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八)一封台湾来信
(2010-07-11 17:08:20)
标签:
葛陂季孙行父盆盆罐罐阳都蒋家庄台湾 |
分类: 历史.记录 |
“蒋家庄后宅老三”?
蒋家庄是我们家的世居之地,这是诸城西部距县城20公里的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庄。村子虽叫“蒋家庄”,可是却没有几户姓蒋的,村子里的居民是以张姓居多。
蒋家庄虽然现在说起来知道的不多,可是在二千多年前却是现在诸城行政区划的中心地带。春秋时期,也即公元前665年,鲁庄公在今蒋家庄以南、潍河南岸,“城诸及防”,取名诸邑,这便是最早的诸城名称的由来。鲁文公十二年,即公元前615年,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再次“率师城诸”,所以故乡的人也称这一带为“季孙城”。我小的时候,经常跑到潍河南岸“季孙城”遗址上去玩,有时候在河滩上还能捡到各式各样的盆盆罐罐。
张氏祖先是元末避祸从安徽凤阳来到这里的,祖先最先踏足的地方叫做放鹤村,因此《放鹤村张氏族谱》记载:“余始祖潍阳公,江南风阳人,元末避地琅琊,至春秋季孙行父所城诸,因家焉。葛陂在其前,旧传为孔明里。昔孔明徙南阳,犹称诸葛”。放鹤村的前面是一个叫“葛陂”的古村落,相传是诸葛孔明的故里。诸葛祖先本姓“葛”,西汉时,葛姓的一支迁至阳都,即今天的山东沂南一带,因为当地先有姓“葛”的,并且是当地的大姓,诸葛祖先乃自称为“诸葛”,意思是诸县来的姓葛者。诸葛一姓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
为什么叫“放鹤村”呢?据传明正德年间,五世祖张泰,性豪放,喜欢打猎,有一次射下一只鹤,发现鹤腿上绑有一个银牌,银牌上标有“元至正年间”的字样,因感慨而将鹤放生,从此毁掉射具,不再打猎,率子孙建放鹤园、筑放鹤亭,每日攻读诗书其中,从那以后,张氏家族始成耕读人家,历代文人辈出,经久不衰。这便是放鹤村的由来。
放鹤村的张氏家族一直是诸城的名门望族,在清初时期涌现出许多诗文大家,张衍、张侗、张佳、张素四兄弟号称“诸城四逸”,名满天下。张衍擅诗文、乐交游,尤善画墨菊,张侗则著有《放鹤村文集》,后被收入《四库全书》。
蒋家庄与放鹤村相距不过5里。大约在清代后期,我们这一支张氏后裔移居蒋家庄,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蒋家庄的张氏后裔已有几千人之多,大家同宗同族,血脉相连。但是经过上百年的变迁,富贵贫穷却各有不同。
我出生的时候只有房屋两间半,薄田四分,家里穷,人口又多,经常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我的父亲不擅农活,却喜欢舞文弄墨,在庄稼人看来真是百无一用。但是那时候后宅老三家,就是信中所说跟进家,对我的父亲却是极为欢迎的,我那时候随父亲经常出入跟进家,父亲和跟进家老爷子谈诗论文,我则和跟进一起玩耍,论辈分跟进是我的叔叔,但是他那时候只比我大五、六岁而已。
(未完待续)
前一篇:扬州晚报对武陵春的采访
后一篇:并不高贵的勃拉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