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口述(六)一封台湾来信

(2010-06-16 21:59:25)
标签:

伯父

山东海洋学院

信纸

纸袋

张则祥

台湾

分类: 历史.记录

  口述(六)一封台湾来信

这张照片摄于1947年的端午节,那一天,正是伯父十一岁的生日。其时,伯父已随家人从老家诸城来到青岛一年有余。在青岛的一年时间里,伯父随家人做过短工、卖过报纸、售过车票、进过国民政府的儿童教养院。从照片上看伯父(左)身穿当时典型的学生制服,应当是在儿童教养院时所摄,当时的儿童教养院在现今的合江路上,教养院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一边学习文化,一边干一些卖报,卖香烟,售票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1949年以后,伯父上完了小学、中学以后,1957被选拔到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学习,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马大猷黄昆施汝为等。1959年山东大学分家后留在山东海洋学院水声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以后历任山东海洋学院人事处处长、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青岛海洋大学退休办主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等职。

两年前,我去拜访伯父,伯父交给我一个仔细包裹着的牛皮纸袋,纸袋用细小的蜡绳紧紧缠绕着,绕开细绳,打开纸袋,从里面掉出一摞子信封来,有黄色的、白色的、牛皮纸的,也有精致的橘黄色航空信封,在橘黄色信皮的左上角写着:张则祥 台湾台东市宁波街629,从写信格式来看,显然是受了西式文化的影响:寄信人的地址在左上角,收信人的地址在右下角。

伯父缓缓地从橘黄色信封里抽出一张淡黄色信纸来,一股书墨淡香幽幽飘来,信纸上写满了工整的毛笔小楷,在信纸中间夹有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位中年男子身着西装,金丝眼镜,双手插在裤袋里,目视前方,背后是一幢西式小楼,看起来倒有点青岛欧式建筑的风韵,小楼背靠群山,环境优美,但是也不免显出几份落寞来。

“照片上的人我叫他跟进叔,跟进是他的小名,大名叫张则祥,他比我大五、六岁,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世。”不等我问,伯父便说道,“我今年七十有二啦,不知道在这世上还能活多久,这些资料你留着吧,也许有一天你能跟他联系上,这些对你有用。”

伯父一边说着一边小心地展开信纸,原来这几封信竟然牵出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今天是端午节,也是伯父的74岁寿辰,在此记录下两年前伯父的口述,以志纪念。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