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层目标教学实施方案

(2012-02-08 11:16:21)
标签:

杂谈

“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分层目标教学’”

实施方案

目前,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国家基层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教育的体制、观念、考试及评价标准等都会发生变化。为了提高我校的办学品位,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构建真正的有效课堂,形成我校教育特色,拟定如下方案

一、        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层、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有效学习的要求,遵循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的教学要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学生的特点:基层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学习成绩优秀。在学习中,他们能掌握教学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并能帮助和解答BC层学生的难点。

B层学生的特点:基层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居中,不稳定,他们在学习中,能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再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学生请教。

C层学生特点:基层、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学习有困难。

二、备课的分层

按初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认知能力、情感水平、行为操作三者融为一体,从加强基层、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诸方面考虑,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目标,目标分层适宜低起点、多层次、有弹性,因而教师在吃透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风层次教学的全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以及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底层学生要求要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求要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如对A层学生可设计些灵活性和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层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应略有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尽量简单一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当然,根据分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备课,并不是每节课要备三个教案,而是在一个教案里要有三个层次的设计,主要体现在目标、例题、练习、作业的分层。同时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有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三、        上课的分层

教学的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教师的作用其实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课堂分层操作的策略是:

(一)              分层提问策略

实践中,把简单的问题优化给C层学生,同时以鼓励帮助为主,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复杂的问题让给A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指导。对BC层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层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二)              分层练习策略

课堂教学分层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检测学习目标达到的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循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情况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四、 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通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多层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问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雪舞而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型。最好教师亲自动手,不要把外面的教辅书作为全班学生统一的练习题。C层做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层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层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

五、        批改的分层

     作业批改通常采用分层递进的处理方法,优等生的作业“学生互批”,中等生的作业“教师粗批”,学习暂困生的作业“教师面批”,改变传统的批改符号,对有创造性解法打“★”。在部分错或全错的题上打“\”,在有错误、有问题的地方画上“?”。打“\”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更正,哪里错就从哪里改起,不必从头到尾做一遍,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对错出留下深刻印象。学生改错后,教师就在“\”加上“/”构成“”。这样作业中避免出现“×”,作业评级上记上“优”,既减少错误对学生心理的刺激,又调动了学生订正错误的积极性,这样及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了良好的学风和教风的形成和巩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