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的几个征文奖
(2022-07-12 14:52:25)分类: 乡居闲草 |
蹒跚学步写作路(四十一)
后期的几个征文奖
早年在家乡村小学和舒安乡政府工作期间,我曾经参加过一些征文活动,获得过一些征文奖。这里所说的后期,是相对于这个“早年”而言的,指的是2007年至今这十多年时间。这期间,先是2007年至2017年在江夏经济开发区庙山办事处搞了11年;接着是2018初年至2020年4月底,在重新整合后的江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了两年多一点;2020年4月底,经过多次申请,又重新回到庙山产业园,又已经过了2年。
后期这十几年,虽然又接着搞了十多年文字工作,但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向报刊投稿。因此,这十几年很少参与媒体举办的征文活动。后期的几个征文奖,主要是在网络上自娱自乐时,机缘巧合,偶然看到什么征文启事,手头又正好有现存的文章,因此就顺手投过去的。这几个征文奖,主要集中在2014年左右,规格、档次都不高,说起来也是乏善可陈。
这几个征文奖中,时间最早的是2013年元月份的“梁子湖游记”征文优秀奖。
2012年,我在网上看到鄂州市梁子湖区举办“梁子湖游记”征文启事,刚好我手头有一篇《梁子岛纪游》,是2009年“五一”那天一家三口去梁子岛游玩后写的。反正现在投稿也方便,不费什么事情,我就按照他们提供的投稿邮箱,把这篇游记发了过去。后来,这篇《梁子岛纪游》标题被改成《梁子湖纪游》,获得了这次征文的优秀奖。奖金、奖品要作者亲自去征文承办单位梁子湖区教育局领取。我考虑到这个奖的档次不高、奖金不多,优秀奖好像只有100元钱,从江夏到梁子湖区,往返一两百公里,跑一趟不划算,就没有去领这个奖。
在这个获奖名单里,还看到了几个文友的名字。其中,获得二等奖的何炳阳是江夏区作协副主席,老家正好是梁子湖区的,跟我是老熟人;其他人如夏荷、
其次是荆楚网的“马上写新春”征文三等奖。
2013年农历大年三十的下午,我们一家三口吃完年饭后,经我提议,到城郊踏青、挖荠菜。回来后,我写了一篇随笔《大年三十挖荠菜》的随笔。春节期间,我在荆楚网闲逛时,看到荆楚网举办的“马上写新春”征文启事。于是,我就把这篇随笔投了过去。后来,这篇随笔获得本次征文散文类三等奖。在这次征文揭晓启事里,看到了更多文友,如张平阳、水云江南、白草原、阿林子等等,都是那个时期在荆楚网东湖社区一起灌水玩的人。后来,我这篇文章和阿林子的那篇同样获得三等奖的《最爱旧历年》,还一起在《楚天都市报》“精彩庙山”专刊上刊出过。
第三个是2014年7月“江夏热线”颁发的“我的父亲母亲”征文三等奖。
江夏热线是江夏区一家综合信息门户网站。从2012年开始,我曾经在这个网站玩过两年。2012年,我刚去这个网站玩时,把自己以前写的一些随笔、短评发到热线的文学版块上。到年底,热线还颁给我一个“文学原创”奖。2014年春,江夏热线举办了“我的父亲母亲”征文活动。看到这个征文启事后,我想到自己以前(2011年7月份)在博客上写过一篇《父亲押我去上学》的帖子,写的是自己读初二时,因为迷恋科技兴农、发家致富,不想继续上学,被父亲暴揍了一顿,最终在父亲的押送下,重新迈上了上学之路。于是,我从博客上找出这篇文章发了过去。征文结束后,这篇文章获得了三等奖。
2014年,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负责全区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区发改委举办了“我为江夏‘十三五’规划献良策”有奖征文活动。那时,我在单位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负责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单位对接。看了这个征文启事后,我觉得自己有话说。于是,我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情况,先后写下了《关于江夏区全面深化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江夏区南北差距的建议》两篇文章。
在《关于江夏区全面深化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中,我根据江夏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几个观点:一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二是要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三是要理顺园区管理体制,促进园区健康发展;四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等。在《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江夏区南北差距的建议》这篇文章中,我列举了江夏区南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土地撂荒现象严重、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发展落后等等,也提出了七条意见和建议,如在涉农政策、资金、项目上向南部地区倾斜,重点扶持南部农村发展;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行生态补偿机制等等。具体内容就不细说了。
2015年2月份,征文评选揭晓后,这两篇文章都获得了优秀奖,每篇奖金200元,一共收入了400元,算是没有白写一场。
2019年,咸宁的一个文学平台“诗梦文学”举办“赤壁青砖茶杯端午征文”,面向社会征稿。正好我以前有一篇回忆端午节的散文《端午漫忆》,我就把这篇文章投了过去。征文的结果,应征的500多篇稿件中,诗歌类占了绝大部分,诗歌组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而散文类却因为应征作品数量严重不足,不好评选,最后只好舍弃一、二等奖,评了2篇三等奖,另外的几篇放在诗歌组一起评为优秀奖。我的那篇《端午漫忆》也就是获得了这个优秀奖。这样的结果很有些搞笑。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后获得的一个征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