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名琴的对话

标签:
名琴中提琴小提琴家斯特拉迪瓦里意大利协奏曲莫扎特交响曲杂谈 |
分类: 音乐.心灵 |
昨晚7点半,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师与名琴”的音乐会准时在青岛人民会堂奏响。音乐会展示了五把世界名琴,分别是德奥学派制琴大师Christian Friedrich Meinel制于1750年的小提琴,意大利制琴大师Micheal Planter制于1724年的小提琴,斯特拉迪瓦里的学生Thomas Balestrierie制于1751年的小提琴,法国制琴大师Jean Baptiste Vuillaume制作于1858年的名琴,最后一把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
五把名琴大多都制作于十八世纪,每一把小提琴可以说都价值连城,历经两百多年的历史,提琴的音色愈加醇厚圆润,优美动人。尤其是著名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关于它的制作工艺至今还是一个迷,当然关于斯特拉迪瓦里本人的生平也是一个迷,他的双亲、出生地,他得到的培养状况和外貌是一个迷,他生于何时、葬于何处是一个迷。我们只知道,斯特拉迪瓦里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意大利北部小城克雷莫纳的多米尼科广场制作他的小提琴的。
斯特拉迪瓦里每天从早到晚,先挑选好檎木和合适的木料,然后把他们切削打磨,再一块块粘合、拼拢涂色,挂在房顶上晾干。斯特拉迪瓦里一生制作了一千多件小提琴,现在存世的有六百多把,直到他九十多岁去世。
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现在每把的价值都在几百万欧元以上。关于它的制作工艺,历代的制琴师们一代一代的研究,却始终是一个迷。就是当今的科学家们用现在的生化技术也仍然不能破解它的制作迷题。
音乐会上半场,出生于青岛的小提琴家王凯平用前四把世界名琴分别演奏了莫扎特、勃拉姆斯、拉赫马尼诺夫、帕格尼尼的奏鸣曲和练习曲。
作为音乐会重头戏的下半场,是邀请的世界著名的俄罗斯小提琴家列兹尼科夫斯基操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王凯平持中提琴和青岛交响乐团合作,一起演绎了莫扎特的《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这是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对话,有意思的是,青岛交响乐团撤掉了木管和打击乐,除了四支铜管乐器之外,几乎是清一色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整个会场弥漫着悠扬的弦乐之声......
《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是一个三乐章的协奏曲,第一二乐章是优雅的不过分的忧伤,第三乐章则欢乐明快,典型的莫扎特风格。独奏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和中提琴,时而是亲切的对话,时而是缠绵的倾诉。侧耳聆听,仿佛是一对恋人在诉说着倾慕之情,那醇厚圆润的中提琴是男生,而甜美纯净的小提琴则为少女,一会儿是激昂的海誓山盟,一会儿是温柔的喃喃私语。闭上眼睛,庞大乐队的声音则如大海的滚滚巨浪,波涛汹涌。乐曲在一片欢快的节奏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