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葛陂士张祚臣
葛陂士张祚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688
  • 关注人气:5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逛“文物市场”

(2009-11-12 08:10:29)
标签:

文物市场

cd唱片

废纸

杜帝

扬州

乔叟

杂谈

分类: 散文.感悟
现在每个城市都有文物市场,也有叫古玩市场、文化市场的,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人家干脆就叫旧货市场,透着低调!据说,真正的文物买卖都是在天亮之前完成交易的,好的文物稍纵即逝。你得有慧眼识珠的本领才行。
扬州盐阜路上有一家“民间收藏品交易市场”,没叫什么“古玩城”之类的,倒也算低调。上次带杜帝兄、志坚来逛“收藏品市场”,因为不是星期天,大多店铺都门可罗雀。不过杜帝兄是来看石头的,志坚多是看“文物”,而我则是为了看旧书。
有一次,在文史专家台东镇家里看到一些关于青岛地区的民国档案和日占时期的报纸,台东镇告诉我,这些档案居然是一个朋友在扬州的“收藏品市场”上购得。据说文革时期,青岛的某工厂仓库失火,有人从落满灰尘的库房中抢出了几麻袋“废纸”,当时的人并不知道这些“废纸”意味着什么,多少年来,那些“废纸”被装在麻袋里,堆在仓库的一角,也许从来就没有人打开过。
后来这批抢出的“废纸”流入社会,竟然是青岛日占和民国时期的一些档案和报纸。不知道何时,它的一部分流入了扬州,被这个朋友发现后购得,后寄给了台东镇。有一段时间,我对这个传奇故事着了迷,只要在扬州,一有机会,便跑去盐阜路上的“收藏品市场”翻腾旧书,“文物”照例是不怎么看的,众所周知,那些所谓的“文物”百分之百是做旧的赝品。多年前,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做旧的方法,在此不便赘述,免得大家恶心,反正这些“文物”散发的味道跟氨水类似。
不过却再也没有发现跟青岛有关的只字片语。
有一次,在成堆的过期期刊里面,发现了几本《音乐爱好者》杂志,杂志原价18元,每本杂志都附有一张CD唱片,这本杂志在80年代我曾经一度订阅,还参加过杂志社举办的音乐征文比赛,获过奖。后来杂志改版,但是每次碰到都会购买。
不过在这里每本却只要3块钱,还附带一张CD,我欣喜若狂,象淘到了大宝贝,赶紧全部买下。在这些CD唱片中,有吉他大师朱利安·布里姆的作品,还有现代作曲家梅西安的《图伦加利交响曲》,这后一部交响曲即使在正规的音像店都是很难买到的。
上个周日,寒流尚未波及扬州,暖日融融,我在一个旧书摊坐下,翻看线装的国民政府文件,文件多为民国七年和民国十五年由“国民委员会”签发,很多文件开头都写着“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将中正”,但是这些文件显然是复制品,字迹模糊,文字为竖排行,没有标点,不分段落,读起来着实费劲。
在一个旧书摊,买了一本《唐代传奇故事》和两本上下册的《乔叟文集》,笔者不是学文学出身,对古典的英国文学更是所知甚少,但是翻开《乔叟文集》,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春光里鲜嫩的雏菊”
“渗透根须的四月甘霖”
“我跟着它沿着一条花径走去,绿草如茵,花香扑鼻,我脚下有如踏着美锦般的花草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