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名画(16-17世纪意大利矫饰主义-巴洛克风格)

标签:
giovanni.bilivertigiuseppe.cesarigiulio.cesare.procacorazio.gentileschimatteo.rosselli |
分类: 卢浮宫及大英博物馆 |
前面提到过,矫饰主义在意大利出现的时间大致在1520年,到了1580年间,逐渐被巴洛克风格所代替。这组画就是矫饰主义后期向巴洛克转变的这段时期的作品。
乔瓦尼.必利威尔第(Giovanni
Biliverti,1576/1585-1644),意大利佛罗伦萨画家,1604-1607年间在罗马为教皇服务。1609年回到佛罗伦萨为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二世服务,晚年致盲。
《伊萨贝拉向查理八世乞求》,尺寸:H. 1.20 m. ; L.: 1.57 m。1817年进入卢浮宫。
画的背景大概是15世纪末的意大利战争,导火索是由于米兰和那不勒斯的纷争。阿拉贡的伊萨贝拉(不是大名鼎鼎的西班牙女王伊萨贝拉一世),他的丈夫是米兰公爵吉安.加莱亚佐.斯福尔扎(Gian
Galeazzo Sforza),但米兰当时的实际统治者是吉安.加莱亚佐.斯福尔扎的摄政叔叔卢多维科·斯福尔扎(Ludovico
Sforza,达芬奇的资助人,《最后的晚餐》的委托人,扩建米兰大教堂,治理米兰还是很有成就的),夫妻俩想亲自掌权,就向伊萨贝拉的父亲那不勒斯国王阿方索(当时那不勒斯已是西班牙的领地)求援,于是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向法王查理八世请求出兵(引狼入室),因为查理八世也认为拥有那不勒斯王位的继承权。所以查理八世穿过米兰,长驱直入意大利(占领那不勒斯及米兰,打通君士坦丁堡的通道),但引发了周边各国和教廷之间的不满,爆发了长达60多年的意大利战争。图中下跪的女子是伊萨贝拉,穿蓝色长袍的是法王查理八世。伊萨贝拉应该是向查理八世请求他们家族的安全(猜想的)。朱塞佩.塞萨里(Giuseppe Cesari, 也被人称作卡尔列雷.阿尔皮诺Cavaliere
d'Arpino,1568-1640),意大利矫饰主义画家,生于罗马,曾是教皇克莱蒙八世和西斯图五世喜爱的画家,卡拉瓦乔刚到罗马时,曾在他主管的工作画室学徒,主要负责画鲜花和水果。
《献马利亚于圣殿》The Presentation of the Virgin in the Temple,尺寸:1597 H. 1.94 m. ; L.: 1,4 m。这幅画是献给巴伐利亚公主玛利亚(Marie of Bavaria,1551-1608)的,来自奥地利皇室的收藏,1809年进入卢浮宫。
画的内容是根据基督教的传说或伪经(圣经上没有提到),圣母马利亚的父亲约阿希姆和母亲圣安妮婚后一直没有孩子,去耶路撒冷圣殿都不能进入,于是天使让他们生下马利亚,马利亚三岁的时候,她的父母将她献给耶路撒冷圣殿,一直到十二岁,为了使她接受教育,为今后做圣母而准备。朱里奥.塞萨雷.普罗卡奇尼(Giulio Cesare
PROCACCINI,1574-1625),早期巴洛克画家和雕刻家,出生于博洛尼亚绘画世家,父亲是位矫饰主义画家,1585年举家迁往米兰。他的画风既有博洛尼亚的矫饰主义也有威尼斯画派的色彩风格,标志着巴洛克绘画的开始。他曾为米兰大教堂创作了6幅大型的绘画《圣卡洛·博罗梅奥的生平》。
圣卡洛.博罗米奥(San Carlo Borromeo,1538-1584,米兰大主教)的陵墓就在米兰大教堂内的地下.
《和平追逐战争》Peace chasing
War,年代:1620,尺寸:H. 2.64 m. ; L.: 1.71 m.
普罗卡奇尼是以宗教画为主的画家,这幅大型寓言画是他少有的几幅世俗画中的一幅。画中人物猜想可能是和平之神(雅典娜?)与战神马尔斯之间的角逐,上面的文字是拉丁文“休息”的意思。奥拉齐奥.洛米.真蒂莱斯基(Orazio Lomi
Gentileschi,1563-1639),意大利画家。出生于托斯卡纳,早期属矫饰主义风格,1600年在罗马开始受卡拉瓦乔影响,转向自然主义风格,使用强烈的明暗对比。1621年去热那亚,1624年赴法国为王太后玛丽.德.梅德西斯的卢森堡宫作画,1626年定居伦敦,几乎成为白金汉公爵的家庭成员。他的作品深受英王查理一世的王后汉丽埃塔.玛利亚的喜爱,汉丽埃塔.玛利亚是法王亨利四世与玛丽德梅德西斯的女儿,路易十三的妹妹。画家死后葬在了王后的小教堂内,可见与英国王室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