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勒莫大教堂

(2016-12-20 18:02:58)
标签:

巴勒莫大教堂

威廉二世

腓特烈二世

ferdinandofuga

亨利六世

分类: 2016马耳他意大利等
巴勒莫大教堂Palermo Cathedral),因献给圣母升天,故又称圣马利亚升天大教堂Metropolitan 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of Virgin Mary),巴勒莫的重要景点之一。
巴勒莫大教堂
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教堂,已经完全看不出当初的样子,在历史长河中混合了不同时代的不同建筑风格,直到18世纪才形成了今天的大致外观。
我认为教堂有两大看点,一是五六百年间,不同时代的建筑的不断堆砌,这主要体现在外观,所以也有人说这座教堂就是巴勒莫这座城市历史的雕刻;另个一看点是教堂里面几座皇家石棺,特别是腓特烈二世的石棺,他可算是一位影响历史的争议人物。
教堂始建于1179-1185年,威廉二世时期,原址是一座拜占庭式东正教堂,据说还是教宗格里高利一世所建(6世纪末),9世纪时被撒拉森人(穆斯林)改做清真寺。
当初教堂的正门在西侧拱门下方,现在已经不开了,但依旧保持着14-15世纪的外观。
巴勒莫大教堂
15世纪的拱门和哥特式的尖塔,教堂西临博内罗街(Via Bonello),左边是主教宫。
巴勒莫大教堂
过梁式尖顶拱门(lintelled ogival arcades),横跨博内罗街,连接教堂和主教宫。
巴勒莫大教堂
公元2000年之前,巴勒莫教区主教座堂还在蒙雷阿莱大教堂(也是威廉二世建),2000年移到这里,蒙雷阿莱则成为副主教座堂。
巴勒莫大教堂
教堂前(南侧)的Corso Vittorio Emanuele大街,巴勒莫最主要的大街,前方不远处就是16世纪的新门(Porta Nuova),也就是诺曼王宫的位置。
巴勒莫大教堂
从这里,应该再往北走一点,就能看到类似蒙雷阿莱大教堂那样的三个阿拉伯式半圆形后殿外墙,不过我犯懒错过了。
巴勒莫大教堂
钟楼是12世纪基础上,14-15世纪按照哥特式风格装饰的。外墙上方齿状的垛口(crenellation)还保留着阿拉伯-诺曼的原样。
巴勒莫大教堂
巴洛克风格的圆顶(Cupola),是佛罗伦萨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师费迪南多.福加(Ferdinando Fuga,1699–1782)的设计,福加是谁,如果你去过罗马的圣母大殿,四大特级宗教教堂之一,那里的正立面就是他设计的。
巴勒莫大教堂
在原有诺曼屋顶上有一排小圆顶装饰(目测大概有九个),是1781年增加的,也是费迪南多.福加的设计。上面绿色的马略尔卡(majolica)瓷砖,是意大利特有的一种锡釉陶瓷工艺。
巴勒莫大教堂
这个
有三座尖拱门的门廊是15世纪增加的,设计制作由加吉尼家族的多米尼克和安东内洛父子(Domenico GaginiAntonello Gagini,全家都是著名的巴洛克雕刻家)完成。从那时起,教堂的入口从西边改为这边(南)。门廊号称是加泰罗尼亚-哥特式,左边第一根石柱用的还是最早拜占庭教堂留下的,后又被用在清真寺上,柱子中部还留有一块古兰经的铭文,做为历史的见证。
巴勒莫大教堂
门廊上方三角形山墙的浮雕,中间的人物不知是谁,周围环绕着圣经中的人物及多种图案。
巴勒莫大教堂
广场前雕塑上的人物是圣罗莎莉亚(Saint Rosalia,1130–1166),
诺曼贵族,传说有查理曼(查理大帝)的血统,巴勒莫的守护人。据传16世纪时,她的遗骨被发现拯救了瘟疫中的巴勒莫。连委内瑞拉的一些城市都以她做为主保圣人,现在的巴勒莫人和在美国的意大利人还庆祝她的纪念日。
巴勒莫大教堂
12世纪的教堂,建在6世纪的教堂和9世纪清真寺的基础上,14世纪的哥特式塔楼,15世纪的门廊,18世纪的圆顶。
巴勒莫大教堂
门廊两侧的雕塑
巴勒莫大教堂

巴勒莫大教堂
现在,我们由这座15世纪修建的大门进入教堂,大门上方的马赛克圣母像是13世纪的。
巴勒莫大教堂
由于数百年来不断的翻新,最早的诺曼痕迹已经很少了,我们现在所见基本是18世纪时期的样子了。据说还是福加将原来的诺曼式木屋顶改成了现在的样子。
巴勒莫大教堂
这幅穹顶画大概是诺曼贵族罗杰一世征服西西里岛后,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回教堂。
巴勒莫大教堂
主祭坛的救世主雕塑也是出自安东内洛.加吉尼之手。
巴勒莫大教堂
马利亚升天,天主教的说法是圣母蒙召升天,不过新约中并没有提到,只是中世纪时期的传说而成。
巴勒莫大教堂
教堂内除了雕塑外,几乎看不到什么豪华的装饰。
巴勒莫大教堂
费迪南多.福加设计的圆顶。
巴勒莫大教堂

巴勒莫大教堂
教堂内的人物雕刻可能大多出自安东内洛.加吉尼(门廊的设计)之手,他曾在罗马修建教皇
尤利乌斯二世陵墓时做过米开朗基罗的助手。米开朗基罗著名奴隶系列就是为此而作,不过大多没用上。
巴勒莫大教堂
教堂内的一些小堂,相比建筑和历史,宗教似乎显得不太重要了。
巴勒莫大教堂

巴勒莫大教堂

巴勒莫大教堂

巴勒莫大教堂
雕刻精美的洗礼池
巴勒莫大教堂
约旦河施洗
巴勒莫大教堂
洗礼的场景
巴勒莫大教堂
教堂内的一幅过去的画,所有的圆顶都还没有,所以推测至少是1781年以前的。
巴勒莫大教堂
教堂的另一大看点,就是这里的皇家墓葬,一共六位。参观这里需要单独收费的。
巴勒莫大教堂
带华盖的石棺,一共四个,还有两个在墙壁上。我们将中间的四个石棺按前后左右来区分介绍。
巴勒莫大教堂
左前的石棺,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1194–125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西西里国王,耶路撒冷国王等等(当然了,头衔还有很多),出自霍亨斯陶芬家族,腓特烈一世(大帝,红胡子巴巴罗萨)是他爷爷。腓特烈二世身世坎坷,故事多多,一个喜欢呆在意大利的德国国王,去过耶路撒冷,数任教皇对他可谓是爱恨交加,说埃特纳火山就是他下地狱的入口。他的死造成历史上的神圣罗马帝国“大空位期”以及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衰败,很难用简单几句评价他,不过可以先从《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28-3》《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28-4》适当了解,这里实在不便展开多说。
巴勒莫大教堂
石棺以及四个石柱支撑的华盖都使用的是坚硬且昂贵的斑岩。底座的四只狮子驮着石棺。
巴勒莫大教堂
腓特烈(FRIDERICVS)按德语译法也叫做弗里德里希。石棺下面的铭文MCCL,表示他死去的1250年。
巴勒莫大教堂
石棺盖上浮雕。
巴勒莫大教堂
石棺的侧面。
巴勒莫大教堂
横向紧挨着腓特烈二世的(右前),是他的父亲,亨利六世(1165-1197),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儿子。做为政治婚姻,21岁的他娶了32岁的西西里公主康丝坦斯,并生下一个儿子腓特烈(后来的腓特烈二世)。经过一番征战,亨利六世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和西西里国王。亨利六世还曾囚禁过英王狮心理查,并敲诈了一笔巨款。
巴勒莫大教堂
亨利六世石棺的侧面
巴勒莫大教堂
亨利六世(Henry VI),卒年1197(MCXCVII),当时他是病死(也可能被毒)在墨西拿,并葬在那里,第二年才从墨西拿移到巴勒莫。
巴勒莫大教堂
亨利六世的后面(右后),是他的王后康丝坦斯(Constance,1154–1198),诺曼国王罗杰二世的女儿(遗腹女),威廉一世的妹妹,腓特烈二世的母亲。
巴勒莫大教堂
1194年,康丝坦斯生腓特烈二世时,已经40岁(
头胎),这在当时的欧洲被认为是不太可能,于是康丝坦斯找来很多当地妇女亲眼见证她生子,而且还当众哺乳小腓特烈。这之后她才被加冕为西西里王后。因为当时的西西里人并不喜欢德国人的统治,再加之亨利六世的暴政,引发了西西里的起义,康丝坦斯为了她的同胞,也曾迫使亨利六世签订条约,不得在西西里实行暴政。所以也有人怀疑亨利六世是被康丝坦斯下毒而亡。
但丁在《神曲》中,将康丝坦斯放在了天堂的位置。
巴勒莫大教堂
康丝坦斯,卒年1198(MCXCVIII),她仅比亨利六世晚一年死,留下四岁的小腓特烈,康丝坦斯临死前委托教皇英诺森三世收养了他,教皇的目的是为了从小培养一个将来听话的帝国皇帝,没想到,长大后的腓特烈却让教皇们(多任)恨得要死。
巴勒莫大教堂
腓特烈二世后面(左后),是诺曼国王罗杰二世的石棺。罗杰二世(Roger II,1095–1154),西西里首位国王,虽然是他父亲罗杰一世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西西里,但罗杰一世只是西西里公爵。罗杰二世是康丝坦斯的父亲,但康丝坦斯还未出生时,罗杰二世就死了。诺曼王宫内的帕拉提那礼拜堂就是他于1132年所建。
巴勒莫大教堂
右边墙壁上的石棺,阿拉贡的康丝坦斯(Constance of Aragon,1179/83-1222),腓特烈二世的妻子,阿拉贡(西班牙)国王的妹妹,也叫康丝坦斯。康丝坦斯大约20岁时,他的国王哥哥佩特罗二世把他嫁给了匈牙利国王,并生下一个儿子,几年后匈牙利国王死了,国王的哥哥以摄政为名,迫害母子俩,康丝坦斯带着儿子逃到了奥地利,不久儿子也死了,她就回到了阿拉贡,与母亲一起住在修道院。前面说过,教皇英诺森三世收留了腓特烈(二世),并为他安排了一桩政治婚姻,让14岁的腓特烈娶了近30岁的寡妇康丝坦斯,不过后来腓特烈二世相继加冕为西西里国王,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丝坦斯也跟着加冕为相应的王后。康丝坦斯与腓特烈二世只有一个独子(与后继几任妻子还有一个儿子和一个私生子),后来被封为德意志国王的亨利七世,不过他造了他父亲的反,被腓特烈二世囚禁,并不停地换地方,在一次转移的过程中,坠马而亡(死在了意大利)。腓特烈二世死后,因继承问题引发了一系列大乱子,造成德意志的严重分裂。
巴勒莫大教堂
康丝坦斯的石棺是罗马式的白色大理石石棺,奥古斯塔(AVGVSTA)是罗马帝国时对皇后或地位崇高的皇家女性的封号,比如奥古斯都的妹妹莉薇娅。
巴勒莫大教堂
还有最后一个墓,位于腓特烈二世左边的墙壁上,雅典的威廉公爵墓,是后来的西班牙统治者的后裔了,与以上这五位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也不是很重要,我没有刻意去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