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主编资料汇编

(2022-07-07 11:02:36)
分类: 乡居闲草

蹒跚学步写作路(三十六)

 

第一次主编资料汇编

 

从事机关文字工作,除了要写材料外,有时还要编印一些资料汇编或者编发工作简报。1994年春,我刚去舒安乡政府工作个把月时,就曾经负责编印一本《舒安乡多种经营典型简介汇编》。后来在庙山办事处和江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从事文字工作时,都兼带编发单位工作简报。这里单说第一次主编的《舒安乡多种经营典型简介汇编》。

我于1994年2月中旬左右离开工作了五年多的村小学,进入乡政府从事文字工作。当时,国家对农业方面的政策是“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鼓励农民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千方百计发展多种经营增收致富。

为了了解全乡多种经营发展现状,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三月中旬左右,乡里决定编印一本多种经营典型简介汇编,要求各村至少上交一份材料。领导把任务交给我后,我立即制发了一份要求各村报送一份多种经营典型材料的通知,交给各驻村工作组送达到各村。

舒安乡共21个村,除了个别村没有上报材料外,大部分村都陆续上报了简介材料。这些材料,我都一一看过,将那些只有几句话、太过简单的材料予以剔除。经过遴选,最终确定将13份材料收入汇编中。

对这13份材料,我进行了认真的整理,从文字、数据、结构到逻辑等各方面予以修改、完善。定稿后,再交给打字员打在蜡纸上。打字员打好后,又把蜡纸交给我,我再自己去手推油印机上一张张油印出来。因此,这本汇编里,有的纸张上油墨晕染现象很严重,一些地方字迹模糊不清。

我的字写得很丑,根本拿不出手。汇编封面上的字本来想请一个书法好的人题写的,但求人不如求己,我一向不爱跟别人开口,不想为这点小事去求人,反正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大家都知道我的字写得不好,丑就丑吧,这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过来的。于是,我把一张蜡纸放在钢板上,用蜡笔刻了个封面,然后再油印出来。

乡里人手有限,除了打字是由打字员完成的外,其余的编审、油印、装订、分发等工作,都是我一个人完成。这本汇编一共翻印了百把份,全体驻村干部人手一份,全乡各村、各单位各一份。目前我自己保留下来的这份,应该是南咀村的,上面还标注有“南咀”村名字样。估计他们当时没有领取,所以就一直放在我这里。这应该是这个汇编在世上独一无二的孤本了。

编印工作结束后,我对这本资料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利用。这13篇简介材料中,有4篇分别是关于何桥村、徐河村、田铺村七组(长丰林湾)、王班村四组等村组发展多种经营的做法的介绍,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其余9篇关于个人的典型材料,有8篇先后被作为新闻报道的素材、线索加以利用。利用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当时或时隔不久就直接把简介材料作为新闻素材,写成新闻报道。这样的情况有4篇,如在1994年4月6日《武昌报》上发表的《烂泥田里抱金娃》一文,是根据汇编里面关于八秀村青年农民丁金洲发展稻田养鱼的简介写成的;在4月20日《武昌报》上发表的《视水为宝的人》一文,是根据汇编里面关于张塘村农民李望安联户养鱼的简介写成的;发在6月18日《武昌报》上的《孙旺喜养鳝鱼收入万余元》一文,是根据汇编里面关于铜山村青年农民孙旺喜养殖鳝鱼的简介写成的等等。

第二种方式是先把简介材料作为新闻线索储备起来,等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报道。这样的也有4篇,如发在1994年8月13日《湖北农民报》上的科普文章《老牛倌谈盛夏耕牛饲管》一文,就是以汇编里面关于官山村农民王开龙养牛的情况简介为线索,过了几个月之后才写成的;发在同年8月31日的《武昌报》上的《易同福,一心为造福;年六旬,年收入过六万》一文,是以汇编里面关于塘口村农民易同福发展林果、水产生产的情况简介为线索写成的。还有2篇甚至是时隔两年多以后再采写的,如发在1996年4月27日《武昌报》上的《陈作炎:人残志不残》一文,就是以汇编里面关于燎原村农民陈作炎发展多种经营情况简介为线索的;发在1996年9月5日《武昌报》上的《服务乡邻,富裕自己》一文,就是以汇编里面关于大安村农民安立明发展加工业的简介为线索的。

这样一来,这本汇编相当于为我贡献出了8篇新闻报道,也算是做到了物尽其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