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学的慰藉(二)

(2015-01-14 08:45:14)
标签:

情感

伊壁鸠鲁

蒙田

哲学的慰藉

他们

分类: 杂文.杂感

张祚臣

    出生于公元前341年的伊壁鸠鲁则声称:“如果我把口腹之乐、性爱之欢、悦耳之娱、见窈窕倩影而柔情荡漾,一概摈弃,那我将无法设想善为何物。”

         在伊壁鸠鲁看来,最大的善是快乐,没有快乐,善的生活是不可能的。伊壁鸠鲁在后世赚得了一个享乐主义的名声,其实这可能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伊壁鸠鲁的快乐既包括肉体的快乐,有包括精神的快乐,肉体的快乐大部分是强加于我们的,而心灵的快乐在于对身体快乐的沉思,按照这个观点,有德性的人在追求快乐的时候应该是小心谨慎的。

         伊壁鸠鲁的快乐观是审慎的,更多的是一种消极的快乐。积极的快乐是在对匮乏事物的追求中体验到的,而消极的快乐能在没有任何欲求的情况下达到。伊壁鸠鲁的快乐观恰恰是说明真正的快乐可能对于物质的依赖十分有限,当财富超过了一定限度,快乐就走向了它的反面。

         这一章的标题是“对缺少钱财的慰藉”。

         在伊壁鸠鲁的快乐清单中,根本没有钱财的一席之地。在他开列的清单中,第一是朋友,然后紧跟着的是自由和思想。事实上,伊壁鸠鲁在离雅典市中心的几公里处,在集市与港口之间找到了一所大房子,他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搬了进去。据后来的史料记载,同他住在一起的有作家梅特多鲁斯和他的妹妹,数学家波利埃努、埃马尔库斯、雷奥修及及其妻子泰米斯塔,还有一名商人,名叫伊多门纽。这所大宅子有足够的房间,朋友们有各自的住房,还有共同就餐、集会和谈话的厅堂。

         他说,除非有人看见我们存在,我们就是不存在的;在有人能懂得我们的话之前,我们说什么都没有意义;经常有朋友围绕身旁,我们才能确认自我;朋友知我、关心我,构成一种力量,让我们不至陷入麻木之中。

         他们在住宅旁又买了一座大园子,种了卷心菜、洋葱还有某种古老的菊宇之类的蔬菜。他们的食谱既不奢侈,也不丰盛,但是有味道、有营养。他们开始一种公社之类的生活,以简单换取独立,以俭朴换取自由。

         在园中思考受到鼓舞,据说梅特多鲁斯一个人就写了12本书,可以想见,在那所大宅的厅堂和菜园里,有着不受干扰的机会同既有智慧又善解人意的人们研究问题,他们常常分析金钱、疾病、死亡和鬼神带给人们的焦虑。伊壁鸠鲁的理论是,如果能合乎理性地思考生命有限的问题,就会意识到人终有一死:“对于真正懂得不活着没有什么可怕的人来说,生命中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了。”

 

         蒙田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性情古怪的老头,总是穿着马裤,围着文艺复兴时期特有的褶皱领,实际上蒙田从35岁继承了家族的产业——一座庄园,一些仆从和牲畜,当然更重要的是城堡一角那座塔楼的三层楼上的圆形图书馆——他便一头扎进那座书斋,过起了隐居生活。他把隐居生活看作是暮年的开始。

书斋有三扇窗,毫无遮拦地把法兰西的美景尽收眼底,此外还有桌一张,椅一把,书千卷,就是在这里,蒙田穿越中世纪的藩篱与古典对接,他通过拉丁文的柏拉图文本读到了苏格拉底向雅典陪审团所作的坚定不移的讲话;通过拉尔修的《生平》和卢克莱修的《自然颂》读到了伊壁鸠鲁的快乐观;也读到了1557年新版的塞内加的作品。

他也阅读同时代人关于美洲新大陆的记叙。在蒙田出生前的41年,哥伦布达到了佛罗里达湾的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这些历史书、旅行日记、传教士和船长的报告、异域文学,穿着奇装异服的部族吃着不知名的鱼的图画集,帮助他克服偏见,获得深刻而宽容的思想体验。

这一章的标题是“对缺陷的慰藉”,其中的一节叫做“文化的缺陷”,在我看来简直是文化人类学的早期显现。不知道基督的美洲人跟我们的生活是如此不同:他们喜欢吃蜘蛛、蚱蜢、蚂蚁、蜥蜴和蝙蝠;新娘可以在婚礼日纵欲狂欢,男人和男人结婚;把死人煮熟,剁成酱用酒拌了,在祭神的集会上由他们的亲属吃下去;有的国家女人站着小便而男人蹲着。

巴西的图比族人赤身裸体犹如在伊甸园,当欧洲人送给他们衣服的时候,他们咯咯笑着拒绝了;他们一见到河就跳下去,有时候一天洗12次澡;他们好客,每当村子里来了陌生人,妇女都要掩面哭喊:“你好吗?你大老远来看我们,辛苦了!”;男人可以娶不止一个妻子,而且对每一个都非常钟爱。

我想,蒙田是信奉苏格拉底的善恶观的,善就是知识,如果人类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不理解异族文化,南美殖民者的大部分罪恶是可以避免的。他的博学、睿智以及这些庞杂的知识都写在他那三卷本的《蒙田随笔全集》里了。查理·索雷尔称这部作品是“宫廷和世界的日常教科书。”孟德斯鸠说:“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而在这一本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思想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