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险情: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危险----系列报道六

标签:
卧龙大熊猫灾后重建 |
生命险情: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危险
-----来自四川卧龙抗震救灾一线的系列报道(六)
刘雄鹰 温雅莉 焦玉海
“誓与大熊猫同存亡”----担起的是一份沉甸甸责任
为了大熊猫的安全----用生命和爱护卫国宝
因为爱着的爱,因为梦着的梦,灾难面前卧龙人对国宝大熊猫不离不弃
重现卧龙核桃坪
卧龙核桃坪,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这个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大熊猫养殖基地,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
到过这里的人都曾称此地是世外桃源。高耸入云的青山,像温柔的母亲张开臂膀,紧紧把它环抱。熊猫苑幽居其中,像熟睡的婴儿躺在摇篮中。清澈的小河哼着眠歌轻快地流过,四周茂密的森林在轻风中跳起欢快的舞蹈,送来阵阵清香……
这场震灾却无情地毁坏了它。如今走进这里,土石残木横阻,残墙断壁欲坠,青山疤痕累累,满目苍荑。山上茂密森林开了无数天窗,山体多处垮塌,大面积滑坡。河道里满是新滚下的乱石断木,水流浑浊。大桥另一头的熊猫苑,大门口的石山整体垮塌,入口已被一块巨石和一堆堆土石乱木牢牢封住,已无法通行。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围墙上搭设简易木梯,以应急进出熊猫苑。
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地震发生时,熊猫苑大门处的山体在垮,对面的山体在垮,背后的山体在垮,小河下游的山体在垮……熊猫苑四面夹击,乱石俱下,泥沙横飞,天昏地暗。
险情突然来临
大熊猫研究中心副高工黄炎描述说:“当时,山上岩石跨塌,铺天盖地地落下来。巨石和土方坠入河里,激起污浊的河水,被强大的气流带上天空,弥漫开来,我们连眼睛都张不开。熊猫苑内到处是污水和泥浆,人也变成了泥人。”
刚刚参加工作2年的女职工李凤说:“我和陈瑜正在去办公楼的路上,刚进熊猫苑大门不远,就发生了地震。当时的情形太恐怖了,我们吓得腿都软了,根本站不起来,走不动,只好蹲在地上,抱头直哭。幸好被迅速赶来的同事连拉带拽拖到安全地带。要不然,当场就会被砸死!”
地震发生时,熊猫苑内有20多个工作人员,35名外国游客。由于熊猫苑的大门最先被巨石堵死了,所有的人都被困于其中。
灾难突袭而来。危急关头,与大熊猫朝夕相处的员工们首先想到的是游客和熊猫的安全,没有一个人逃跑。面对灾难,他们没有害怕,没有退缩,没有惊惶失措,团结一心,镇定自若,沉着应对危机。
这位老家在四川绵阳重灾区的小伙,在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奔向办公楼,组织楼内的人员撤离出来,并和大家一起疏散和引导游客到安全地带。他还冲进自己的办公室,取出像机,记录震中大熊猫的处境和表现。
险情突然来临,许多外国游客极度恐惧。有的不停地抱怨,有的大喊大叫,有的哭成一团。为稳定游客情绪、避免慌乱引发安全事故,员工们及时安抚外国游客,有的用英语与游客交流,有的用手势表情示意。他们或拥抱,或紧握双手,作精神鼓励和心理安慰。
地震后,山上不停地掉石头,熊猫苑内的人和大熊猫随时有生命危险。情况非常危急。游客的情绪稍微稳定后,员工们迅速组织救援自救。
员工们冒着滚石压砸和墙体倒塌的危险,在围墙背面和大桥相连处搭了一个简易的木梯,以便出入熊猫苑。他们每5人一组,分组分批实施转移。先护送外国游客,再护送女员工,最后转移大熊猫。
李伟说“这些外国游客大多是老年人,有的身材高,体重大,有的行动不利落。把他们背上梯子,很费力气,我们需要几个人才行。”
当时,男女员工一起上,几人一组,有的用手抱,有的用肩扛,有的在上拉,有的从下托。
15时50分,第一位外国游客被成功转移出来。
16时30分,35名外国游人被安全转移到前来接应的车上。
17时左右,女员工被全部转移出来。
此后,十几个男员工返身回去抢救大熊猫。
大勇大爱写就的生命宣言-----来自抗震救灾的系列报道(一)
灾难救援: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场面-----来自抗震救灾的系列报道(二)
灾难救援: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场面-----来自抗震救灾的系列报道(三)
救援行动:一样的哽咽
救援行动:一样的哽咽 不一样的心跳-----来自抗震救灾的系列报道(五)
支持熊猫基地重建,参加淘宝网店义卖,欢迎光临http://shop35880792.taobao.com/ ,还有《熊猫看世界》(限量版)珍藏杂志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