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唐史讲坛图书馆贞观之治孟宪实扬州 |
分类: 杂文.杂感 |
6日中午,朋友兴高采烈地打来电话说,好不容易搞到了两张“扬州讲坛”的票,主讲人是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唐史专家孟宪实。地点在大明寺内的鉴真图书馆。
对于去还是不去,起初有点犹豫,甚至自视清高的想,也许是奔着孟宪实的名头去的吧。朋友说,这票可是不容易搞到,是找满真大师要的。满真大师是鉴真学院的博士生,也是“扬州讲坛”的主持人。
原来对“扬州讲坛”略有耳闻,但是没想到“扬州讲坛”在扬州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扬州讲坛”每月举办两次,今年邀请过余光中、于丹、易中天、李昌钰、崔永元等著名学者和名人做过演讲。“扬州讲坛”实行全部免票制度,但是要提前预约,往往在开始预约的一小时内就预约一空。
鉴真图书馆在扬州鉴真佛学院内,当我驱车赶到这座具有唐代建筑风格的鉴真图书馆的时候,大门外已经聚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鉴真图书馆礼堂可以容纳千名观众。但是进入大门后,每个观众都被要求套上一次性鞋套,大家鱼贯而入,却并没有惯常的喧哗与噪音,我想可能与佛门圣地有关吧,这时我低头看脚下,原来礼堂内所有地面都铺设了地毯,整个大殿内一尘不染。
讲坛首先由主持人满真大师对孟宪实副教授做了简单介绍,满真大师是佛门女弟子,讲话和风细雨、细致柔长,对于近期的讲坛安排也做了说明,下一期将邀请北京的纪连海演讲,主题是“长三角的历史变迁”。
短短23年贞观之治给后世的中国人留下了永远话题,在那个时代,皇帝贤德、善于纳谏,大臣廉洁、勇于进谏,这正是儒家一直所推崇的理想状态,但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下,在儒家几千年“仁政”的鼓噪下,唐代的贞观之治终究不过是昙花一现,成为封建制度下的特例。贯穿始终的仍然是阴谋、杀戮和压迫,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吃人”是历史。
孟宪实副教授认为纳谏之所以困难,缘于人性的弱点和权力的弱点。我们今天在现代民主观念的观照下来看人性的弱点,当有新的理解。唐太宗能够善于纳谏,在某种程度上是他克服了人性弱点的结果。儒家主张人之初,性本善,期望通过人性善的一面、通过君主施行“仁政”来造福百姓,而结果却往往相反,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缺乏制约的统治者“恶”的一面,是暴君横行。
近代西方思想者却从人性“恶”的一面出发,认为没有制约的权力都有可能放大人性之恶,所以就必须设计出一套制度,最大限度的遏制人性的“恶”。就必须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实现对统治者的驯服。
阿克顿勋爵说:“权力容易导致腐败,而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贞观时期唐太宗之所以少犯错误,就是因为大臣们的勇于进谏,魏征就是唐太宗永远的反对派,魏征的进谏常常使唐太宗下不来台,甚至有一次叫嚣要杀了这个乡巴佬,之所以没有杀是因为唐太宗克服了权力的弱点。我们今天的社会也需要反对的声音,需要反对派,并且用制度保证反对派没有被杀的危险。
孟宪实副教授从几个小故事入手,讲述了贞观时期大臣们的廉洁,户部尚书死后家里居然找不到一间吊唁的房间,工部尚书死后家里找不到一块放在嘴里的玉片,等等。有人质疑过央视百家讲坛等此类讲坛的商业化和庸俗化,但是电视媒体毕竟不是学术论坛,就拿此次“扬州讲坛”来说吧,对于廉洁和纳谏的话题,对于台下就座的扬州副市长和各级官员以及普通百姓,这样的演讲恐怕不能说是毫无意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