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调寒症

标签:
养生寒症阳气足细胞贝太厨房杂谈 |
分类: 热点话题 |

古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是阳气非常旺盛的季节,而“三伏”又是“阳盛”季节中的顶点时段,因此对于一些虚寒体质的人来说,夏季的“三伏”是个绝佳的调理时刻。在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将温暖的气息贯穿体内,从而纠正身体内的“湿”、“寒”、“冷”等症状,通过自然的方法重新梳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这么“神”吗,试试就知道了!
“阳虚”、“阴寒”体质的5大“症状”
1、手脚冰凉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2、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是直接从肠道排出。
3、无精打采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力就不会很强,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4、舌体肥大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5、脉搏细沉 阳气不足就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
更多“冬病夏治调寒症”话题请点击贝太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