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hoto.lookpanda.com/==2009%E5%B9%B4==/==01%E6%9C%88==/0109/%E5%8D%A7%E9%BE%99%E4%BF%9D%E6%8A%A4%E5%8C%BA%E5%B0%86%E5%9C%A83-5%E5%B9%B4%E5%90%8E%E8%BF%8E%E6%9D%A5%E6%96%B0%E7%94%9F/000.jpg
“5·12”汶川大地震中,与汶川县映秀镇交界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遭受惨重损失。半年多来,经过内地与香港各界的努力,再造一个新卧龙的规划现在已经进入准备实施阶段,这个享誉中外的熊猫繁育栖息地将在3至5年后迎来“新生”。
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和森林大面积损毁,直接导致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竹林损坏严重。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也损毁严重,98%的民房垮塌或成为危房,全区经济损失近20亿元。
在保护区内的居住有5000名群众的卧龙镇和耿达乡可以看到,对口援建的广东揭阳、潮州两市已启动了当地的医院、文化服务站、广播电视站等项目的建设,一批用于永久性住房建设的建筑材料也在开始运进山中。
在云雾缭绕中的耿达乡的神树坪、幸福沟、黄草坪——这些今天听起来还有些陌生的名字,未来将成为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新的落脚点,成为集大熊猫科研、人工繁育、野外放归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而大熊猫救护与疾病控制中心则在都江堰异地重建,以便于更方便、快捷地救助全国各地的大熊猫。
张和民说,卧龙的灾后重建将从野外保护、大熊猫科研、社区基础设施三个方面进行恢复。野外保护是卧龙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提交港方的规划涉及栖息地植被恢复重建、保护站点重建、巡护监测路网重建等5个方面。其中,栖息地植被恢复包括更新低海拔地区植被、森林乔木、大熊猫廊道、大熊猫主食竹共4500公顷等;在地震中受损的邓生保护站、三江保护站等将全部重建;“五一棚”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作为世界上建立最早的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是世界大熊猫文化遗产的标志和象征,也将进行重建。
张和民说:“为了有效扩大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提高山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在重建规划中决定将高半山农户全部集中到河谷地区的14个永久性安置点集中安置,将他们原来耕种的高半山农耕地全部退耕还林或还竹,并重新分配和再造河谷地区的农耕地。”
相关阅读:
中国第一个大熊猫保护区联盟将成立
甘肃白水江保护区30年成功救回15只大熊猫
观测野生大熊猫 保护区引入奥地利太阳能技术
卧龙大熊猫保护区启动重建
http://photo.lookpanda.com/%E5%B7%B4%E9%83%8E%E5%B8%A6%E4%BD%A0%E6%B8%B8%E5%A5%A5%E8%BF%90/BLOG%E5%89%AF%E6%9C%AC.jpg
支持熊猫基地重建,参加淘宝网店义卖,欢迎光临 http://shop35880792.taobao.com/
-------还有《熊猫看世界》(限量版)珍藏杂志赠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