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莫城市印象

标签:
portanuova新门巴勒莫四角场quattrocanti |
分类: 2016马耳他意大利等 |
巴勒莫人开车相比其他城市就有些猛了,而且抢行的也比较普遍。不过人行横道前让行人,这种欧洲通行的习惯还是能够做到的。

正前方的门,叫做新门。

新门(Porta Nuova),有多新,1583年建的。所谓新门,是相较紧邻的,古老的诺曼王宫而起的名字。新门正对的就是古老的卡萨罗大街,也就是维托里奥.埃曼努埃莱大街,巴勒莫大教堂就在前面。

新门的建造者是西班牙治下的西西里议会,为了纪念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5年征服突尼斯并亲临西西里巴勒莫,而建造的纪念城门。当时的突尼斯属于不可一世的奥斯曼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帝国陆军强大,但海军虚弱,于是苏莱曼启用了地中海上一群著名的海盗作为奥斯曼海军,基地就在突尼斯,1565奥斯曼围攻马耳他时,在斯利马被炸死的图尔古特就是一个著名的奥斯曼海军司令(海盗头子)。数百年间,穆斯林的海盗给地中海沿岸的基督教国家造成了极其烦恼的骚扰,抓去北非做奴隶的基督徒达百万级,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要不是会骑马,还差点被海盗绑架成功。所以查理五世组织了基督教联盟去打击海盗的老窝-突尼斯。联军中就有马耳他骑士团、西班牙、那不勒斯和西西里海军、教皇国和热那亚海军等。西西里当时属西班牙的统治下,而查理五世还身兼西班牙国王。有兴趣者可参见盐野七生写的《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下)》。比较有意思的是查理五世的对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不仅不参加行动,还与异教的奥斯曼结盟。
城门两侧的浮雕就是穆斯林的俘虏,西班牙人喜欢将他们称作摩尔人,阿拉伯人与北非柏柏尔人的后裔。
1535年9月5日,征服突尼斯凯旋的查理五世就是从这里进入巴勒莫的,为此修建了这座纪念性的凯旋门。

城门内壁上可能是一些与胜利有关的雕刻吧,没有细究。

巴勒莫的停车很少像意大利其他地方有咪表,大多是靠收费员,收费员也没有统一服装,挎个小包,有的靠走,有的骑自行车,还有一次见到一位开着汽车的,你要停车,他就把他的车开走给你腾出车位。收费也没有统一标准,大致一小时3-5欧(可议)。

诺曼王宫前的街心花园。

这个教堂叫阿西西的圣方济教堂,同名的教堂在世界各地非常多,应该多为方济会的。

正立面的彩色绘画几乎看不出颜色了。

教堂始于13世纪,位于西西里的老城市中心,在西西里也算是地位较高的教堂。

为保护木门上的雕刻,罩上了玻璃。

因为后面计划中还要去阿西西,看正宗的圣方济教堂,所以这里简单看看。中庭的屋顶有些诺曼风格。

两侧的边廊则明显是哥特式拱顶。

米迦勒屠龙。

推测应该是圣罗莎莉亚(Saint
Rosalia,1130–1166),巴勒莫的守护人,巴勒莫大教堂前的雕像就是她。据传她隐居在巴勒莫附近一个山洞中修行(现在那里还建了教堂成为圣地)。16世纪时,巴勒莫流行瘟疫,当地人深信,是她的遗骨拯救了瘟疫中的巴勒莫。
西西里银行的总部。

巴勒莫的街道


这个地方叫四角场(Quattro Canti),也叫小维耶纳广场(Piazza Vigliena)。离普雷托利亚广场(羞耻广场)非常近,由于市政厅有活动,很多警察在这里,有些道路还封了。

所谓广场就是一个大的十字路口(马奎达街与维托里奥.埃曼努埃莱街),四角分别是四位西班牙西西里国王和四位巴勒莫的守护神的雕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样式也基本一样,下面的喷泉代表四季。

我也顾不上去搞清那些雕塑都是谁跟谁了。

感觉罗马有个路口和这里很相似,只是没这么宽。




这样的房子不知有多少年了。




很多路牌都有希伯来文和阿拉伯文。这是因为历史上的西西里曾经是宗教非常宽容的地方,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都能融洽地(也是相对其他基督教国家)生活在一起,这在欧洲也属少见的,所以现在西西里还有不少犹太人和穆斯林。

这个路牌也有希伯来文和阿拉伯文。

犹太人不太容易看得出来,但穆斯林妇女还是很容易分辨的。

这种三轮可是合法的旅游交通工具啊。

巴勒莫的华人非常多,这是一家华人开的超市,很中国。

这是我们此行第八天才吃到的第一顿中餐。巴勒莫的“温州餐馆”,跟老板聊天问见过黑手党吗,他们说来了一二十年了,从来没有听说过更没见过黑手党的影子,看来传说中西西里的黑手党还真只是传说。

第一碗米饭,很亲切,下顿中餐就要到十天后的佛罗伦萨了。

本来的计划是巴勒莫住三天,然后去墨西拿,途中经过切法卢看看,后来对巴勒莫实在是不太喜欢(当然,古迹和景点除外),于是临时决定巴勒莫少住一天,第三天改住切法卢,后来发现,这个决定太正确了。

路上遇到的老爷车,真是姥爷级别的,开的实在是慢。


巴勒莫的街道


这个地方叫四角场(Quattro Canti),也叫小维耶纳广场(Piazza Vigliena)。离普雷托利亚广场(羞耻广场)非常近,由于市政厅有活动,很多警察在这里,有些道路还封了。

所谓广场就是一个大的十字路口(马奎达街与维托里奥.埃曼努埃莱街),四角分别是四位西班牙西西里国王和四位巴勒莫的守护神的雕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样式也基本一样,下面的喷泉代表四季。

我也顾不上去搞清那些雕塑都是谁跟谁了。

感觉罗马有个路口和这里很相似,只是没这么宽。




这样的房子不知有多少年了。




很多路牌都有希伯来文和阿拉伯文。这是因为历史上的西西里曾经是宗教非常宽容的地方,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都能融洽地(也是相对其他基督教国家)生活在一起,这在欧洲也属少见的,所以现在西西里还有不少犹太人和穆斯林。

这个路牌也有希伯来文和阿拉伯文。

犹太人不太容易看得出来,但穆斯林妇女还是很容易分辨的。

这种三轮可是合法的旅游交通工具啊。

巴勒莫的华人非常多,这是一家华人开的超市,很中国。

这是我们此行第八天才吃到的第一顿中餐。巴勒莫的“温州餐馆”,跟老板聊天问见过黑手党吗,他们说来了一二十年了,从来没有听说过更没见过黑手党的影子,看来传说中西西里的黑手党还真只是传说。

第一碗米饭,很亲切,下顿中餐就要到十天后的佛罗伦萨了。

本来的计划是巴勒莫住三天,然后去墨西拿,途中经过切法卢看看,后来对巴勒莫实在是不太喜欢(当然,古迹和景点除外),于是临时决定巴勒莫少住一天,第三天改住切法卢,后来发现,这个决定太正确了。

路上遇到的老爷车,真是姥爷级别的,开的实在是慢。

前一篇:巴勒莫大教堂
后一篇:切法卢,一个纯粹休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