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去哪儿吗?
(2012-02-20 09:55:07)
标签:
美国旅行刘锡鸿公德私德熟人社会杂谈 |
分类: 杂文.杂感 |
你知道你去哪儿吗?
“你知道你去哪儿吗?”原来老太太不是来求助的,是来帮助我们的。我这个精壮男人立即羞愧难当,不好意思地说:“您看,这是一条单行道,我们来的时候车是在这里停的,现在我们正在找寻返回林伍德的511号站台。”
老太太望了一下站牌上的号码,显然也不知道返回林伍德的站台在哪里。老太太问一位黑人男子,黑人男子又问亚裔女子,亚裔女子问一位白人妇女,车站上掀起了一场爱心大接力,最后还是这位白人妇女知道,热情地指了一下说:“在派克大街和第五大道之间,往前走右拐转过一个街角即到。”
有一天去拜访梁实秋夫人在西雅图的墓地槐园。墓地里美得出奇,却见不到一个人影。正在找寻回去的路,猛然看见路边停着一辆出租车。看到我在踌躇,黑人出租车司机摇下车窗玻璃,问:“你知道你去哪儿吗?”我说:“我正在找去林伍德的512车站,黑人司机从车里出来,指着一个楼梯说:“从楼梯走下去,左转,在桥底下便是。”
在美国旅行,到处能碰见主动帮助别人的人。这种意识仿佛流淌在血液里,融化在基因里。在拉斯维加斯“平流层”酒店里,有一天房门钥匙出了问题,进不了门,拉斯维加斯的酒店大的出奇,等我找到前台服务人员,换了钥匙,来回要走20分钟。妻子那天又困又饿,一屁股坐在地毯上等我。每一个路过的先生或女士,总会过来问:“你需要帮助吗?有问题吗?”妻子明白意思但是不会表达,只能连连摆手,说:“No,No......”
一百多年前,第一位驻欧副使、极端保守派刘锡鸿出使英伦,也不得不叹羡“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在《英轺私记》中不得不承认英伦“岛夷”“上下同心,以礼自处”。有人说国人重私德而轻公德,以今天的社会来考察,中国恐怕依然还是个熟人社会,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听到:“你知道你去哪儿吗?”
(《青岛早报》2012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