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早听说比萨斜塔,是和伽利略那个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连在一起的。
伽利略时代,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占支配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近2000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应该同时落地。他的观点遭到了比萨大学许多教授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讥笑着说:“除了傻瓜外,没有人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的速度通过空间下降。”他们准备教训伽利略,迫使他在全体教授和学生们面前承认他的观点是荒唐的,让他当众出丑,永世不得翻身。
对于亚里土多德的信徒们的挑战,伽利略毫不畏惧。为了判明科学的真伪,他欣然地接受了这个挑战,决定当众实验,让事实来说话。
1590年的一个清晨,人们聚集在比萨斜塔下面。伽利略和助手持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一个重10磅,一个重1磅,登上了比萨斜塔的顶端。在众人的注视之下,伽利略同时推下了两只铁球。让人们惊讶不已的是,两只铁球居然同时落地!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的论断。这次闻名史册的比萨斜塔实验,第一次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偏见,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的神话。后来,伽利略又通过计算,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说法:伽利略根本没有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伽利略本人的著作没有提到在比萨斜塔当众演示,比萨大学的记录、伽利略同时代的其他人也都没有提到这个据说很轰动的实验,这一切都是伽利略的秘书维维亚尼在伽利略传记中讲述的,而在当时,传记的写作有喜欢夸大其词编造故事以吸引读者的风气。在中国小学生都知道的比萨斜塔实验,难道只是一个传说?
无论是确有其事,还只是一个传说,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流传2000年的亚里士多德学说,确是不争的事实!
原来以为比萨斜塔是一座孤零零的塔,到了比萨,才知道比萨斜塔只是大教堂广场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比萨大教堂广场,也称“奇迹广场”,广场上的一组建筑物构成了壮丽的建筑群,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群之一,主要有圣洗堂、主教堂和斜塔三部分构成。

圣洗堂。

主教堂和斜塔。

主教堂。

比萨斜塔高58米,原本是教堂的钟楼兼警钟塔,始建于1173年,1350年塔落成,是纯罗曼式的大理石塔。由于该地松软的土质难以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塔从1178年开始以每年1-2毫米的速度倾斜。现在已被人们控制,2001年开始接待游客。

比萨是一个只有10万人口的小城,位于阿尔诺河河口附近,靠近大海。游览比萨,不仅要收进城费,旅游车必须停在城外的停车场,游客乘坐专用的车辆进入比萨,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游览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大教堂广场周边。


广场边的建筑物和游览马车。

大教堂广场一带游人如织。

广场上配枪的比萨女警察,身材高大,体格粗壮,威风凛凛。

两个小宝宝畅游比萨。

广场边小憩的西方少女。

比萨有很多黑人经营来自家乡的工艺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