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们在山崩地裂间为大熊猫撑起一片蓝天

(2008-11-25 17:16:06)
标签:

卧龙大熊猫

汶川地震

2008感动中国

文化

分类: 卧龙大熊猫最新消息

2008512,汶川大地震在一瞬间就摧毁了无数人的生活家园,许多生命在大地的震颤中消失。而同时受到严重影响的,还有川西北这块土地上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无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因为这里也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其中就包括毗邻汶川和映秀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区内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地震让这里的各种基础设施瘫痪,卧龙成为了一座孤岛,巨大的生存压力笼罩着这方土地。灾难使距离震中30公里的研究中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的山体塌方和飞泻而下的巨石泥土让峡谷中的研究中心人几近绝望和崩溃。

卧龙虽然人口数量和密度都不如其它灾区多,但却有它的特殊性,这里凝聚着中国几代林业人几十年心血,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大熊猫人工饲养种群,同是生命,同等重要。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大熊猫的爱让研究中心人很快地冷静了下来,面对困境,他们不仅要保护好人的安全,还有国宝大熊猫的安危,这是卧龙熊猫人神圣的使命。

地震造成的山体塌方堵塞了进入研究中心饲养场的唯一通道,研究中心员工被湍急的河流分成了两边,32套大熊猫兽舍有14套毁坏,18套严重受损,大熊猫们受到严重惊吓,部分下落不明,而当时饲养场里面还有32名来自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游客,大熊猫和人都处于高度危险状态。面对灾难,中心员工的手紧紧地拽到了一起,“人在,熊猫在!”他们响亮地喊出了口号,在高级工程师,中心主任助理黄炎的指挥下,员工们用刀在河边砍出了一条通往桥底的路,然后找来了一个木梯搭在了桥栏杆上,头顶石头不断滚落,可这8高的通道已经是唯一一条生命通道了,没有由于,中心员工们排着队护着木梯,首先解救被困的32名外国游客。而河对岸的人也赶紧跑过危桥来接应,转移完外国游客接着就是伤员和女员工。都转移到相对安全区域以后,外面的员工们也立即组织人员进入饲养场参与搜救熊猫工作。他们冒着不断发生的余震,不顾危险,从乱石堆或废墟上,从塌方的山崖下,从湍急的河边把受到惊吓的熊猫一只只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区域,把幼年的大熊猫通过临时通道送出饲养场,然后外面的女员工们就往返于危桥之上来接。因为大家的众志成城,奋力自救,地震期间研究中心卧龙基地63只圈养大熊猫仅有11失踪,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震后,处于卧龙孤岛中的研究中心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大熊猫圈舍紧张,种群密度过大;交通中断,食物来源告急;大熊猫受到不同程度惊吓,应急反应严重。这些问题随时都有可能给大熊猫造成更大损失。研究中心人没有坐等外界援助,在自身生活都还没有着落的情况下,坚守岗位,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自救工作,努力保障大熊猫的生活安全。这期间,大家同心协力,各尽所能,相互支持和鼓励,每个人都全力以赴,每个人身上都发生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他们是一群纯朴的熊猫人,常年扎根深山,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大熊猫保护事业,他们大多不善言辞,但却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蹈死不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不抛弃,不放弃,誓与大熊猫同在的决心与勇气,树立起了一座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碑。

张和民,外界亲切地称他为“熊猫爸爸”,他既是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特区主任,同时也是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知名的大熊猫专家。地震时他在成都开会,由于无法获知卧龙的受灾情况,忧心忡忡的他第一时间驱车赶到了都江堰,可是无法借助任何工具进入卧龙,他于是靠步行翻山越岭往卧龙赶,因为那里有他生死未卜的同事、卧龙人民和大熊猫。中途,和他随行的司机因体力不支而放弃了,周围一些逃难的路人不断在余震和塌方中消失,但坚强的信念使他靠两条腿走到了映秀镇。而且他是第一个从外面进入映秀的人,在他之后,救援部队才赶到映秀。可是卧龙地形属于高山峡谷,山体塌方非常严重,他再也无法前进,尝试了几次未能成功后,他又徒步回到了都江堰,在哪里还有卧龙员工们的家属区,他组织人员张罗救灾物资,把员工家属们转移到了雅安并安抚好,同时继续寻找回去卧龙的办法,直到15日终于乘坐直升机进入了卧龙,回到了救灾第一线。了解到卧龙的抗震救灾情况以后,风尘仆仆的他随即前往研究中心查看大熊猫的情况,他操着沙哑的嗓音鼓励大家一定要坚持,克服困难,共度难关。在大熊猫毛毛的葬礼上,这个经历过无数的艰难都顽强挺了过来,为大熊猫保护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的男人,为不幸遇难的毛毛深深地鞠了一躬,两行热泪滴入了脚下的土地,这里是他和同事们20余年藏身深山创建起来的地方,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同事和每一只熊猫都和他有着深深的感情。

王鹏彦,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地震发生时正在从卧龙镇到研究中心的路上,山体塌方车辆无法行驶,他就徒步前往研究中心所在地核桃坪,沿途要不断躲避塌方和落石,最终艰难到达研究中心,随即参与指挥抢救大熊猫和人员疏散工作。震后,每天他都带领着中心员工往返于卧龙镇和研究中心之间,积极开展自救工作,搜寻失踪的大熊猫,尽量恢复大熊猫的正常生活。为此,他亲自和大家一起搭建进入饲养场的临时便道,扛钢管抢修熊猫圈舍围墙,清理塌方,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都临时成为了木匠、泥瓦匠、石匠等,而大熊猫们也没有因为生存的困难再次出现伤亡。

牟世杰,卧龙当地人,过去在研究中心只是负责垃圾清运工作,临时合同关系。5.12特大地震中他家刚刚盖好的新房完全倒塌,他甚至连一件衣服都没有来得及抢出来,顷刻间就变得一无所有,这让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汉子欲哭无泪。一家妻儿都还没有着落,他却赶到了研究中心参加救援工作。他是个生性腼腆的人,问他家里情况,他却说:没关系,大家都一样,会好的。还让大家去他家地里砍白菜做口粮以解燃眉之急。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卧龙人,对大熊猫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是以为铮铮铁骨的男子汉。

牟世杰,只负责为中心竹子的拉运工作。5.12特大地震中他家的房子完全倒塌,甚至连一件衣服都没有来得及抢出来,顷刻间他一无所有,所幸的是一家老小均安然无事。为中心拉运了十几年竹子的牟世杰,已经对中心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甚至都来不及回家看一眼,投入抢救人员和大熊猫的工作中,他还将家里所剩的唯一财产--地里的蔬菜送给中心,以解燃眉,地震后为大熊猫拉运竹子更加困难,就靠个人抬竹子,以保证大熊猫的食物供应,把自己无私的奉献给了他的工作岗位。

周命华,一位见证了研究中心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老职工,也是研究中心年龄最大的饲养员,中心绝大多数熊猫他都饲养过,马上就到退休的年龄了。地震时他在饲养场,而他的妻子在河对岸,想到自己的爱人在饲养场内,情况不明,那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一个多小时后,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游客出来了,民工出来了,许多人员都出来了,但周命华却一直没有出现。周命华的妻子恨不得自己能够冲进去,寻找老周的下落。终于,她看到周命华抱着一只熊猫幼仔爬上了桥头,余震又开始晃动,头顶哗哗地往下趟石块,她立即向他招手并大声呼喊:老周,快过来。但周命华把熊猫交给跑过来接的女员工,然后向桥那头的妻子挥了挥手,又毅然地转身返回饲养场内。他并没有多想,这一挥手会不会成为永别,一个把一生都献给了大熊猫的老饲养员,对大熊猫和研究中心的拳拳之情外人是很难体会的。

谭成斌,家在卧龙当地,地震时,家里的妻子刚刚替他生下个儿子,然而他却没有办法回到家人的身边,这位年轻的饲养员,用一把菜刀从河边砍出了一条路,多次往返于河两岸,给大家报告各种情况,帮助转移游客、伤员和熊猫,和大家一起从树桩上、废墟里救出被困的大熊猫。由于他饲养的是待产的熊猫,每天都要花大量精力去开展爱心饲养工作,缓解大熊猫的心里紧张和应急反应,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哪怕是情况稍微稳定一些了,他替家人匆匆搭了一个草棚后,又回到了岗位,当大熊猫开始往卧龙以外的地方转移的时候,他又护送自己饲养的熊猫来到了雅安碧峰峡基地,不是他狠心丢下妻儿,只缘于熊猫人这沉甸甸的称号使他舍弃了小家。76,谭成斌饲养的大熊猫帼帼在雅安碧峰峡基地顺利产下震后全球首对大熊猫双胞胎,看到这对健康的新生命,谭成斌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刘娟,23岁,刚上班一年,这个平日里爱说爱笑,柔弱的小女生,地震时被困在了饲养场外面,但她勇敢地往返于危桥之上,接过男性员工们从饲养场送出来的熊猫幼仔,二十多公斤重的熊猫幼仔由于受到惊吓,乱抓乱咬,力气很大,几次差点挣脱刘娟的怀抱,而刘娟的脸上和手臂上很快就有了很多血痕,但她不敢松手,旁边就是湍急的河水,就这样一趟一趟地从桥这头到那头,直到14只熊猫幼仔被全部转移到安全区域,她也终于因用尽最后的力气而当场晕倒。震后,研究中心没有让女员工们参加中心区域的抢险自救工作,刘娟就和其他的女同事们留在卧龙镇,担负起了安排大家生活和管理转移到那里的14只不满一岁的熊猫幼仔的工作,在她们的精心护理下,宝宝们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活蹦乱跳。524,刘娟和几个同事一起护送8只奥运大熊猫来到北京动物园,在中华慈善总会专门安置的为卧龙重建的募捐箱前,刘娟常常对那些献爱心的人士说:“谢谢您帮助重建熊猫家园”。大熊猫的家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像刘娟和她的同事们这样前赴后继,危机关头敢于置个人安危与不顾的人。

这样的故事在地震中的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实在是太多了,今天,他们肩负着为卧龙的大熊猫重建美丽家园的重任,也承载大熊猫保护事业的明天。他们让卧龙的精神不倒,他们在山崩地裂间用爱为国宝大熊猫撑起了一片蓝天。

 

2008感动中国,请为46号“卧龙熊猫人”投票!

http://news.sina.com.cn/z/2008gdzgtoupiao/index.shtml  

 

                                                                文章来自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相关链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新闻发布会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5.12特大地震纪实

研究中心熊猫守护者誓死保护大熊猫(图)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宣传部主任衡毅从卧龙归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