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琅琊山游记之六:滁州太守的纪念馆——二贤堂

(2015-04-06 12:59:35)
标签:

文化

旅游

        参观了二贤堂,我才知道滁州曾有两任贤能的太守。
       在醉翁亭的北面有三间劈山而筑的瓦房,隐在绿树之中,肃穆典雅,这就是 “二贤堂”。原堂建于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已遭毁,现堂为建国后重建。二贤者,滁州太守欧阳修和王禹偁是也。二贤堂内有两太守立像,神态肃穆,一人手拿书卷,一人轻捻胡须。墙壁上挂着欧阳修《醉翁亭记》和《朋党论》的木刻条屏,展柜内陈列着欧阳修文集的线装本、部分手迹照片和相关史料。二贤堂东侧的石壁上,红色的隶书“二贤堂”与绿色的篆书“醉翁亭”相映成趣。
      王禹偁之所以会和欧阳修被供奉在一起,是源于两人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诸多相似之处。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市)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是宋初文学家,白体诗人、散文家。王禹偁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秉性刚直,遇事直言敢谏,不畏权势,以直躬行道为己任。一生中三次受到贬官的打击,乃作《三黜赋》,申明“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欧王二人都曾在滁州(历史上曾属淮南国)做过太守,关心人民疾苦,并且文学上成就非凡。二贤堂内有一副对联揭示了两人的相似处——驻节淮南关心民癀,留芳江表济世文章。另一副对联 “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则揭示了两人的不同遭遇。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王禹偁因刚直敢言被贬滁州任太守,在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最后一次被贬出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太守。而欧阳修因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遭遇弹劾,是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被贬滁州任知州(太守)。这副对联还告诉我们,两人遭贬后处江湖之远,仍有雅兴消遣独乐,焚香酌酒,默坐述文,果真如此吗?对联 “醒来欲少胸无累,醉后心闲梦亦清 ” 颇令人费解。依照常理,饮酒先醉后醒,可此处却是“醒”联为上联,“醉”联为下联,有违常理,缘何如此,个中之意,令人费解。
       从这三副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不仅是一位卓有实绩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前驱者,而且还是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疾苦,胸怀报国大志的封建文人。如此之人,当然应称为贤人!
http://s15/mw690/001vK10agy6RhsjKwhga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