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整形外科工作三十年(自传连载)
——成长历程(三)
渐渐的日常手术做多了、做久了、做腻了就有点不知足的想法了——要提高,于是我和医院提出申请进修充电、开阔视野,理由是我自己提高了能更好的带好这个技术团队,医院同意了、整形医院联系好了。我于九十年代中叶,来到了中国整形外科的发源地——中国协和医大整形外科医院,平时只有在专业杂志上才能见到名字的大师们,在这里我有幸的目睹了他们在手术台上的风采,整形医院在我心中的神秘面纱也终于揭开了。那些日子里我整天穿梭于十几个手术间中,看最想看的手术、学最想学的东西,带着平日里在医院困扰的问题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学习。整形手术有的问题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就豁然明了。通过这段时间学习,不但丰富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也结交了很多朋友。
http://s7/mw690/001vpysdzy6O5J6y7H076&690显微外科动物实验中
http://s10/mw690/001vpysdzy6O5J3MeVz79&690整形医院结业合影
从整形医院结业回来后,带着学来的知识与技能我们专业技术更上一层楼,一些原有的困惑迎刃而解。同时还与国内整形外科比较先进的上海九院横向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交流,从那些前辈身上不断摄取营养,我认为除了我们自己固有的知识外如果能从每一位请来的专家教授身上真正的学会或再提取一点东西,那么我们就会不断提高。日常工作中也强迫自己和我们的年轻大夫要多看书,有些书要反复看,经过一段时间至少是我自己充分体会的到“从理论到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伟大”理论的伟大之处!
科室的年轻,成就了科室的朝气,那几年我们就喜欢做有挑战性的手术,甚至手术越具有挑战性觉得越过瘾(因为是综合医院可以多科室配合)。我们的很多手术填补了省内的空白,每年都有新技术在省市获奖,每年都有学术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也每年都多次参加国内或国际会议交流,科室学术空气也很浓。记得1999年我收到《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第三届编委通知时,就连我自己都感到很意外,因为我当时太年轻了,又没出身“名门望族”,那时在国内只有托生于整形医院、上海九院、西京医院、北医三院才能有这样的待遇。在会上遇到大名鼎鼎的鲁开化教授时,他风趣的对我说我还以为你应该是五十岁以上呢!
http://s15/mw690/001vpysdgy6O64S0V2ece&690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圈内的人气也在上升,有想挖我的、有要给我投资的......均被我一一谢绝了。毕竟,干的多了,做得多了,付出的就多了,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了,这种被“重用”感突显了。特别是我本就对医院住房渴望而又不可求时,但知道医院有人用我们科室的钱为两位行政科室的主任买了两套房子,而我连他们腾出来的住房都得不到,我彻底不平衡了,对他们也彻底失望了!这时候,两位“不速之客”出现了
......!他们的出现也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