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极拳拎腰和凸命门之辨

(2019-10-29 18:35:54)
标签:

太极

形意

杂谈

健康

财经

分类: 太极

           读过任刚先生所著的《太极拳行法释要》一书,不免对书中所叙述的“拎腰”之说感兴趣。

    我在书中写了一篇序言,谈到了我在练拳五十年后摒弃我的保守观点,接受了“拎腰”理论。经过十个月的练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拳友认为在我八十岁高龄的时侯,能够重新认识新的理论,並且练习成功,除了钦佩之外,还对我的十个月中练习的经历产生了兴趣。

    拎腰和凸命门是太极拳腰部的二个重要要领,作用也不尽相同。武术界对命门穴非常重视,命门穴是身弓的弓把,是带动四肢弓的纲。中医学表明,命门之火是人体阳气之根本,生命活动的动力。强壮命门即能壮肾,增进健康和长寿。

    在我五十年的太极拳生涯中,一直认为自己在凸命门的方面做得比较好。

    我先谈谈凸命门,命门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位于背后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对的区域,武术要求命门穴后凸,这样可增加力量。可是也有一些人认为把背后腰椎对直了命门就凸出了,所以就出现了靠门板、靠墙壁等方法。这些方法把人体的生理弧度曲线给改变了,产生了腰部疾病,这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四周都鼓出来,是气鼓,不是形鼓。是带脉四周放大。

   “太极拳借天不借地,借地始终艺不高”。这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杨式董派的代表人物乐奂之先生讲的话,是“拎腰”之说的起源。

    武式太极拳郝月如宗师的拳论说: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平日行动走架,须研究揣摩空松圆活之道,要神气鼓荡,全身好似气球,气势贵腾挪,身体犹如悬空……

    根据武式太极拳的理论,我们研究“拎腰”,相互之间的理论十分吻合。拎腰从命门下一寸处拎起,上贯百会,下接尾闾是寻找命门穴处腰为主宰的感觉,书中称为三寸嫩芽,我们在命门穴下一寸处前凸三分,虚虚地向上拎起,然后在此段找感觉。开始可能腰很酸,继而习惯了,腰自然会拎起,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有灵动的感觉,就有了指挥中枢。如果你想随心所欲,必须还有意气的配合,身体必须松透。达到这一步你才能真正体会到空松园活的乐趣。你会感到很轻灵,就如拳论所说的那样,身体犹如悬空,贵在腾挪。

    至于意气的配合是从拳架中练出来的,一般刚学拳的人,需在明师指导下,经过岁月的洗礼,才能掌握意气的运用。全身松透不同於全身放松,全身松透是指身体要有空的感觉,内里越空,气场越大。所以,拎腰的练习,是建立在高级阶段,不是初学者练习的。

 

 

 

(文:何基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