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一个老邻居。
我和这位多年前的邻居,年纪相仿,彼此也算谈得来。虽然他早就搬离了我父母曾经居住的小区,但因为过去的交情,这些年没断了来往。
上次到他家,他说已经办了退休手续,每月2800块退休费,算是低的。可反过来说,这么多年他只上了六年班,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外边“折腾”。早些年联络紧俏商品,后来倒腾房子,也挣了些钱。
他是个典型的“房虫”,从早先的一间,变成了一套,一套又变成了两套,到后来,“倒腾”出了三套房。为了孩子在美国读书,卖了一套,腾出100多万,全花在了孩子身上。现在,女儿在美国西雅图某中学读语言,据说成绩不错。孩子的母亲在美国陪读,天津的家里,就只有这位老邻居。
老邻居我称之为“z先生”。他在年轻的时候,一次偶然,摔断了大腿骨,虽然经过治疗可以走路,但有点跛,不能走长道。
一个60岁的跛老头,住在100多平米的大套间内,只有一条狗陪伴着他。
这次,我进他家门的时候,那只长脸、杂毛、细眼的狗,冲着我“汪汪”叫个不停。
Z先生这套房大则大矣,但其杂乱、肮脏,简直无以复加。客厅地面上满是烟头,凳子上堆放着衣物、擦手纸和袜子。电视机台上,并排放着一堆啤酒瓶子,有空的,也有满的。房屋中间一个大布袋,外面标着“邮政”字样,里边装了不少衣裳,沙发上还堆着些衣服、帽子之类。靠墙一个红木架子,上面一个雕龙青花大瓷盘,估计是个仿品,房间角落里还有几盆花草。
那间小屋就是个狗房,狗在里边吃喝拉撒,满屋子狗屎味。
主人卧室的被子自然也是没叠。卫生间里,洗手池内堆着肥皂、清洁剂和瓶子,恭桶里的尿垢厚厚一层,气味难闻。两个月前我到他家时,就是这个样子,现在二次光临,比上次更甚。
据Z先生讲,他准备搬家,但这话已经说了半年,至今仍在蹉跎。我想,一个跛脚的老人,能照顾自己的起居,能每顿吃上热饭热菜,也算不错了。
Z先生的老婆陪着女儿在美国读书,他们夫妻指望着女儿在美国上大学、工作、结婚,最后成为美国公民。再往后,他们老两口也想着能在美国定居,享受美国社会的高福利。但是,女儿的年龄偏小,等她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拿到绿卡,至少要六到八年时间,他等不起。他觉得,最便捷的途径是让女儿尽快嫁人,一旦嫁了美国人,就会很快获得绿卡,父母即可赴美。
然而,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实现是另一回事。总之,我这位老邻居一直揣着一个美国梦,他把实现这个梦想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为此,他已经花了数十万人民币,还要付出多少?他计划是100万。
我对他说:“以你在国内的社交能力,到美国探亲时,可以顺便结交那里的华人,完全能够实现你全家的梦想。”
Z先生说:“我在国内的确可以广泛结交,想办嘛事儿没有办不成的。可是到了美国就未必了。”
“为什么?”我问。
“我一是没‘腿’(走路跛,走不远),二是没嘴(不会外语,交流困难),三是没身份。你算个嘛?没工作,没地位,也就是一个探亲去的中国老头儿,地位不对等,人家谁认?”
我说:“你老婆在国外先给你铺路,打个基础。”
他连连摇头:“我的那位,脑子不开窍,没这个的意识,不会结交。这方面,连我的十分之一也没有,不能指望。”
话题转到了一个离了婚的40岁女人。Z先生想给这个女人找个美国老公。此女曾在美院读研,是Z先生中学同学的学生,画画得不错,现在河北某高校代课教美术。Z说,她虽然人不风流,但年龄尚有一定优势,加上会画画,找个外国老公,或许就可以从小地方一步登天。属Z先生讲话,“她一出去,一嫁人,就可以把父母、小孩都带出去,或许成为美国公民,命运就会彻底改变。”
Z说,有一个50多岁的美国人答应娶她,但并不是真结婚,而是一桩买卖,假结婚,帮她拿到绿卡,要给人家5万美元,合30万人民币。这个女人不干,觉得是把自己当商品给卖了,还倒贴钱,不值。她说:“我是有原则的。”
Z先生说:“嘛原则?达到目的就是最大的原则,否则你一辈子在小地方窝着,过苦日子。你又不是黄花闺女,姿色也不行,有人答应帮忙就不错了!”
我每次同这位老邻居交谈,他都会发表一大堆人生感言,这次也不例外。他这次的感言是: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利益”二字,无论外表装璜如何华丽,无论你绕多大的圈子,最终归结到的还是“利益”。抓住了这两个字,就抓住了本质。
他举例说:“别看我住的地方离市区远一些,可是我一个电话打给某处长,说我有一幅名人的字,大概值多少钱,你要不要?想要过来拿。那个处长立马开车过来。我说我这儿有几件家具不要了,给外语学校的校长打电话,他就叫他儿子开车过来拉走了。其实,这点东西值几个钱?可就这么点儿小利,都可以把他们勾过来。有的还是挺有身份的人。再说那个画画的女人,和我讲‘原则’,我要说,你每个月来我家三四次,陪上床,我一月给你8000块钱,干不干?她肯定干!嘛原则都没了。一个姓M的女人,过去是个演员。我给她打电话,说我这儿有几件衣服,挺适合你穿的,她立马屁颠颠的过来,从华苑小区大老远的过来,还陪我上了一回床。几件衣服,就把她收买了。就这么简单。我说的是,我接触的这个层次的人。我想,高层次的人也一样,无非是钱多一点儿,利大一点儿。没有用钱买不来的东西,没有用利打动不了的人。有钱,王八都可以大三级!”
Z先生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一副对这些人不屑和轻蔑的表情,从心里认为他们“贱”。他认为,自己无权无势无地位,本来是被这些人瞧不起的,可是当他把这些小利抛出去以后,这些所谓的“人物”,全都上钩了。
他总结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但是要会算账,所有的得,终究要比舍大得多,多得多。我只是觉得,当我想明白这一切的时候,已经晚了,年纪大了,如果我在三四十岁的时候有这些感悟,我的成就会比现在大很多。”
(写于2015年4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