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万里行(6)瑷珲
(2015-09-17 20:27:32)
标签:
瑷珲黑龙江 |
分类: 旅游.摄影 |
从北极村出来以后,我们一直沿黑龙江东行。黑龙江现在是中俄的界河,以中心航线为界,这边是中国的农耕文明,寸土寸金,每一块土地都种植了玉米。对面的俄罗斯地界却渺无人烟,到处是一望无际的山峦、森林和湿地,偶尔能望见一座哨所,拿望远镜仔细一瞧,竟然是稻草人在站岗。
然而在一百多年前,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曾是大清国的风水宝地。中俄《尼布楚条约》以外兴安岭划界,历代沙俄政府心有不甘,一贯图谋横贯欧亚,打通太平洋的出海口。
机会终于来了。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沙俄政府得知这一情况于1858年1月5日召开“特别委员会”会议进行密谋。会议采纳了穆拉维约夫关于继续向黑龙江“移民”,并以武力为后盾,与清政府举行的外交谈判的意见。穆拉维约夫乘炮艇赶到瑷珲城,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与其进行所谓“边界谈判”。穆拉维约夫为恫吓奕山,命令驻扎在瑷珲周围的沙俄部队每日夜间连续鸣枪放炮,炮弹呼啸,房震树抖。连续几天拒不妥协的奕山在衙署里坐卧不宁,最后,在这种荒唐、无耻但又十分奏效的折磨面前,俄国人弄到了《中俄瑷珲和约》,史称《瑷珲条约》。条约规定,清朝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国,只保留对其中的结雅河口海兰泡南一小块土地(后称江东四十六屯)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把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转为中俄共管。6月2日,欣喜若狂的穆拉维约夫在庆祝集会上悍然把海兰泡改名为“报喜城”(布拉戈维申斯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接到奏报后喜出望外,在奏稿上批示:“谢天谢地!”
两年后,英法侵略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本来没有俄国人什么事,但穆拉维约夫见有机可乘,于是派俄国少将伊格纳提耶夫从黑龙江窜到北京,打算趁乱再捞点什么便宜,这次,俄国人又没有空手回去。当时,清朝的钦差大臣恭亲王奕訢早已被船坚利炮吓破了胆,把俄国人充当调停人的谎话当作救命稻草,哪里还顾得上伊格纳提耶夫根本就不具备代表俄国签署条约的合法资格,匆忙答应俄国人:将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彻底割让给俄国,另搭上了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斋桑泊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还给予了俄国在喀什噶尔和库仑的领事通商权等。是为《北京条约》。远在黑龙江的穆拉维约夫得知这意外的收获大喜过望,真是掉下个天大的馅饼!赶忙组织官僚贵族集会,用盐和面包欢迎骗来大便宜得意而归的下属伊格纳提耶夫。
至此,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尽入沙俄的毂中,去了黑龙江才深深知道,这是一块富得流油的土地!这是一片森林苍郁、山河壮美的土地!
北极村往东100公里左右,从一条颠簸的小路开进去,是黑龙江第一湾。
在中俄边境,一路都是这样的风景,因为对面是无人的森林和湿地。
瑷珲古城在1900年的庚子之变中被俄国人烧毁,当时唯一幸存的是魁星阁。不过现在看到的恐怕仍是复制品。
瑷珲历史陈列馆。
没想到在瑷珲古城还见到一所知青博物馆。同行的多数人都有知青情结,所以赶到闭馆前进入了博物馆。
小哥在知青博物馆里终于发现他为什么被下乡了,原来最早提出下乡插队的是邓,这一点还是我们敬爱的耀邦同志揭发的,耀邦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