲班况,班婕妤的侄子是班昭的父亲班彪,班彪潜心学问,果然培养出三个好儿女,老大班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老二班超,中国是伟大 的外交家之一,老三班超,中国历史上最全能的女性之一。班昭的全才来自于这个家族,她的史才来自爸爸班彪和哥哥班固,她的道德来自于祖姑班婕妤,她的政治才能则来自整个班氏家族前赴后继的政治实践。有了这一门贤达世世代代的铺垫和榜样,班昭从小耳闻目染,长大这后才能百尺竿头,更尽一步。我们中国若是有了杰出的才能,常常会很谦虚地说,这是“上赐天恩,下昭祖德”,天恩也许缥缈,但“下昭祖德”,却是实实在在的,它其实就是整个家族接力式的奋斗。这种奋斗模式跟纯粹的“个人奋斗”不一样,它固然强调各尽所能,但是,更强调可持续 发展。而这可持续的发展依托,其实就是世世代代的家风教。它让人在家族的大环境里熏染,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直到今天,我们依然重视家风家教,道理就在这里。年高德劭这是人们对班昭的称呼,金星上有一个陨石坑就是以班昭的名字会命名的。那个烙印在天上的名字,超越了所有的争执,代表着深学伯认可与敬意。通过能班昭的了解我越发感觉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下昭祖德”真的是可以信赖的。由此我想一段话“安静的行走,带着灵魂上路,像素莲一样,纯洁、干净,像山上的小花一样素雅。心怀向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有丰富的内涵,有饱满的内心,独处但不孤独,安静却不清高,灵魂的芬芳,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模样。”我成不了班昭,但我也可以努力成为一个灵魂有芳香的人。
中国古代的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生活于其实的人物,也不免被时代裹挟,跟着时代起落沉浮。当一个王朝深入谷底的时候,那个王朝的女性可能比男性更悲惨,因为她们更柔弱;那个时代的才女比普通女性更辛酸,因为她们更敏感。蔡文姬就是一位在东汉王朝的没落中饱经忧患的女性,她的《悲愤诗》是中国古代文 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长篇五言叙事诗,另一首传唱至今的乐府琴曲歌词《胡笳十八拍》,相传也是她所创作的。在中国戏剧与中国画里,有两个母题相似度是很高的,而且都很流行。这两个母题的主人公都是女性,都穿行在大漠风雪之中,手里都拿着一件乐器,不同之处在于,她们一个是拿琵琶,另一个拿的是胡笳。拿琵琶的那位是王昭昭君,经曲故事 是昭君出塞;拿胡笳的那位是蔡文姬,经典故事是文姬归汉。从表面上看,昭君出塞更像是悲剧,而文姬归汉更像是喜剧,实则正好相反。王昭君生活在西汉的承平时代,她为国和亲虽然辛苦,但毕竟地位尊显,生荣死哀;而蔡文姬生活在东汉末年,是被乱兵俘虏到了南匈奴,此后虽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中原,但是其中的辛酸却是一言难尽。关于蔡文姬看看她人生中的三个片断。第一文姬辨琴六岁时,父亲弹琴,他知道是第二根弦断了。蔡文姬从家族继承是音乐才华。第二个故事是文姬归汉,第三个故事是文姬救夫,她用了记下得四百多篇古籍救了丈夫。
第三章魏晋融合。第一位登台的女性是绿珠,魏晋南北朝既是一个残酷而荒唐的朝代,又一个华丽而美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留下的名字的男男女女,无论贵贱,总是有着别样的魅力。本文的主人公,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著名的殉情美女绿珠。石崇家的金谷园最看重轻歌曼舞,不惜花费明珠十斛买下美女绿珠。石崇说绿珠那么可爱,而绿珠也心满意足,犹如小鸟入怀。石崇的意气太盛,令人不满,果然引来了骄横的敌人,对他横加摧残。离开石崇终究于心不忍。在高楼 上两人道了永别,一代红颜这样为了石崇香消玉殒。石崇的后台贾皇后和她的外甥贾谧失势,石崇手中的财富与美女就是别人眼中的一块肥肉,孙秀公开从石崇要绿珠,石崇拒绝,于是孙秀假托诏令以谋反之罪捉拿石崇,石崇说今天这个样子完全是因为你绿珠,绿珠说,既然这样,我就以死来报答你吧,说完高楼上一跃。香消玉殒,绿珠死后,石崇也被处死,跟他一同处死的还有他的母亲、兄长、妻妾,儿女等一共十五个人。石崇的死是必然,因为他为富不仁,绿珠是为了他死。石崇宝贵而又任性,他并不真的是有多在乎绿珠,他在乎的只有自己。在古代从男性角度来考虑问题,绿珠的殉情最符合男性的利益。武则天时期,有个大臣叫乔知之,文韬武略都有过人之处,家里养了一个美貌婢女,名叫窈娘,窈娘像绿珠一样能歌善舞。也像绿珠一样命运多舛。她的芳名被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知道了,武承嗣倚仗权势,逼迫乔知之把窈娘献给他,可是送走了窈娘之后,乔知之并不甘心。他写了一首诗,让人偷偷送给了窈娘。《绿珠篇》当窈娘打开诗篇,看到“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的时候,当即明白了乔知之的意思。很快,窈娘就在武承嗣家跳井自杀了。随后,乔知之也被武承嗣以其他罪名治罪,死在狱中。美丽的女奴与主人之间的不对等关系。那逼迫绿珠与窈娘的恶势力,无论是孙秀还是武承嗣,当然都为人不齿,那身为旧主人的石崇和乔知之,当然也有值得同情之处,但是,在绿珠和穹娘纵身一跃之前,他们也都暗暗地推了一把,让这殉情的故事,多了几分令人不忍直视的难堪。这背后的主奴意识、男权思想,在古代也许被视为理所当然,但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却必需警惕。换句话说,绿珠和窈娘这样的烈性女子当然是可敬的,她们的可敬,在于坚持“士为知己者死”的理想,在于对自己独立意志的追求,但是,绝不在于以身殉主的愚忠。听了蒙曼老师的讲解,我很 同情这样的女性。
陶侃的母亲用自己的经历在告诉后人,只要我们不甘于不庸,力争上游,不一定会有多辉煌,但至少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权。这个世间可许真的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只怕你自己的行为给限制了。如果可以不到最后,就不要放弃努力。陶侃的曾孙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都用自己的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谢道韫她代表着魏晋风度的精髓,何为魏晋风度就是那种率性伤情而又风流潇洒的动人风采。谢安是谢家的掌门人,他与书圣王羲之年辈相当,所以他把目光直接对准了王羲之的七个儿子,首先他们看重的是王家老五王徽之,他历史上名气上不小,很多人都知道他雪夜访戴的故事。但是王徽之风流好好色,谢安就放下了他,决定把谢道韫嫁给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他与不差但是与他周围的人相比他逊色了些,谢道韫心思灵动,气质超脱,她的丈夫无论在才华还是在情趣上跟她都不匹配。她没有选择离婚,王羲之长儿很早就去世了,谢道韫虽然嫁的是二儿子,却是王家事实上的长嫂。当时江南有两个美女,一个是谢道韫一个是张彤云。当时人们让把两人进行对比,找一个有权威的人士济尼说:“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谢道韫 的林下风度体现在她晚年经历的一次大变乱上。东晋末年,爆发了孙恩、卢循起义。起义军声势浩大,王凝之关键时刻掉链子,不抵抗,最后被杀。这个时候谢道韫已接近五十岁了。她眼看着丈夫和几个儿子都成了刀下之鬼,她却临危不乱,手持利刃带领家中女眷冲了上去。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最终寡不敌众,谢道韫被俘。这个时候她手里还拉着几岁的外孙涛,面对杀红了眼的小恩,谢道韫说:“这是我们王氏一门的事情,这孩子姓刘,此事跟他无关。你要杀他,先杀了我!”孙恩本来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但是看着眼前的这个无所畏惧的老太太,竟然放下了屠刀。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概者真正的林下风度。在淝水之战时,谢安放手让弟弟谢石、侄子谢玄云前线跟敌人厮杀,自已坐在家里下棋。不一会前方来报用战斗取得胜利,他很淡然,依然继续下棋。谢安与谢道韫多像,一个大获全胜,一个一败涂地,但是他们的风度气概是一样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临危不惧,临难不苟。闪耀着真正的贵族精神。若有风骨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谢道韫从轻盈的枊絮活成了挺立的青松,这才是最令人敬佩的成长。
小家碧玉最核心的气质 就是那种掩饰不住的不自信,而这种不自信又让她显得格外娇羞谦逊,楚楚动人。这种温柔的仰视姿态对男性特别是古代男性来说格外具有杀伤力。她们的娇羞和热情仿佛一道柔光,照亮了那段混沌的历史。袁枚说:“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江南的小家碧玉就像那如米的苔花一样,表悄悄地走进了中国历史的画卷,她们也有青春,也曾盛开。
苏小小,任何时代,女性都是分层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一致并不能改变她们在社会学意义上的巨大落差。等级森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风度薄酒的名门闺秀,有温婉可人的小家碧玉,敢有风流婉转的奇优名妓。中国古代四大名妓南朝苏小小,北宋李师师,明末的陈圆圆和柳如是。苏小小,南北朝南齐时期钱塘的第一名妓。父亲做过官,在他15岁时父母过世于是他变卖了家产,与乳母搬到了松柏林中的小楼居住,常与名人雅士在小楼中吟诗作对,成了这一代有名的诗妓,后来她在游玩时遇到当时宰相的儿子阮郁坠入爱河,因其身份,被宰相拆散,病不起,后来在文雅公子的陪伴下,苏小小逐渐痊愈,且遇到酷似阮郁的鲍仁,她给予了他的帮助,待他金榜题名回来时,苏小小因为相思又染上风寒而去世,时年19岁。她是一个很纯粹的诗妓,用情很深。为情而死。女人多为情而死,绿珠 、鱼玄机、窈娘等、虞姬。
中国古代第一侠女红拂,此人姓张,原本是隋朝宰相杨素的家妓,后来又成为大唐创业功臣李靖的夫人。大唐创业本就是一个父子夫妇齐上阵的传奇,这里不仅有深谋远虑的李渊你子,有豪气干云的平阳公主,有识大体顾大局的贤内助长孙皇后,还少不了天下英雄怀揣梦想,倾心相助。红拂就出自当时的一个英雄群体,人称“风尘三侠”,而且,她在风尘三侠之中,是这个传奇组合的发动机和黏合剂。关于她的故事:“美人择夫”,“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杨素与李靖交谈中红拂发现李靖与众不同,所以深夜去打靖,分析当下形式,隋朝走向衰落,所以他们由保隋转向反隋,他们俩决定去投靠李渊,在投奔李渊途中遇到“虬髯客”结成三侠客。他们去太原见到留守李渊的二儿了李世民,虬髯客觉昨,李世民才是“真命天子”,随即把全部家财都赠给李靖、红拂夫妇,嘱咐李靖夫妇好好辅佐李世民,自己则顠然而去,十几年后,在海外打下一片江山,镼扶余国的皇帝。李靖夫妇不仅帮助李世民统一天下,还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大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红拂我们欣赏她的“飒”,放得下,见得明,做得到。她站在历史的任何一个节点上,都 一株木棉,永远以树的形象,和另一棵大树遥遥相对,而又紧紧相依。
唐朝知名度最高的女诗人共有三位,分别是李冶、薛涛和鱼玄机。这三位天后级诗人有一个共性,都是女道士身份。李冶的天分最高,薛涛故事最多,而鱼玄机性格最强。先从年代最早的李冶说起。李冶字季兰,大概生活在唐玄宗到唐德宗之间,有三个小故事,基本上勾勒她的一生。第一个故事“心绪乱纵横”此人既恋爱又交友,既多情又通透,如果生在今天,倒是一派见过大世面的都市女郎风范。第二个故事“天女来试衣,将花欲染衣”。她向谢灵运的第十代孙子求婚遭到拒绝。第三个故事“不料虚名达九重。”她因为为朱泚写歌功颂德的诗,被德宗派人有木棒活活打死。她摆脱了家庭的羁绊,摆脱了父权与夫权,却也始终无法摆脱君权,摆脱时代一样。不过,作为诗人,李治也算拥有了一项特权,她的诗超越了她的生命,也超越了她的时代。
薛涛的出身,在唐代三大女诗人中是了低下,她是成都的一个官妓,也就是服务于政府的女招待、歌舞妓。她字洪度,原本是长安人,她的父亲从长到蜀地做官,就把全家带到了蜀地。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她还尚未长成,父亲突然去世。薛涛父母回乡无望,坐吃山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靠薛涛往来应酬,出卖色相度日。她资容美丽,而且还精通音律,善辨慧,工诗赋,是个才女。这个名声一传出来,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谁呢?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韦皋当时很有名,他把薛涛招到他身边,入了乐籍,专门在政府招待宴上弹唱陪酒,聊天。有时还会给他处理一些文件。慢慢薛涛成为韦皋身边最受宠的红人。所以即使位置高的人也给薛涛送礼。韦皋很生气,就把她从成才成都赶到军营,让她当营妓。后来,薛涛写了诗向韦皋表示歉意,薛涛才回到成都。第二个故事她与元稹的姐弟恋。第三件事薛涛笺她当了道士,与各路诗人往来,用自己门口百花潭水造纸,把纸幅缩上题诗,跟名诗人唱和。这种深红色的小信笺就是就成了“薛涛笺”。孤独终老。
鱼玄机,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因为犯罪被处死的女诗人。一位是大名鼎鼎的秋瑾,因组织反清起义被捕。另一位就是鱼玄机因为谋杀自己的侍女绿翘,被处死。在唐朝,李治号称“女中诗豪”,而鱼玄机号称“女中诗圣”,她们的成就虽然无法和诗豪刘禹狗相比,更无法跟诗圣杜甫相比。但是,她们曾经让唐诗在最阳暗的角落里开出花来。像是在说,野百合也有春天。
第五章宋元往事,李清照,父亲是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是仁宗朝状元王振辰的孙女,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李清照从上饱读读书,而且很早就有名气。你父亲的师兄,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曾经多次在当时的文人圈子里提起她,说她工诗善文,才力华赡,逼迫长辈,近世罕有。中国古代有名气的妇女并不算少,但绝大多数都是在成年以后,以贤妻良母的身份出现,能够在未嫁的少女时代就暴得大名的,恐怕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谢道韫,另一个就是李清照。她的丈夫就尚书右仆射赵挺之的儿了赵明诚。李清照有两在雅言趣,一个是属于自身的天赋,就是作诗填词,还有一个就是结婚后与丈夫一起培养起来的,叫作金石学。李清照、谢道韫、林徽茵他们才是真正的名媛。因为她们都有好的家世,有雅趣、有傲骨。
朱淑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婚姻让她窒息。她后来出轨了。出轨后,感情没有归宿,回到娘家。由精神上的无所依傍,到了物质上无所依傍。朱淑真很快郁郁而终。而且有人说,是投水而死尸骨无存。导致悲剧原因 有社会、朝代、以及个人,她的父母认为她的悲剧是因为这个诗词害了她,事实上正是这些诗词拯救了她,是她精神上的寄托。亦哪她所说“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没有寻找到精神与情感的出口,而郁郁而终。深于情,困于情,死于情。女性的悲剧。
严蕊,她是台州的官妓,台州的长官是唐仲友,严蕊就在唐仲友手下当差,当得很好,她很像唐朝的薛涛,会写诗。唐仲友很欣赏她,所以就把她落籍了,只有重在场合出现,唐仲友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陈亮,于是唐仲友就给他展示了严蕊,但是陈亮不喜欢严蕊,却喜欢另一个官妓赵娟,要求唐仲友给赵娟脱籍,唐仲友开玩笑对赵娟说,我这个朋友条件不好,以后你可以吃糠了,赵娟真的信以为真了,拒绝与陈亮走了,陈亮很吃惊,一调查才知是唐仲友从中作了梗,很生气,于是就找朋友去散心了,这个朋友就是朱熹。朱熹就问台州的情况,因为当时陈亮处于生气的状态就回答说,“他,除了严蕊,他脑子里没有别的事了!”朱熹是个很正直的人,一听之下就生了气,如今灾情如此严重,不管百姓的死活,于是又问,那他怎么评价我查访灾区的这件事呢,陈亮也是在气头上,就说:“唐仲友说你连几个字都不认识,哪有资格巡视别人!”朱熹也是个有脾气的人,一听之下勃然大怒,他决定重查台州,索性连上六本奏书,其中有一条,弹劾的就是唐仲友和严蕊有工作关系以外的奸情。按照当时的说法,叫作“逾滥”。唐仲友也上书朝廷,这样这个案子就这么胶着。朱熹就从严蕊入手,严刑逼供,严蕊就是不承认,后来皇帝就找到宰相王淮来评判,王淮说:“此乃秀才争气耳!”最后的结局是唐仲友辞职,朱熹调离,严蕊由岳霖来审,于是严蕊写了一首《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不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岳霖看完,大为感慨,他正式安排严蕊落籍,自由终老。岳霖就是岳飞的儿子。一代忠臣拯救了一代侠女。仗义每多屠狗辈,古来侠女出风尘。严蕊是唐仲友与朱熹斗争的牺牲品,事情的起因就是唐仲友给严蕊介绍了陈亮。这世间 说好话办好事,最终可能受伤的是自己,所以不要炫耀,不要多言,真的是祸从口出。
管道升,元朝出现了一位定慧双修,福寿双全,大书画家,她是书法家赵孟頫的夫人。她人个天分极高,擅长 书法,绘画和诗词。她的画作都是国家级珍品。管夫人一门三代一共出了七位书画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她很好的处理了赵孟頫要纳妾的事,类似卓文君处理司马相如的纳妾的事,有才华的女子就是厉害。她的《题画》隐含了家教中三大原则:闲闲的陪伴、暗暗的榜样和隐隐的期待。她要管理好家庭,她又是大书家,研习翰墨、沾染丹青。这是她的人生追求。她对生命的信任,对未来的乐观。家庭教育最自然也是最打劫人心的地方:有你真好,看你长大真好。这才是我们对待孩子的初心,也是家庭教育最真诚的出发点。
第六章明清风云。晚明时一个奇异的时代 ,一方面,市民经济日渐活跃,另一方面却是边衅匪患交织,朝廷腐朽。正义 的愤懑与淫靡的享乐都激荡在十里秦淮河,于是就有了才情与气节 并重 的秦淮八艳。分别是顾横波、董小宛、卡玉京、李香君、冠白门、马湘兰、柳如是和陈圆圆。在这八个人中,柳如是才华最高,经历最奇。堪称仿艳之首。她不仅像当时一般秦淮名妓那样精通音律、还能计、能画、能书。她的书法被清朝的两代帝师大书家翁同稣称为“铁腕拓银钩”,称赞她“奇气满纸”;她的画作《月堤烟柳图》现存收在故宫博物院,《人物山水册》现存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她的传世诗文被认为“艳过六朝,情深班蔡”她有两段自由恋爱第一段是与宋征舆、陈子龙恋爱,男方家人干涉而结束。她有三个故事,叫人击节称叹。第一件是尊严出嫁。20岁的柳如是遇到了56岁的钱谦益。他已辞字归聊,他是东林领袖,第二个故事 是投水殉国。李自成入京,清朝的铁蹄入京第三个自杀保家她的一生不仅是名妓、才女,爱国之士,她是一个不肯被任何 势力胁迫的斗士,无论这胁迫来自观念、异族、还是宗族。
陈圆圆,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军纪不好,成然抄了吴三桂的老家,还抢走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样一来,吴三桂的情感天平 一下了就倾斜了。他放开山海关,引多尔衮入关,共同对付李自成。这就是明末清初决定命运的“一片石之战”。这一战大家都知道结局。李自成一败涂地。清朝入主中历,中国的历史就此改写。她整体资质最好,当时人说她“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有那么多势力争夺她,本身就印证了她的好资质。我们同情她,但我们更欣赏柳如是,因为秦淮河的波澜带不走柳如是那样傲然挺立的寒柳,但却能轻易带走陈圆圆这样随波逐流的杨花,命运的波澜也是如此。
这一本书很快就读完了,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我觉得我生来到这个世间,如此平凡,我是幸运,因为平庸的外貌与能力不会引志别人的注意,我可以按着自己的节奏去走,做自己,那些漂亮、优秀的女人,她的束缚很多,很多时候是来自外界的,无能为力,像李冶、陈圆圆、绿珠、鱼玄机待。自己能力无法保护自己的美貌。我丑我安全,我平庸我幸福!安安静静走自己的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