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厚霖ido基金西藏行何洁郝蕾 |
分类: 爱者无痕 |
六年西藏之行,每年最艰难的地方都是措勤。大队人马除司机全部倒下的是在措勤,同事害怕自己撑不过去写下遗嘱的是在措勤,今年,让每个人身体接近极限的,依然是措勤!
从拉萨到措勤,有接近1000公里的路程,海拔从3600米直线上升至4700米,中途还要翻过6000多米的山口。最理想的状态下,开车不停不歇日夜赶路也要20多个小时,何况在没有国道的泥泞河床上奔波,再加上我们都是在拉萨已经晕得七荤八素的高反重症者,此行可见有多艰辛了。
每个人都在超负荷的挑战极限,在海拔5000多米的雨雪冰雹中颠簸了8个多小时后不幸倒下,我在车上就开始吸氧,郝蕾和宫昊到了住处直接倒在床上吸氧,一路小超人的何洁到了措勤,也没能逃过高反,只有坐在床上吃方便面的力气了。

途中遇到一户藏族人家,虽然几个孩子不知道吃香蕉要剥皮,也从未听说过巧克力这东西,但孩子脸上及眼神中透露出的质朴深深打动了大家
达到措勤完小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多,阳光打在高原上,孩子们正在有续地排队早餐,每人一碗糌粑,然后集中在角落里开心地一边吃饭一边逗戏。现在的季节似乎不觉,但到了冬天只能容纳几十个孩子的餐厅被迫只能让住校的几百个孩子在寒风中就餐。
艰苦对孩子们来讲早已习惯为常态,但他们那纯净的眼神告诉我们梦想依旧在
措勤小学一共有1300多名学生,基本是牧民的孩子,一年只能见父母一两面,前几年孩子们常年喝不上热水,没有广播,没有电,如今I Do基金已经连续五年资助。这么多年来一直不能割舍,这种牵挂也已成为一种责任。
有时候孩子们的愿望真的很简单,一颗糖果足矣。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在保持这份纯真的同时,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有一个更大的舞台
在西藏,有这样一些孩子,在毕业后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内地班,可是由于家庭贫困,让这本来值得庆祝的一件事变得忧伤,很多家长没钱供孩子去内地读书,而被迫放弃求学的机会。从2008年开始我们特别开设了专项助学资金,专门帮助考入内地学校的贫困孩子们,供他们能继续求学。而相对西藏内地班的孩子,阿里当地孩子的学习更为艰苦。直到现在,我还能记得当年在阿里当地学校看到的情景:“废旧轮胎做成上下课铃铛,钢笔当成吃饭工具,没有电,不会讲汉语……”。但是经过I Do基金和爱心志愿者这些年的努力,我看到了他们的变化。
此次,又见到了我常年牵挂的三个特别的孩子,卓玛、旺堆和曲珍。09年第一次见到7岁的小卓玛,她那犹豫的眼神吸引了我,校长说她父亲刚去世不到两周, 让我心里憷然一痛,因为这里高海拔长年风沙的恶劣环境让死亡太正常,这里的很多孩子都经历了这样的命运。这次再见卓玛,一眼认出我并亲切地告诉我:妈妈很好,自己学习成绩在班里排一二名,现在已经五年级。

已经上初中的赤来旺堆还是那么爱笑。当年母亲生病,弟弟妹妹还小,他是父亲唯一的帮手,但他很有志气,放羊也在看书,一次大雪,为了找回走丢的羊把书丢了,结果在雪地找了两天;父亲不赞成他读书,他就一个人偷偷溜出来,一个11岁的孩子整整走了九十里路,两天一夜,赶回了学校。这次,旺堆依然坚定地告诉我们:我要读书!善良的何洁也被这个羞涩爱笑的孩子打动了,决定资助旺堆,好好上学。

美朵曲珍当年还是五年级的学生,秀气的小姑娘最喜欢藏文,她的理想是当藏文老师,当她用优美的声音为我们念出一段藏文诗歌时,仿佛一条纯净的河流一样,打动着我们所有的人。这次再见曲珍,已亭亭玉立,但愈加腼腆,告诉我们她成绩很好,中文也很好,他的理想依然是:做一名回报家乡的藏文老师。

这次再来到措勤,一部分原因是对理念慈善行的一个回访,看看孩子们有什么变化,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考虑到即将到来的严寒冬季,我们给每个孩子特别定制了一套加厚的棉服,希望能帮他们抵御寒冬的侵袭。
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探寻阿里地区锅庄舞文化。我们详细并系统化地了解过这里孩子们的艺术教育情况,打算以措勤为锅庄舞的试点学校,争取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孩子搭建平台,提供给他们艺术教育的机会。
可以说,从我个人零散式的捐助行为,到08年IDo基金正式成立后的专业性慈善运作,措勤就像一个见证者,见证我们在慈善路上一步步摸索的印记——即便艰辛也不放弃,即便困难也要坚持。而措勤本身也是一个推动者,它以特有的淳朴及牵挂,督促我们每年在慈善的道路上前进。
我很感谢此行同行的所有爱心志愿者,国辉,宫昊,何洁,郝蕾,佳鹏,张嘉彤,肖杰,罗念,海东,杨光,萧杰,张吉红,汪莹,倪鸿章……你们中有人很早就倒下了却一直坚持着,有人身体不适嘴唇发紫,却还活蹦乱跳在台上给孩子唱歌,有人默默的一路相随照顾同伴。因为你们的坚持,因为你们的支持,公益之路才会越走越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益不但需要我们身体力行,更需要广阔的群体力量,我呼吁更多人和我们一起让孩子快乐的面对自己的理想。
我会记住这些美丽可爱的孩子,措勤,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