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成就感少儿科学实验 |
分类: 【育】自我成长 |
文/小黑丫妈妈
本博客中文章均为黑丫妈妈多年经历积累的原创教育作品,请不要擅自使用在论坛、网站、杂志或者书籍中。如有用稿需要,QQ:64480216,我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我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是动手能力极佳,思维发散性很好的孩子,他们总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甚至课改。教课的日子久了,看着孩子们做得不成“体统”的作品或反常规的小实验,我也会欣然一笑,问问孩子为什么?问问孩子有趣吗?同时,我也要想着一会儿下课时怎么跟家长交流孩子这个自己做成的但并不那么漂亮甚至有些邋遢的作品。
作为家长,我怎么能不理解父母看到孩子乱成一团的作品时是怎样的感受呢?记得我刚开始教学的第一期学员里,有一个思维发散度极高的男孩辉,几乎每节课的作品关键部位都要我重点扶持或其它同学帮助一下。每节课后,辉拿着自己比较顺眼的作品高兴地和父母亲展示。也越发坚定了我帮助学生寻找“成就感”的决心和意志。
在上过十节课后,有一节关于电路的制作课,那节课因为有两个新来的孩子,而且辉的动手能力和做事条理较之前有所改善,作品的前半部分我没有插一点手,只是口头建议。当做到关键部位时,我马上挺身而出,小辉轻描淡写的“老师,这节课我想自己做。”这句话给我极大的冲击,原来,他是在意的,他一定很渴望哪一个实验是独立完成的,不依靠任何人。后半节课,我只默默地看他糟糕地贴了撕,撕了贴,甚至材料还比别人多用了一些。可我依然忍耐着,我想知道,成就感对孩子来说是不是那个光鲜、漂亮的作品和顺利、成功的实验。
我是第一次看到小辉那么兴奋,完成后迫不急待地喊出了“我终于能自己做成了!”然后拿着作品在教室里转来转去,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看到,然后再无意识地表扬一句。
(我们这样的孩子很多)嘻嘻,这才是孩子,简单又直接。很多人觉得成就感是个结果,是孩子在做完事情后的瞬间感受,是那个人见人爱的作品。但在这几年的课程中,我越来越发现,成就源于做事的过程。探索或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参与的时间、精力比重越大,孩子就越珍惜,最后的结果才更有意义。否则,作品再漂亮,孩子心里也清楚,那是妈妈帮的。
凡是动手信心差一点的孩子,我一定会建议家长,多鼓励孩子做家务劳动。参与家庭劳动的过程本身就是成就感的积累,而且是家庭成员互动最好的契机。我也真心建议,成长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