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学困生”
标签:
“访万家”手记 |
【万店镇中心学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之家访手记之二】
家访“学困生”
2011年10月29日
我们出发,了远处,有一片淡淡的薄雾飘动着,开始的时候雾看上去像一条又细又长的纱巾,一会儿低,一会儿高,一会儿横,一会儿斜。不久薄雾越来越大,由细细的纱巾变成了一大块厚厚的棉被,像一下从天上铺下来似的,轻轻地盖在田间那泛着绿色的庄稼上。这时,又有一小块一小块的纱巾,在绿色的棉田和菜地里来回随意地飘着。我们一行三人穿梭在雾霭之中。

我们来到陈浩宇同学的家,他的爸爸很忙,跟我们打了一下招呼就匆匆离开,他的母亲比较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班主任刘老师跟他母亲委婉地介绍了陈浩宇同学的情况。提出了几点要求,即一方面家长无论是陈浩宇的兔唇修复的效果怎样,都不要放弃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家长要经常跟学校取得联系,加强 对陈浩宇的管理,让其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他的母亲告诉我们:“唉!这娃子我们大人也没指望他将来怎么样,一开始就指希望他混一个初中毕业,不过你们老师这么关心娃子,我们做家长的很感动的。”
我对他的母亲说道:“父母要对孩子的将来负责,孩子将来要进入社会,他是个男孩子,怎么能就这样放弃?他要成家立业,如果现在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他怎么立足于社会?”一席话让陈浩宇的母亲顿感明白,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等他爸爸回来后,我们再商量对孩子的教育,不过,请你们老师放心,我们作家长的一定会配合的。”
张程是个留守孩子,个头有一米五左右,白净的小脸,常常挂着微笑,他的父亲张存万在四川从事建筑打桩工作,母亲在小砖厂当工人,学习除了爷爷过问基本上是失控状态,语文成绩一般在80分上下徘徊,自觉性也比较差。
张程同学的家庭条件很不错,住的三间四层的楼房,装饰比较时尚,家庭电器应有尽有,在农村已经率先迈入了小康。
张程的爷爷——77岁的张得明老人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老人家虽然满脸的皱纹,门牙也掉了,但仍很健谈——“我当过篾匠,当过铁匠,当过铜匠,当过木匠,当过手扶拖拉机手。” ——老人如数家珍,一边在自己的孙子面前和客人面前显示自己辉煌的过去,一边把自己手工创作的农具在我们面前炫耀。
当老人家得知我们的来意之后,高兴的合不弄嘴,连说:“好!好!好!我老啦,经常跟张程说,你爸爸妈妈的一分钱放到水缸里红半边天,还不好好读书就对不起你爸妈。”
坐在一边的张程不好意思地羞红双颊低头不语。
老人虽然年近八旬,但思维敏捷,谈了孙子的教育,又谈到农村的变化。随口哼起了他第一次领取国家农村60岁老人补贴时创作的顺口溜,“自从领了60岁养老金/吃饭睡觉不忘党恩/每月每人55/买来吃不完换豆腐/油盐儿子等拿的来/我又看那电器更奇怪/炒菜煮饭不烧柴/电饭煲里把米下/煤气一开会炒菜/菜好饭好吃起来/幸福的生活人人爱。”
老人的演乐坏了我们三个老师,更乐坏身边的张程,我顺势抓住机会跟张程说:“张程,你看看你爷爷多能干,你要向爷爷学习,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家作一个懂事的孩子。”
“张程啊!爷爷今年77岁,还想活到87呢,看见你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呢。”老人家也不放过教育孙子的时机。张程连连点头,表示要改掉缺点,好好学习让远在四川的爸爸放心!
语犹未尽的老人不停拉着老师们的手,要求留下来吃饭,我们一一婉言谢绝了。
此时,远远近近都是满眼的雾气,远处那些绿色被若隐若现地埋在雾里,只是近处的树和庄稼裹着一层淡淡的纱,它们也好像刚刚从梦中醒来的样子。我伸手摸一摸,除了清凉的空气什么也没有,自己这时仿佛也被雾气吞没了。我们再次与雾相伴,来到家访的第三站——小河沟村四组孙瑞同学的家。
孙瑞同学跟电影演员王保强长的十分相似,圆圆的脸,笑漪可现可见。他的父母都在北京做不锈钢生意,孩子的衣食住行全部由其姨妈代管,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孩子。
我们来到孙瑞的家,是他78岁的奶奶接待了我们。老人身体佝偻,走路摇晃,双眼浑浊,双手嶙峋。灰土色的脸没有一丝的生气。
“我的孙瑞是不是又学校犯事啦?”老人满脸的疑问。
“不是的!不是的!”我连忙地跟老人解释,“们是来家访的,想了解一下孙瑞的家庭情况和在家的表现。”
老人的干瘪的面庞才有了一点笑容,连忙让座。
“孙瑞的伯伯和妈在北京打工,我们对他也没法子,我们老了,哪里还管得了他,他的钱由他姨妈掌管,有时候娃子在亲戚手里要钱,也不知道干什么,唉!没法子哟!”老人唉声叹气的,一脸的无奈。
“老人家,你不担心,我们就是来和你商量孙瑞读书的事的。”班主任刘老师一一向老人介绍了学生情况,提出了二条建议:“麻烦你告诉孙瑞的伯伯和妈每星期给我打一次电话;孙瑞的费用可以交给我代管。”
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围拢了几个热心的乡邻,他们很疑惑的问:“孙瑞在学校犯事了?这娃子没有管迟早要出事的。”
我急忙跟大家解释:“没有的事,我们只是来家访,了解一下娃子的情况。”这时乡邻们恍然大悟,异口同声的说:“老师们真负责,现在父母在外打工,孩子没人管,你们做了一件好事!”
是啊!留守孩子成了我们心中的痛!将来还会成为我们民族的痛!
我们从孙瑞家出来的时候薄雾退尽,阳光普照大地,正等待着勤劳的人们去耕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