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长勋前辈传习精华之六:太极拳是悟道的阶梯

(2017-04-22 20:52:23)
标签:

太极

文化

体育

健康

财经

分类: 太极

太极拳是悟道的阶梯,这么说也不过分。你要真正理解太极拳,不仅要看老拳论,还要看很多经典的古籍。太极拳是过去修道的一个手段。咱们讲北京城不是宣武就是崇文,过去的人不是习武就是学文,这就是两种手段,通过习武的手段一样可以了解中国文化。文武是一笔,是一个山的南北坡。修道要以《老子》为本。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其实练太极拳就是“扔”,也就是损之又损的“损”,扔掉的是本能,是后天的本能,回归的是先天的本能。先天的本能是不需要逻辑思维的,不需要后天的力。通过站桩,扔掉后天的本能,扔干净了,无中生有,再生出来的“妙有”,就是先天。太极拳的核心就是一个“松”,但一般对此都怀疑,或者半信半疑,或者嘴上说松,心里耍小聪明。太极拳难练,就是因为要走这一步,克服本能是最难的。你不把本能克服净了,后头(妙有)那个生不出来。这和道家的功法是一样的,“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神不外驰,真能做到,就是回到先天的本能了。定不下来,就是后天的本能。所以“心猿意马最难收”。我们练太极拳松难,静更难,因为它要“动中求静”,还要“静中求动”,比单纯求静又难了一层。拳论上讲“视动犹静”,视静犹动”。你看他在动,在盘拳,但他里头要求静,你看他很静,但你又不能碰,一碰他就有反应,静中又有动。这是个辨证关系,很不容易练。你要带着本能的力,前面讲的“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就很难出来。

比如,老子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太极拳就练的这个。健康得像小婴儿那个柔,那个刚,那个气遍全身,包括他那时候的思想,那是太极拳的东西。不过一百天的小婴儿,你摸他的脚,他不“跑”,他顶着你的手走,那个顶就是不丢不顶的那个顶。你往里去他往外有劲。你拿他的小手,他往里揪你,你推他他往外推你。他可没练太极拳,我们练太极拳的倒练不出这个劲来,为什么?你后天的本能没撤净,先天的东西出不来。这些东西练出来了,太极的听劲、懂劲、发人、化劲……就完全相合了。

你看小婴儿,你用手摸他的脑袋,他脖子还没长牢呢,他就能顶着你的手走。你推他的肚子,你推哪儿,气就鼓到哪儿。你仔细观察,你比如推他肚子的左边,一会右边就瘪了,呼呼呼,左边就鼓起来了。你推心口,他都能上这儿来。

太极拳为什么让你放松呢?完全是为了恢复自然的东西。你可以体会一下,不过一百天的健康的小孩抓你手指是个什么,那就是个整劲。

又比如,过去老先生讲:“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间是真意。”什么意思?练的完全是自然了。这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复归于无为。”也就是说,复归于无极的。宋书铭的东西高,现在都批判。实际那时侯,许禹生、吴鉴泉、刘彩臣、纪子修都上人家那里,称学生,跟他学。这些人都是傻子吗?所以宋书铭的拳论和别的拳论不一样,很深。如《授秘歌》:“无形无相,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罄,虎吼猿鸣,泉清水静,翻江倒海,尽性立命”。无形无相,全身透空,一挨着就俩字,一个是发,一个是化,化不是跑。应物自然,就是别紧张。虎吼猿鸣,指的是呼吸。西山悬罄,指的是一触即鸣,这个接触点一碰就有感觉,悬的罄,风大的时候,落上沙子都响,要这么灵。泉清水静,不管你怎么动,动里头非常静,非常自如,不能损害身体。翻江倒海,指“不露形”,里头动,里头也不是自己动,你一碰变个点,它自己就去了,也就是我们说的鼓荡。尽性立命,这就是道家功夫。总之,掌握了太极拳就是性命双修,太极拳就是道家的东西,《授秘歌》就是最高层次的太极拳,是最高的拳论。

 

 

 

 

  (选摘自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著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