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岳母的人生故事

(2023-08-14 16:09:44)
标签:

家庭

亲情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散文

岳父岳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身边已离不开人。前两年,三个子女轮流住在父母家照看,每人陪伴一周。近半年,另外两个儿女或因病,或因事,来不了了。我的夫人便成为“常陪”,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

好在两位老人尚能自理,“陪伴”的事情并不多,也就是买买饭菜,洗洗碗碟。

有时候,夫人有些事情需要外出,于是,我这个女婿便成了“替补”,前往陪吃陪聊。

在岳父母家,没事儿时,岳母常同我讲她过去经历的事情。我本来就对一个人的性格、经历、命运有着特殊的偏好,也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那方面引。岳母会顺着我的话题“竹筒倒豆”,讲得真切、具体。当然,有时,话语中也带着苦涩。

这天讲一点,那天叙一段,慢慢的,岳母的人生经历便在我的脑海形成了一些鲜活的影像故事:

岳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出生于京东顺义县的“庄子营”村。据说,最早在“庄子营”村落户的人家姓庄,是从山西迁移过来的。这让我联想到,我的祖辈也是从山西“大槐树”迁到河北落户的。我想,说不定迁往河北的“庄家”和迁至北京的“庄家”,祖上有着某种亲缘关系。而我这个河北“庄家”的后人,成了北京“庄子营”村民的女婿,是否暗含着某种命运的安排呢?

岳母不姓庄,姓马。当年的村中有一条大道,把马姓村民分为“南马”和“北马”。岳母家居“南马”,她的祖辈、父辈,是当地有名的地主,“庄子营村南马”可以称得上是富甲一方。

岳母的老家有一个很大的庄园,庄园四周用围墙围着,围墙里面是四个四合院,分别被称为大东院、二东院、大西院,二西院。四个四合院里面,分别住着兄弟四个家庭,他们是岳母的大爷爷、二爷爷、五爷爷和六爷爷。

六爷爷就是岳母的祖父。六爷爷住在大西院,院内共有北房六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五间。南房其中一间为门道,另外两间住着长工,还有两间放些农具杂物。作为正房的五间北房,最小的也有十五平方米左右。

北房的后面,离家族庄园的围墙还有一段距离,也就是大西院的后院。后院里种着桃树、杏树、枣树。

在马家四兄弟的大庄园里,靠西侧的大围墙,盖了马棚、磨房、猪圈。家里农田多,因此养了不少匹骡马,各家也养了好多头猪,还养了一些鸡。

岳母的四个爷爷,每家的田产至少在100亩以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岳母说:“记得我二爷爷家的四合院曾发生过一场火灾。后来,他家卖了一顷土地,用卖地的钱盖了一座四合院。”既然他家能卖一顷地,就说明他家的土地不止一顷,而一顷地就是一百亩。由此估算,当时岳母老家几个爷爷,田地至少在四五百亩。

岳母的爷爷这一家,除了雇用一两名长工以外,到了秋收农忙时节,还要雇十多名短工,一起帮着收麦子。

1935年末,岳母出生在大西院里。

她爷爷有两位夫人。第一位夫人,也就是大奶奶,家里人又称呼她为“东屋奶奶”。“东屋奶奶”信奉念佛教。岳母说:“记得我小时候,东屋奶奶常常常坐在东屋大坑的一个角落里,盘腿打坐,口中念念有词。我因为不懂事,好奇,常常跑到她那里给她捣乱,她在打坐时就不理我,有时就像是睡着了。”

大奶奶没有儿子,她只为马家生了两个女儿。到了中年,没法再生了,所以,爷爷四十岁左右的时候,又娶了第二个夫人,也就是二奶奶。二奶奶的家应该是个小户人家,没什么钱,所以才给爷爷做了二房。二奶奶大约比爷爷小二十岁,她给爷爷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马纲就是岳母的父亲。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马纲娶了河北三河县北槽庄李姓女子为妻。李女的父亲,也就是岳母的姥爷,是个秀才,以教书为生,虽不富裕,也是小康之家。

岳母说:“姥爷生了五个女儿,母亲是老二。前些年听老家人说,五姨还活着,九十多岁了。”

岳母小时候,娘带着她走亲戚,在姥姥家住上十天半个月。姥姥家有北房三间,西房两间,另外几位姥爷的兄弟,也是以教书为生,都是农村里的秀才、读书人。

岳母作为这样一个富贵人家的长女,她的童年自然是快乐的,美好的、无忧无虑的。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战-争、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岳母家的好日子就也就到头了。

岳母虽然没有说,但我想,她家应该被批--斗过,被穷人分过浮财,否则,她全家也不会放弃那个大宅院,迁往京城,住进东城一个小胡同的一间平房。岳母说,离开老宅的时候,那些没法带走的大件器物,上好瓷器,只好趁着夜色偷偷送给了附近的亲戚。

刚解放的时候,岳母的父亲在城里和别人合伙开了一间磨坊,以此谋生,养活一家人。

五十年代初的某一天,派出所的民警找上门,把岳母的父亲带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家里一下子断了生活来源。当时,岳母也就是二十岁左右,弟弟妹妹都还小,母亲没工作,只能做些给人家拆拆洗洗的杂活儿,根本没法养活一家人。年轻的岳母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有些文化,在北京电子管厂上班。除了每月的工资,她还在夜校里担任教员,给厂里的工人补习文化,每月可以多拿十块钱的补贴。

“那时候,那十块钱就是不小的收入了!”岳母说。

那一段日子,生活的压力,政--治身份的压力,让年轻的岳母备感艰辛,尝尽酸甜苦辣。

岳母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加上母亲,一家五口,全靠她一人的薪水生活,日子不可谓不艰难。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有一天,同在大杂院居住的张奶奶把她叫到自己屋里,说了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其实,是让屋里的另一个人看一看她。

这个人就是在XH社看大门的老赵。老赵所在的XH社里,有不少大龄男青年找不到对象。他和张奶奶认识,就问张奶奶有没有适龄的女青年,介绍给XH社的那些青年才俊。

张奶奶说,正好我们院儿里就有一个,年龄、模样,都合适。

老赵见到了正值花季的马姑娘,也觉得可以。

几天以后,还是在岳母家住的院子里,在XH社摄影部工作的沈青年,就和马姑娘见面了。20岁的岳母和28岁的岳父,彼此印象都不错,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成就姻缘。

回忆当时的情景,岳母对我说:“当年,你爸爸可洋气了,长得白净,南方口音,就像归国华侨(岳父原在香港的一家照相馆工作,解放后,响应国家号召,从香港回到祖国内地,其实也可以算是华侨)。工资又高,又在ZY机关单位工作,我所在工厂的姐妹们,都很羡慕我。”

岳父的出现,不仅让正值花季的岳母初尝爱情的滋味,也给了她和母亲弟妹难以为继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动力。岳父的收入在工薪阶层算是高的,而他一人在京,没有家庭负担,在南方的父母家人也基本不需要他的资助,经济上很宽裕。于是,结婚后,岳父的工资很大程度上帮助岳母一家解了燃眉之急。

在XH社给他们腾出的一间库房里,岳父岳母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几件办公用的桌椅和拼凑起来的单人床,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具。岳母说:“结了婚的人,单位才给配两把椅子,单身的职工只有一张床,一把椅子。”

后来,他们搬到了京西XH社宿舍大院,有了第一个女儿。岳母每天要到京东的酒仙桥上班,路上坐公交要一个多小时。“女儿只能请保姆照看。上早班的时候,早上四点多就要起床,到公主坟赶最早一班的公交车,才能准时赶到工厂。”岳母说。

老岳母的人生故事

  年轻时的岳父岳母

六十年代初的一天,岳母所在的电子管厂发生了一件“大事”:保卫科长放在办公桌抽屉里的手枪被人偷走了。警-察介入,却长期破不了案。这件事让工厂的领导很是恼火。因为电子管厂属国-防军-工企业,保密性强,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工厂筛出十多名出-身不好的员工,将他们全部调出。

这十多人中,就有我的岳母。她从电子管厂调到了北京灯泡厂,做了一名电工。

在政治上,因为出身,岳母总是觉得矮人一头。虽然成了XH社员工的家属,也好不到哪儿去。岳父因为在香港工作过,这也成了他在政-治上的一个“硬伤”,在面临选拔和取舍时,就成了不利条件。

WG时,岳父被下放到干校,岳母一个人带着三个尚在年幼的孩子,她还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上班,日子之艰难可想而知。

好在每到月初,就会有人把岳父的工资准时送到她手上。有了钱,生活就可以继续维持下去。

再后来,她的子女陆续成婚,她也到了退休年龄。

据我观察,岳母虽然在过去吃了一些苦,但干家务活儿总体上不在行。做饭、洗衣,都被岳父包揽下来。家里的第三代孙儿辈,从来没有让岳母带过,她也乐得清闲。

岳母喜欢中国古典文化,退休后没事时,常常一个人到海淀的大学,旁听人家的课程,还把我在大学中文系的讲义借去阅读,偶尔也写一些毛笔字。

岳母喜欢旅游,去了全国不少地方,能数得着的名胜,大都留下过足迹。

“这辈子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就是没出过国门,没有亲眼见到外国是什么样子。”岳母对我说。

老岳母的人生故事

    岳母八十七岁寿辰

如今,老俩口在家里时,我偶尔也会听到他们绊两句嘴,但是,当我听岳母讲起她和岳父年轻时在一起的日子,她的脸上是有光彩的,显得那么满足,那么幸福。

2022121日初稿,20221210日 改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