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轶的那些文章

(2022-06-29 14:38:30)
分类: 乡居闲草

蹒跚学步写作路(二十一)

 

散轶的那些文章

 

我是一个十分爱惜羽毛的人,也喜欢敝帚自珍,对自己曾经发表过的文章、获得的荣誉,都十分看重。对发表的东西,只要是有样报、样刊或采用通知的,尽量予以收藏。早年在媒体上发表的东西,除了发在县电台的稿子,我嫌它们档次太低、价值不大没有登记外,其余的都专门登记在一个笔记本上。对发在报纸上的,还制作成剪报,便于检阅。缘由于此,我发表的文章,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

尽管如此,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有一小部分散轶了,造成了遗珠之憾。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有些稿件被采用后,没有样报样刊或用稿通知,自己毫不知情,也就无从搜集了;二是知道已经发表了,但同样没有样报样刊,也没有搜集到。比如,以前曾经在《楚天都市报》和《农村新报》发的一些社会新闻,有时听别人说,在某某报纸上看到你写的什么什么发表了。但是他们说的这些,我没有见过。三是有些当时搜集到了,后来或者送给了与之相关的人,如报道对象;或者随着时间的流逝,无意间弄丢了。对这后面两种情形,只有登记在册的存目,没有实物存在。这里要说的,自然是指后面这两种类型。

根据记录,已经散轶的文章有30多篇,以新闻稿件为多,也有一点文艺短评、科技科普方面的。至今感到较为遗憾的,有这么一些文章。

一是发在中国农函大校刊《教学辅导与技术服务》上的几篇科技、科普类文章,包括《爆发鸡瘟的调查报告》、《怎样撰写畜禽疾病的调查报告》这两篇兽医方面的论文,还有两篇兽医科普文章。这些文章对一般读者来说,没有什么价值,但对我而言,却十分珍贵。因为它们是我发表最早的作品,第一篇发表于1989年4月份,那时我还不满20岁;同时,那也是承载我少年时代的理想、抱负的载体,是人生一段历史的记录。刊载这几篇文章的样刊,在一次应聘中作为应聘资料交给有关单位后,由于自己当时不在意,长期没有过问,等了一年多时间再去拿时,已经被工作人员弄丢了,再也无法找回。

二是几篇印象比较深刻的新闻作品。其中,最为可惜的是《长丰林人的眼光》这篇通讯稿。

1994年是建国45周年。为了反映建国4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武昌报》推出了“国庆45周年”专栏,刊发全县各乡镇、各战线的专稿。9月初,武昌报社的社长葛鸿茂、副主编吴松林,青年记者、副刊编辑曹俊华一行三人到舒安乡采访、写作舒安乡的特稿。在完成反映全乡面上情况的重头稿件《冲出黄土地》的采写后,报社希望舒安乡再提供一篇典型报道,具体写一个湾村的变化,作为国庆专稿的组成部分,在国庆节前刊发出来。

因为这是报社提出的任务,乡里领导比较重视,确定把田铺村长丰林湾作为典型予以报道。

长丰林湾离乡政府不远,大概三公里路。湾子的人头脑活络,党员干部思想素质较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作用发挥得好,因此多种经营搞得有声有色,是一个老典型。此前,我刚到乡政府不久时,就曾经跟驻村的干部陈汉华一起,去过这个湾子两次,先后写过几篇报道,如反映该湾年过六旬的老农民王资源承包湖面养鱼的报道《王老汉承包荒湖成瘾》,分别在当年3月26日的《武昌报》和4月2日《湖北农民报》上刊发;反映该湾村民王先家搞庭院循环养殖的报道《循环养殖效益高》,分别在7月23日的《武昌报》和8月1日的《湖北农民报》上刊发。

考虑到我人微言轻,与长丰林湾的人不熟悉,为了引起村里、湾里的重视,顺利完成采访任务,乡里特地安排时任副乡长、前任党办主任吴兴国,时任党办主任罗兴文前后两任党办主任跟我一起去。我们在村干部陪同下,来到长丰林的队长王资汉家。

王资汉也是一名党员,个子不高,话语不多,但为人热情好客、质朴实在,很有经济头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湾群众勤劳致富、科学致富成为热潮,是舒安数一数二的富裕湾村。我们重点了解了王资汉的事迹,了解他在长丰林湾子中发挥的作用。了解个大致后,由我现场起草,写成一篇1500字左右的通讯《长丰林人的眼光》。两位党办主任看后觉得可以,再给王资汉本人过目。王资汉看后,也觉得不错,基本上符合实际,没有什么水分,就这样定了下来。后来,这篇通讯在国庆节当天的《武昌报》上刊发了出来。

乡里订阅有《武昌报》,本来我是有样报的。大概过了一段时间,王资汉到乡里办事碰到我,我问他看到这篇报道没有,他说他没有这个报纸。于是,我就把自己收藏的那份样报给了他。这样一来,我自己就没有这期样报了。

在这期报纸上,还有我的另一篇报道《韩明吴圈养肉狗致富》。这篇报道是吹嘘的,实际没有这回事,只是听别人说贡如村农民韩某养了几只狗,年底可以卖一点钱。因为我喜欢特种养殖致富这样的事情,就把它夸大成是专门圈养肉狗致富的典型。后来,有一次,某兄弟乡镇的几位领导还特地来到舒安乡,向舒安乡的主要领导打听这个养狗致富的事情,说是想去参观、考察一下。乡领导只好如实告知,说这是言过其实的事,不值得去看。因为跟《长丰林人的眼光》这篇在同一期报纸上,所以这篇文章也就没有保存下来。

其它散轶的文章,还有此前在村小学教书时写的《龙泉山风景区食宿条件亟待改善》(载1992年9月27日《武昌报》)、文学作品短评《白璧微瑕---<憨哥>之我见》(载1993年2月20日《湖北农民报》);到乡政府后发表的《舒安乡村村设立科技墙报》、《老支书钟情“绿色工程”》(原载《长江日报》)、《舒安乡直部门扶持灾民自救》以及反映舒安嗣孟村民热情帮助大冶市高河乡群众事迹的《江夏人真不简单》等等。还有一些发在《楚天都市报》、《农村新报》上的稿件,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