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贯穿始终 立意求新求准
——2019年中考随州卷满分作文展示

【满分展示】
原文
|
旁批
|
榜样是一盏明灯
榜样是什么?是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榜样是什么?是一本书,为我们指点迷津。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榜样:助人为乐的雷锋、救死扶伤的医生、伟大的毛主席-----这些都是我的榜样。然而给我触动最深的榜样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小清洁工。
小清洁工是我学习的榜样。她虽然貌不惊人,但她乐于助人、默默无闻、勤奋好学。她就是我小区的一个小清洁工--李大姐。
从前,我很瞧不起清洁工,总觉得她们很穷、很脏。但李大姐令我改变了这种想法。
有一天,小区来了一个清洁工,她刚来这儿,小区的许多小孩都捉弄她,嘲笑她,不给她好脸色看。当然我也不例外,但经过一次事情改变了我对她的成见。
那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到小区散步,突然有一条大黄狗出现在我面前,吓得我魂不附体。因为我怕它把我咬伤,会得狂犬病,所以我想尽快跑开。但我一刚起步,就发现脚发软。眼看大黄狗向我一步步走来,顿时吓得我魂飞魄散。这时,大黄狗正要张开嘴巴咬我,突然,那个曾被我欺负过、嘲笑过的清洁工如从天而降,竟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她用扫把拼命朝大黄狗打去。不一会儿,狗就跑得无影无踪。接着她向我伸过手来,想把我拉起来,因为我还惊魂未定,所以她就直接拉我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回过神来,才想起要向她说谢谢。可她只是微微一笑,就转身拿起扫把向远处走去。
之后,我经常去找李阿姨,因为我觉得愧对她。她对我这么好,我却嘲笑她、捉弄她。多次和她接触后,我才知道她家里贫穷,不得已才来当清洁工减轻父母的压力。这让我大彻大悟,她才大我几岁,为了减轻父母的重担,就独自出来工作,而我却这么幼稚,对她这么不尊重。
经过几个月对李大姐的认识,她让我懂得了不要轻易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清洁工李大姐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是我人生道路的指明灯。她那种默默无闻、富有爱心、乐于助人、孝敬父母的精神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不断进步。
|
←拟题正确,审准材料的关键词。
←设问开头,既点题,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对比(类比),点出记叙的对象。
←总写“李大姐”的特点。
←“瞧不起”一词交代缘由。埋下伏笔
←时间、地点交代清洁工的工作环境
←环境描写简洁推动情节发展。
←详细叙述“大黄狗”,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衬托了“李大姐”人物形象。用词准确、生动。
←详细记叙了李大姐的生活现况,突出“我”懊悔的心理,衬托人物坚强的性格。
←升华中心。
←点题,呼应开头,结构紧凑。
|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首先作者对材料的解读十分准确,提炼出关键词“榜样的力量”;其次在选材上比较贴近真实生活,小而精,有话可写;第三文字的驾驭能力比较强,在叙述中很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为刻画人物服务。最后在文章结构上,能够首位照应,行文流畅。
|
【亮点聚焦】
1.结构完整 行文流畅
本文在结构上十分紧凑,开头以“榜样是什么?”总领全文,巧设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一问一答直奔文章主题而且直入文题,结尾以“清洁工李大姐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是我人生道路的指明灯。”与开头遥相呼应,这样的开头和结尾在阅卷老师看来是十分必要的和有效的。整篇文字没有多余的语言,流畅自如。
2.描写准确 用词准确
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重在描写为主。环境描写:“风和日丽的早晨”,一句话简洁而生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推动情节发展,渲染当时的气氛;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融为一体,如“刚起步”“脚发软”“吓得”“用扫把拼命朝大黄狗打去”“伸过手来,想把我拉起来”把清洁工李大姐的形象刻画的生动而鲜活.......。遣词造句精当准确,如“风和日丽”“魂不附体”“魂飞魄散”“竟然”“惊魂未定”“无影无踪”.......。表明作者文字功底比较扎实。
3.选材真实 可读性强
考场考场作文,对于考生来说选材至关重要,考生要想作文的高分写好高分作文,必须过好选材关,材料的真实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本文作者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一个清洁工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更是容易被人遗忘和漠视的群体,也是最能打动读者的素材。作者选取了与“李大姐”交往的一件小事,来揭示社会现象,表明作者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值得肯定。这样的作文立意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原题展示】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材料一: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各地中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旅、山水之旅、研学之旅、成长之旅活动。
材料二:艺术若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傅雷家书》)
材料三:孩子成长需要榜样,以什么样的人为偶像,关系到人生道路的选择。——于漪(教育家)
要求: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一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写作导航】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仔细研读材料,通过事件挖掘背后的主题。材料一以研学旅行作为材料信息切入点(告诉人们)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关系。研学旅行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形态,在学校育人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来立意。材料二告诉人们(再美的)艺术素材也是来自现实生活,每一个充满美的想法一定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依照现实基础来的。美来自生活,生活创造的美来立意。材料三,是重视榜样的力量。孩子成长需要榜样,以什么样的人为偶像,关系到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就非常重视先圣先贤诸子百家圣人先贤的榜样力量,通过鲜活形象传达中华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传达出历经重重艰难阻挠仍然砥砺前行坚持奋斗的精神品性。比如,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僵卧孤村”却“尚思为国戍轮台”,做梦都是“铁马冰河入梦来”。作为中华民族子孙,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如果学生能够学习这样的榜样、从小在心中树立这样的偶像,必然胸有大天地、大格局。总之三则材料的核心是青少年正处在心灵发育关键期,最重要的教育是“点亮生命的灯火”,树民族精神之根、爱国主义之魂。中华优秀文化正是能够点亮生命灯火的“火种”,是滋润身心成长优质的琼浆。用中华文化的火种点亮孩子们生命的灯火,就是要从小立民族精神之根、树爱国主义之魂,把个人学习、成长、命运与民族复兴、祖国强盛紧密联系在一起。
写“给材料”作文,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把握题意。正式写作前,首先要认真阅读这些材料,把握材料的内涵与要旨,搞懂命题所提出的写作要求,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题意,然后据此写作。否则,写起来就会发生偏差,不合命题要求,甚至出现偏题离题现象。紧扣材料要求,把握写作重点。在读懂材料内容、明确写作要求的基础上,要紧紧围绕材料和要求来构思如何写作。除了要明确写作的文体要求之外,还必须紧扣材料的中心内容、正确把握写作重点,尤其是文题中的关键性词语所提示的写作要求。如果我们对材料所提出的关键内容理解不透、不深,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也不能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应当写的重点都未写,就会使文章内容游离于材料和题目之外,这就不合要求了,自然不会写出好文章。
【招数揭秘】
材料作文的基本步骤
(1)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2)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3)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