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买瞎活不如吃龙虾

(2010-12-19 21:46:03)
标签:

奇石

收藏

文化

拍卖

分类:

       昨日在天涯古玩城的春秋砚社,认识了京城“古玩虫”杨青先生。

    杨先生今年44岁,他15岁起就进入古玩行,拜师求教,四处闯荡,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杨先生吸引我的,是他目前的生活状态。他几乎不在北京长住,四海为家,但每次远行都没有“预谋”,他用向空中投掷鞋的方式决定出发目标,鞋尖的方向冲南,就去南方,冲北,就去北方。有趣的是,每次按此方法行事,总会满载而归。像他这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的确令我羡慕不已。

     午饭安排在京瑞大厦的一层。水过三巡,杨青开始发表感慨:明年圈内的朋友要为我举办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纪念我入行30周年。“其实,古玩行这碗饭不好吃,能靠本事吃饱饭的人屈指可数,这里的水太深”。他讲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那还是五六年前,受朋友之托,去一位花费上百万元、收藏颇丰的官员家看东西。那位官员刚刚病故,他的家属提出只要付三百万元,所有的藏品“打包”。杨青碍于朋友的面子,前去他家验货。推开房门,杨青吓了一跳,各类“古玩”堆满了房间。待经仔细察看,杨青乐了,是气急生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的二十多年间,几乎各个时期以新改旧的大瞎活,这里应有尽有。更可悲是,这位官员还留下几十本“国宝档案”,屋里每件东西都有详细记录,包括购买时间、地点以及考证评语。杨青说,满屋子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这堆“国宝档案”,因为它是真的。

杨青对电视里经常播出的捡漏故事极为反感,识别古玩的真假不能仅凭几本图录就能搞清楚,更不能靠碰运气。有些人也拜师学艺,但找的师傅就是外行,只能跟着走入歧途。他恳切地说,如果你兜里有六百块钱,就拿出四百块请老婆孩子吃龙虾,这总比买瞎活强多了。

杨青意犹未尽,又讲了一件事,证实古玩行的深奥。他认识一个收藏砚台的朋友,起初在潘家园拜了一位只会忽悠的摊主,几年下来,眼力没长进,赝品没少买。今年他结识了几位玩砚高手,这几位可真是侠肝义胆,各自把多年实战中悟出的鉴宝秘诀悉数传授,毫无保留,并带他到全国各地的旧货地摊、古玩城、拍卖会看东西,一年下来,他有了明显进步。如今,他看砚台的新老能六七成,但要鉴赏东西的好坏,眼力还差的远。

对比细想,那些涉“古”不深、一到周未就揣着血汗钱跑到潘家园大显身手的人,名曰捡漏,实为被捡漏。不过,也亏了有几千万这样的买假者,才养活了几十万制假者和几百万售假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马头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