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者“翠翠”
熊猫翠翠首先被工作人员抬送进了它自己的笼舍。作为这8只熊猫中第一个下车的大姐姐,翠翠一点也没有“害羞”。运送它的铁笼刚刚着地,它就抬起头环顾四周,并靠近铁笼用鼻子四处闻。“看来它很喜欢我们为它们修建的新家啊。”工作人员们都发出了笑声。随后,8只熊猫被依次送进新家。
10分钟后,翠翠又率先爬进入室内活动馆,可能对陌生的环境还是有些胆怯,刚刚露出身体的它,又很快转身回到自己休息的笼舍。不一会儿,这个小家伙又鼓足勇气径直跑到了场地中心的松木旁边,它用两只前爪拨了拨松木后,抓起鲜竹,便毫无顾忌地吃了起来。
也许是受到竹香的诱惑,另两只熊猫也都随后跑出来,同翠翠一起仰面躺在鲜竹旁,尽情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8只熊猫们全部出现在了这个活动馆里。它们有的爬上木梯玩耍,有的试探地来到戏水池旁玩水,有的更是凑到玻璃橱窗前,和外面的众多记者们“打起招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8只熊猫逐渐团坐在一起,享受着昨天才从河南运来的鲜竹。
大胃王“福娃”
最能吃要数“福娃”,刚才独自爬墙的它已专注地坐在地上大啃起来;隔壁住一房间的凤仪和朵朵,也不在睡床上相互抓痒了。看到竹笋,扭着“内八字”冲过来各顾各吃不说,还从对方手中夺食。
另一兽舍内,吃饱喝足的欢欢,练起爬窗功夫了。眨眼功夫,就爬上了一米五左右高的窗台上,还摆出不同造型。当饲养员用带有浓浓川味儿的口音喊它下来时,欢欢回头望望,径自继续欣赏窗外美景。
“卧龙味儿”的窝窝头
这8只大熊猫的食欲怎么样?饲养员表示,以前在卧龙,正常情况下每只熊猫每天能进食5至6公斤竹子。而来京首日,它们的食欲尚未完全正常,一天只能吃2至3公斤竹子。这与北京提供的河南竹子和它们吃惯了的卧龙竹子品种不同、口味上存在差异有关系。
此外,卧龙大熊猫还有一道“名菜”——特制窝头,呈土色,一个比成年人拳头还大。今日早餐,北京动物园也做了窝头,但有两三只熊猫觉出味儿不对,对新窝头不太感冒。因此,卧龙饲养员表示,他们还会与北京动物园进一步调整窝头的口味,力争和卧龙的窝头一个味儿。


北京新馆介绍
北京动物园长介绍,这个熊猫馆是由原来的旧馆改建而成,耗资450万元。这个馆内有着480平米的活动室,设立了栖架、木踏板、水池,铺种了草坪,栖架的立柱上画有藏羌族风格的图案。
整体建筑用的是纯钢架结构,建造过程用了不到两个月。新馆的优势是四面都可以采光,缺点是由于阳光太充足,室内比较闷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房顶上安装了几个绿色的可移动的类似窗帘的装置,一旦不需要光照,可以启动这个装置,把顶部的阳光挡住,另外还装有4台空调供熊猫们“避暑”。
在阳光大厅的外面,还有一棵长在展厅里面的大树,树干穿过屋顶,树枝长在大熊猫馆的外面。这是为了解决大熊猫的环境问题,造成绿树环绕的效果,特意采取的一个措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