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厚霖李厚霖恒信李厚霖idopm2.5雾霾 |
10月18日那天,北京中山音乐堂的爵士乐迷们失望不小。当天的演出原定为美国著名爵士歌手帕蒂·奥斯汀压轴,但她并没有出现。就在演出开始前,主办方在微博发出一条信息,称奥斯汀因呼吸道严重感染引发哮喘而紧急送医。经纪人说:她抵达北京就咳嗽不已,这是这位63岁的爵士名家歌唱生涯中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那天,北京笼罩在一片灰色之中,空气质量指数24小时平均值高达220,并曾在当天傍晚突破300的严重污染。
而就在前一天,10月17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室外空气污染可以导致癌症,并将其正式划分为一类致癌物质。
这个结果意料之中,但又情理之外。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北京的PM2.5爆表已经让大众熟知“PM2.5”这个术语,并开始更多地关注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甚至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的病例已是常见,但人们还是不敢相信,它真的能致癌?言外之意,如果空气污染,每一次呼吸就相当于一次“吸毒”,抑或慢性自杀?
在《2012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中,统计全世界有近405万人因空气污染导致过早死亡,在中国就占了124万人。数据显示,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总的死亡风险就上升4%,得肺癌的死亡风险上升8%。而在北京,PM2.5年均值每立方米90微克(市环保局局公布数据),最高值为522微克(美国驻华大使馆数据)。
从谈癌变色,到眼见身边一个个带癌生存,也就是近十来年的事。如果分析癌症的历史,你甚至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现代病。尽管现存最早的癌症记录可以追溯到5000年之前,但在随后的历史中,癌症的影子稍纵即逝,几乎从古代医学史里消失了。有人说,“癌症是一种典型的属于20世纪的苦难”,生存的压力、被人类日渐破坏的环境,都可能是导致癌症频发的根源。
而类似“癌症”这样的“现代病”似乎越来越多,全球激增的自杀人口数、无处不在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以及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全球气候变化等等,它们的出现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拷问着世人:
为什么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不断的问题和考验?
为什么发达的科技反而无法让人类健康这种最原始的需求得到满足?
为什么人类日渐觉得自己创造的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适合居住?
实际上,任何社会的第一个目标都必须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食物、住所、健康、教育。现代社会试图通过提高经济效率以满足这些基本需求,却在行走的过程中忘记了目的地。人们有了发达的科技,现代化的经济市场,却吃不上干净的食材、住不上安全的房子、享受不了公平的教育机会、看不起病,甚至连基本的身体健康都保证不了。
人类进化史向来讲究适者生存,即改变自我的基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现在,人类却在通过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基因。
如何能改变这种趋势?如何能让人类在发达的高科技与市场经济中同时能关注到最本质的原始需求?我们做不到政策层面的干预,也不是振臂一呼万人响应的时代英雄。但我们每一个个体或许都能从自己做起。少开一天车、少坐一次电梯、少开一盏灯、少用一张纸……个人如此、企业更应如此。
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各大行业、企业都在寻求节能、环保、高效的管理模式。恒信绿色办公行动从小处着手,垃圾分类、午间熄灯一小时、节约用纸、变废为宝等等,号召每一位员工都能把环保的理念贯穿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这不仅仅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更是为每个人的未来环境和生存作出努力。
社会由每一个微小的个体组成,你环保,社会便环保;你健康,社会便健康。21世纪会成为乌托邦,还是地狱?各种可能性其实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上。
每节约1度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0.785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每人每天少用一张纸,地球就少砍掉45900棵树
当你让水横飞四溅的时候,想想世界上还有20亿人喝不到干净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