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有幸作为家长代表在女儿班上的家长会上发言,谈谈学校、老师、家长三者之间的一些教育体会,内容虽只触及教育的皮毛,不完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作为经验交流还是可以拿出来与有兴趣的父母分享一下,也权作六一儿童节的一份献礼吧(点击查看原文):
我家有女初长成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上午好!
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校、老师、家长这三块构成水桶的桶板之间的紧密性和长短性是多么的重要。太松了,水会渗漏。长短不一,水会装得很少。有幸的是,我女儿邓弘在碧桂园学校近三年来,学校、老师、家长的紧密配合,使得女儿有了很大进步,所以邓弘的妈妈突然有一天对我说:我们的女儿好像一下长大了很多!
首先我要感谢的是学校给孩子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碧桂园学校注重情感化管理,树立平等意识,鼓励独立精神,解放人性,让学生个性化发展,这是一个现代化教育的基本模式。记得女儿读碧桂园幼儿园大班时,因为女儿是头一次过寄宿的生活,我们还担心她能否适应,但我们很快发现女儿就融入了新的学校生活中(当时班里开展一个新同学拥抱活动,新同学每周回来其他同学就上前拥抱,使女儿很快就认识了同学);上小学后,我们又担心女儿太小(才5岁多),学习适应不了,但也很快发现女儿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这都是学校首先创造了一个符合当下教育先进理念的素质教育环境(如碧桂园学校每年举办的科技节、体育节、语言节等活动就是营造了这样的环境)。
当然,老师是现代教育实施的主力军和主导者,如果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相信他们的潜能,才会让教育发挥最大的效果。而邓弘的几位主教老师在这几方面的确起到很好的作用。我记得班主任余乐老师为了培养邓弘的作文能力,对邓弘每周的日记是特别的关注,还专门指导她的一篇日记《原来青菜是这样来的》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得了银牌小作家称号,这也极大地促进女儿写日记的积极性;此外,余乐老师发现邓弘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就积极为她创造表现的机会,这学期的语言艺术节就让她当小主持,使她增强了语言表达的信心(例如她现在就很喜欢在亲人好友面前朗诵)。英语余嫦娥老师对学生观察是特别的仔细,上个学期一开学,她就发现邓弘情绪有点低落,就及时和我们家长反馈,并在课堂内外有意识地激发邓弘的状态,比如上课就有意识多提问邓弘,特别是辅导邓弘参加英语风采大赛获得广州区一等奖,更让邓弘改变了精神风貌。数学杨辉老师也擅长发掘学生的自主性,我记得有一天晚上去接邓弘,我发现很多同学都离开教室了,可邓弘还和一位同学在一起学习,当时我还误解地问女儿:是不是学习不认真给老师留堂了。女儿当时就反击我:是杨老师让我当小老师,帮助还不会的同学呀!我以上所举的例子,想说明的是,如果老师有了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才可能产生心灵的感应、情感的交融,营造出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结出期待的硕果。
而作为家长我们尽力建立互教互爱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平等民主作风,我们每次接女儿回家时,都首先要问:最近在学校有没有烦恼的事,如果有的话可以和我们说说呀。我们有时也会利用恰当的时机,和女儿探讨一下双方的缺点和优点,开展有点娱乐色彩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和邓弘的妈妈说,等女儿再大点,我们家要挂两个意见箱,希望家长和孩子都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意见。我们经常提醒自己,学习固然很重要,但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能丢,两者一定要有机的结合,所以当女儿有某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我们首先确定她不是一时兴起之后就会全力支持。不过和学校老师的密切配合才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当老师要求我们家长配合做一些活动时,我们会全力以赴,尽力而为。我记得在一年级科技节时,老师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一个作品,我就和邓弘到处找材料,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做了一幅火柴画,最后获得了特等奖。
当然,我们也意识到邓弘还有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如对于周围环境的刺激过于敏感,与同学相处的方式过于情绪化,对一些事情的处理过于主观和自我,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和老师沟通配合,逐渐调整和影响她,使她在挫折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熟,在成熟中健康成长。
其实以上只是一些感觉和经验,要知道老师的投入和付出肯定不是只言片语就说得清楚的,家长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也不代表就是完美无缺了,现代教育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孩子的成长需要更多充满阳光和养分的空间。
最后我用一首原创的打油诗作为结束语:我家有女初长成,前路遥遥仍未停,待到小花烂漫时,共享春光报师恩。见笑了,谢谢!
对了,还要祝小朋友们(尤其是灾区的小朋友们)儿童节快乐!
老爸的话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 女儿的班主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